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

月刊

1674-5582

fjjcjyyj@163.com

0591-83712902、83780448

350025

福州市梦山路73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舌尖上的德育:中小学校"家校企社"共建食育模式探索

    黄丽新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校园食堂配餐、预制菜盛行,校园食品教育成为知识传播以外的重要课题.食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讨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校园食品教育中家庭、学校、社区和企业协同关系,提出以食启智、以食育人和以食赋能的家校企社共建食品教育意义与策略.

    食育基础教育家校企社共育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以"防蛇植物研究活动"为例

    梁瑞坤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改强调跨学科学习和知识整合的背景下,漳州市芗城第三实验小学成立了"防蛇植物研究活动"小组,利用劳动基地资源,展开一系列活动,活动涉及思政、劳动、科学、语文、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活动中,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多方位发展.

    项目式学习资源开发跨学科教学

    直观、数形与表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路径

    林梦婷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为目标,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即在提高数学表象能力水平上,以直观教学为策略,恰当运用实物直观,合理运用模型直观,重视运用言语直观,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提高数学联想能力水平上,以数形结合为策略,以形助数,以数辅形;在提高数学想象能力水平上,以多元表征为策略,多元表征变式,加深数学理解,多元表征运用,丰富学生想象.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形象思维

    语文教学没有试验不行

    陈日亮
    15-17页

    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学校课程建设——厦门第一中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探索

    陈文强
    18-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厦门第一中学以"人文·创新,为发展而教育"办学理念,制定《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课程资源,通过制度安排,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依托课程,探索赓续红色基因,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办学之路.

    课程思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课程资源课程建设

    以篮球融五育 建设学校文化特色——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施华雄叶惠兴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它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为学校师生树养独特的精神特质,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体现学校内涵的重要载体,也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以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学校将"五育"融合于学校办学特色,通过确立办学特色项目、架构篮球文化体系、谋划实施途径、抓好组织实施等方面构建特色文化,从而为学校文化增色添彩.

    篮球五育融合学校文化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大美育课程建设实践路径——以福州四中"惠泽大美育"课程为例

    陈飞舟林煖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形势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福州第四中学"惠泽大美育"课程正是基于"五育融合"发展目标而逐步探索出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它秉承"适性发展,成人致美"的办学理念,从优化全育课程架构、制定学科大美育课程实施策略、开发大美育课程校本教材、拓展大美育系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维度、探索多元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实现五育融合共通,"五位一体"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惠泽大美育课程建设实践路径

    围绕学科问题的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设计探索

    鲍清源鲍道宏
    28-3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语文学科学习中有意义的话题,提炼真实的跨学科学习问题,以此为起点,整个学习活动设计,分"主题确立""学习启动设计""学习支架设计""学习辅助设计"与"学习评价设计"几个部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推动学生"综合性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语文核心素养

    《赤壁赋》:苏轼精神突围背后的情与理

    陈颖彦黄丹芳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创作的名篇之一.该赋文化底蕴深厚,哲思论辩性强,既展现了苏轼内心由喜悦到苦闷,再到超脱的情绪起伏,也反映了他对生命的体察、审视与思考,是引导高中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得与失、常与变、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的经典范本.尝试深入文本,结合儒道思想,就该赋的情与理做简要梳理与阐释,供教师备课参考.

    《赤壁赋》儒道思想感情哲理

    福建教育学院2023年改革发展十件大事

    福建教育学院办公室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