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飞机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飞机设计
飞机设计

李天

双月刊

1673-4599

feijisheji601@163.com

024-86368505

110035

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0号

飞机设计/Journal Aircraft Desig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技术类刊物,主要介绍有关军用、民用、航天飞机的总体、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动力装置、仪器仪表、雷达、通讯导航、电子电气、环控救生、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自动控制、可靠性、维修性与安全性、航空武器系统、地面保障设备、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机载设备、飞行模拟、系统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论文和最新科研成果和飞机有关的工艺、材料、试验、试飞及科研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方法。有关国内、外和飞机有关的新技术、新理论、综述、消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人机自主性评估架构发展综述

    刘彤窦相民王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作战系统的智能决策与对抗能力已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无人自主评估框架也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演变.从无人机自主性定义出发,总结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国外无人机自主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无人机自主性框架研究进展分析了评估方法和制定难点.最终对未来无人机自主性评估构建提出相关建议.结合未来我国无人自主空战的发展愿景,考虑作战的各个阶段和"工程师"、"作战人员"不同视角方向,最终建立适合我国无人自主性评估框架.

    无人机自主评估框架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机外挂假件的设计及试验应用

    李小欢许湘波张航曹丹丹...
    8-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具有无人员伤亡风险、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等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外挂物种类决定了无人机的作战性能.设计了无人机复合材料中央翼处的外挂假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atran对假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将该假件运用于中央翼在飞行投放状态的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假件可实现多方向,多点加载;在典型载荷下,假件最大应力为195 MPa,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且位于连接孔的中心处;假件下部存在弯曲变形,且最大变形量为0.3 mm,小于设计要求的0.5 mm;在投放载荷下,外挂物对机翼的变形影响与理论值一致.为类似无人机外挂设计及静力试验提供了参考.

    无人机中央翼外挂假件Patran典型载荷

    TC4和TC4-DT钛合金耐久性及损伤容限性能对比研究

    江旭来王勇军张立新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军用飞机上越来越多的结构件使用损伤容限型钛合金(TC4-DT),对于TC4-DT和TC4钛合金的耐久性和损伤容限性能对比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为了对比2种材料的疲劳性能,构建了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的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模型和基于Walker公式和Willenborg迟滞模型的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采用单片双孔试验件开展了随机谱下的疲劳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采用同样方法对TC4和TC4-DT在等幅谱下的疲劳全寿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典型试验件在300~400 MPa应力水平随机谱下使TC4-DT材料裂纹萌生寿命增加到TC4水平所需增重百分比,使TC4材料裂纹扩展寿命增加到TC4-DT水平所需增重百分比.TC4-DT材料在裂纹扩展寿命上的优势并不如TC4材料在裂纹萌生寿命上的优势明显,飞机结构应该综合考虑耐久性和损伤容限设计准则来对TC4和TC4-DT的选用做出权衡.

    TC4TC4-DT耐久性损伤容限裂纹萌生寿命裂纹扩展寿命重量对比

    飞机复合材料夹层壁板结构的设计与制备

    茹祥润李淑萍肖远航赵振良...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如何将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高、轻量化的优势应用于飞机结构件中的问题,对夹层结构以及所选用的复材成型工艺流程进行设计,从而制备出一种圆环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结合有限元与试验分析,使其适用于飞机壁板结构.通过对碳纤维预浸料的铺层、角度进行分析,将其按所设计的圆环结构铺设于相应模具上,并采用预先确定的热压罐外成型方法对其进行加工,使该方法所制备出的圆环夹层结构应在特定场景中能够替代传统工艺及结构,以较低的工艺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发挥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轻量化的性能,并验证了复合材料壁板结构的可设计性与压溃吸能特性.

