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邹开煌

月刊

1674-5582

fjjcjyyj@163.com

0591-83712902、83780448

350025

福州市梦山路73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Fujian jichu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悟道明责 润心启智

    陈荣龙
    4-7页

    钱梦龙"训练观"的当代学理阐释

    荣维东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梦龙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早年提出的"三主四式"教学主张在当代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围绕其语文"训练观"(即"以训练为主线"),梳理其内涵和特征,并基于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讨论其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学科实践的重视,对师生互动的强调,对思辨质疑的倡导,以及对综合训练的探索.钱先生的"训练观"与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有高度契合之处,尤其是他对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重视,彰显着其对语文课程属性与教学本质的深刻理解.钱梦龙在语文思维训练、科学训练、教学方式变革、课堂提问设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均有可为当今教学变革提供经典样板的地方.重新审视钱梦龙老师的"训练观",对扎实推进核心素养教育,廓清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钱梦龙语文教学训练观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教育

    论钱梦龙"语文导读法"的"读"

    鲍道宏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80年代钱梦龙创立的"语文导读法",是冲破陈旧的以"讲"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教学藩篱,回应时代召唤,诊治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顽症的杰出努力.研究钱梦龙1982 年以来一些典型教学案例,可见钱梦龙以自己求学、治学经历与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创造性探索并建立语文教与学过程新型师生关系.在钱梦龙经典课例研究中梳理"导读法"理念、原则与方法等的运作形态,揭示"导读法"教学过程学生"读"多种形态及其功能价值,从而揭示"导读法"为推动我国语文教学改革融入全球新时代变革洪流的巨大贡献.在方法论层面,提出研究特定时代语文名师应以教师教学实践(课例)为基础对象,辅之以相关材料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梳理、提炼名师教学探索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当代语文教学问题的应对、对时代课题的回应,从而接橥其历史贡献与学术价值.

    语文名师钱梦龙阅读教学导读法"自读"

    点燃·点拨·点化:钱梦龙《愚公移山》的教学艺术

    肖培东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钱梦龙先生的思想和教学深深影响了中国语文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他的《愚公移山》课例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里程碑.此课既往的研究成果甚多,文章从巧妙的"点燃"学生使之身心一体地学习在场、机智的"点拨"使之思维进阶、智慧的"点化"使之生命得到涵养等三"点"精彩处再作探究,以重温、继承、发扬和实践钱先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钱梦龙《愚公移山》课例教学艺术

    新父母学校: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陈条元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因相互脱节而产生了不小的教育内耗,这种内耗的长期积累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厦门梧侣学校正视此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开办了"新父母学校",推出了家校共育的"4+N"模式,即:"四个定位"+"N种角色",决意在家与校之间建立起更好的"互利共生"的建设性关系,做到既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协力,又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显神通、各得其所,以产生教育合力,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为此,"新父母学校"还力求体现教育的价值一致性、功能互补性、方式科学性和行动求实性,从而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家校共育新父母学校四个定位N种角色

    劳动教育课程的多维构建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为例

    连青阳陈彩霞林先丁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由于环境、地域、师资和文化的局限,县域高中劳动教育存在着课程资源不足、课程保障缺乏、课程地位不高等问题.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积极探索与实践,融合学校办学理念,服务于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一核四育四化"多维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多维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课程体系育人目标

    冲撞与新生:TPS思维模型在思辨性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卢蕾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强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思维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并在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思辨性写作为切入点,通过引入思维模型的视角,探讨在课堂中开展基于TPS思维模型互动的方式,以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进而为思辨性写作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思辨性写作教学思维模型互动价值

    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学理分析与培育策略

    魏鑫李思岐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语言素养是指在具体的言语作品感知及言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与整合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并且在特定情境中进一步调动已有学习经验满足复杂需要的语言能力与品质.语言素养的发展受"感知—概括""互动—整合""监控—调节"等多种机制的综合影响.此外,生物学上的遗传因素、学习者的内部驱力、以及学习者参与的情境活动是语言素养形成的必备条件.为了培育学生的语言素养,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任务、践行逆向设计、链接读写能力等实践策略.

    语言素养形成条件发展机制培育策略

    高中语文阅读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概念为本立足教材分合有序

    胡卫东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学科大概念在课程内容结构化中的统摄作用是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大单元并非落实大概念教学的唯一出路.统编教材为国家事权,在尊重教材编写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以概念为本,开展分合有序的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课标要求的有效路径.

    高中语文概念为本单元整体教学

    在规约中超越:基于同课异构的教材使用启示——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为例

    翟倩李金云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学习抒情"的同课异构写作课为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两位教师的教材使用,从实践出发思考教学抒情写作的学理及教材使用的应然追求.在规约中超越,意味着既要把握教材规定性与教学创造性的分寸,又要灵活借用"此时此景"抒发真情实感.

    教材使用规约超越同课异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