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四融入"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陈东
    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是引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转变与模式创新的新途径.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载体,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提出课程思政"四融入",实现课程思政从显性到隐性的转化,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Python程序设计教学探索

    基于大运河文化的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聊城大学为例

    李春平高文媛吕姝蓉李鑫...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依托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选取"大运河文化"这一思政元素作为核心主题,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调整及考核评价方式的优化等各个环节,力求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

    大运河文化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吕孝飞赵会军嵇炜柳扬...
    107-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确保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高等教育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涉及国家能源战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其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毕业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题、研究内容、方法等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文章结合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特点,深入挖掘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思政元素,设计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环节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表,旨在融通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时不仅能够提升创新性,而且能够站在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长远性.这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而且是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毕业设计课程思政油气储运工程

    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唐顺莉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以及全局意识.在财务管理领域,课程思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针对现阶段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课程特性,从思政教学目标设定、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模式创新以及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改革探索,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融入教育实践,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以保证财务管理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与实践

    郭抗抗蒋永清张宏磊殷金英...
    117-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OBE理念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按照"目标导向+有效实施+成效评价(持续改进)"的逻辑路径,首先明确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其次提出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构建思路,最后针对德育目标的抽象性、价值观塑造的长期性与评价工作的具象性、即时性之间的矛盾,对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评价维度与评价要点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结合毕业要求构建以政治素养、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和发展能力为基本框架的核心价值体系模型,可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从学科顶层设计、教育主体的课程思政内涵认知、课程思政内容建设及实施行动四个层面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路径的构建;采用评教与评学、定性与定量、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方式,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观察、可测量的七维度多评价要点,可落实课程思政成效的有效评价,实现持续改进.

    课程思政OBE理念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路径评价维度

    推进"三交"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方式及意义

    陈文元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其不仅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构建的中心,而且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践工作的指引.高校应积极挖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实现大学思政教育"旧路径"中的"新突破".应结合大学思政教育的问题与现实,抓住特色和亮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融入大学思政教育,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共识和强化国家认同.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学思政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地方高等师范学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覃晋彭秋萍石群山
    126-12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等师范学校做好红色文化传播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举措、确保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顺应育人改革的发展趋势、培养合格师资的内在需要.地方高等师范学校红色文化传播面临着传播内容抽象化、传播方式灌输化、传播渠道单一化和传播关系疏离化等问题.高校需要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开展溯源研学、利用新兴技术和打造红色校园,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生命力、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以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地方高等师范学校

    新时代高校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东南大学为例

    秦艺洢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国家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时代背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更好推动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人才,已逐渐成为国内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文章选取东南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系统总结了该校在推进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做法,探讨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试点创新区、第二课堂价值引领等有效路径,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全球治理国际组织人才培养

    自动化类专业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刘丽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化类专业人才的系统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把系统思维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中值得思考.文章将本科核心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思维进行融通,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分别增加了数字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并以典型而复杂的数字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为例开展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观和系统思维,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系统思维数字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智能建造工程专业"课证融通"理念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探讨

    王小元李伟业李海强黄勇...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职业本科智能建造工程专业为例,基于"课证融通"理念,对智能建造工程专业"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其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针对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教材与实验实训配套开发和评价方法改革,促进学生一专多能,为以后就业以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阐述了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对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验证了该模式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适应行业需求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更好地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职业本科教育"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智能建造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