    碳纤维复合材料夹层结构成型工艺飞机壁板结构

    空中受油装置折断安全风险分析

    王凯党双欢李玉芳刘康...
    24-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油机与受油机在空中对接时,加油伞锥与受油装置可能发生碰撞,导致受油装置折断落入受油机发动机而严重影响飞行安全.通过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探究了受油装置折断的边界条件,并建立了受油过程中折断物体在飞机尾流和自身重力作用下飘落的运动轨迹计算模型,并采用蒙特卡洛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析折断物落入发动机的概率,评估受油装置的折断风险及其影响范围.可对加油机与受油机的空中对接安全性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空中加油受油装置安全风险分析有限元

    复杂装备研制接口设计与管理方法研究

    李矿张天目梁宇宁陈亮...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复杂装备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接口设计和管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需要建立一套接口设计和管理方法,以解决接口协同设计和有效管控的难题.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研究了复杂装备接口管理的基本过程,建立了接口识别与设计的简化流程,定义了各类接口模型,提出了常规研制程序的全生命周期接口设计与管理活动,为复杂装备研制过程中的接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具有较高工程推广实用价值.

    接口接口设计接口管理模型复杂装备

    一带一路地区环境特性分析及飞机产品环境适应性对策

    张伟杨洪朋孙茜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多偏重于装备环境破坏机理的研究,对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特性量化分析工作还不够充分.为了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特性,提出飞机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对策,采用分类方式选取4个典型地区开展自然环境数据气象收集和分析工作.通过对一带一路重点战略区域数据量化分析工作,获取主要环境特性,并依据重点关注区域的环境特性,分析引起腐蚀防护等故障的因素,结合分析结果和环境故障因素对飞机产品环境适应性设计提出相应对策.

    一带一路自然环境环境适应性腐蚀防护

    基于高斯的飞机MTBF和MTTR变化趋势研究与应用

    尹宝石潘翼周国强崔建国...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飞机典型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的维修信息数据量大,信息繁杂,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计算并进行变化趋势分析问题,以飞机为具体研究对象,针对其整机/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大量外场质量监控维修数据,设计并研究了基于高斯模型的飞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趋势分析模型.分别以单周、周累计、单月、月累计等相关维修信息为约束条件,对整机/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大量外场质量监控维修数据进行了归类、排错、筛选、排序、统计与分析.研究了飞机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平均修复时间的评估方法,并评估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平均修复时间确定了两者的置信限,构建了对应的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模型的飞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平均修复时间的趋势分析模型.设计了面向飞机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的高斯趋势分析算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所设计的高斯趋势分析模型对飞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与平均修复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高斯的趋势分析模型,能够很好描述整机/机载系统/分系统/产品的MTBF/MTTR的变化趋势与规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飞机外场数据处理与分析及飞机保障活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与实际应用价值.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修复时间高斯模型趋势分析

    基于作战人员能力分析的训练效能评估模型

    曹家华李晨正赵云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防现代化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训练系统开发对装备战斗力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的训练模式内容单一、无法对训练效果提供客观评价,提出基于作战人员能力分析的训练效能评估模型,针对受训人员能力需求提出更加完善的训练评估体系.首先基于作战使命完成训练对象能力项梳理,针对各能力项设置对受训人员能力水平测评方式;基于任务梳理训练对象的训练活动和训练资源;建立受训人员各能力项要求与训练活动及资源之间的关联模型;根据受训人员能力水平测评结果,完成训练系统效能评估与训练方案优化.与传统基于教员观测的训练效果评估模式相比,基于作战人员能力分析的训练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基于能力项的训练方案匹配及测评-反馈机制,可为受训人员提供更加智能、客观的训练评估体系.

    作战人员能力项分析训练效能评估强化学习理论

    面向航空"系统簇"的协同训练总体技术研究

    刘哲李晨正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美军"系统簇"概念的提出,未来空战的形式有了跨越式变革,从俄乌战争的经验也可以看出空战胜负手从以往单机作战能力的强弱向体系对抗能力的高低不断演进,所以未来空战的制胜法则将更取决于装备使用人员能否完全释放航空武器装备的体系作战能力,因此,对装备使用人员的训练过程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向空战"系统簇"的训练过程开展总体技术研究,对实兵-模拟-构造(LVC)技术、智能空战对抗训练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情况开展分析,同时规划了一种基于装备作战使用人员体系协同作战训练的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训练过程监控和效能评估手段进行了规划,为未来我军开展体系协同训练提供了一种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案.

    协同训练LVC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训练效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