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飞机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飞机设计
飞机设计

李天

双月刊

1673-4599

feijisheji601@163.com

024-86368505

110035

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0号

飞机设计/Journal Aircraft Desig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技术类刊物,主要介绍有关军用、民用、航天飞机的总体、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动力装置、仪器仪表、雷达、通讯导航、电子电气、环控救生、火控系统、电子对抗、自动控制、可靠性、维修性与安全性、航空武器系统、地面保障设备、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机载设备、飞行模拟、系统仿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论文和最新科研成果和飞机有关的工艺、材料、试验、试飞及科研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方法。有关国内、外和飞机有关的新技术、新理论、综述、消息、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翼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特性研究

    杜旭朕高迪党张弛葛东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翼是一种封闭的非平面机翼构型.与悬臂结构的常规机翼相比,环翼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特性均不同.为了研究对比环翼和常规机翼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特性,在不同设计状态下,建立了两者的对比模型及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在对应设计状态下,提取各机翼模型的压力分布并施加到有限元模型上,计算得到各机翼模型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变形量.计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机翼相比,环翼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高的刚度.该研究能够推动环翼在微小型无人机上的设计应用.

    环翼高刚度高承载能力有限元展弦比

    量子技术在军事航空领域应用展望

    姚彦龙张铁亮张安坤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量子技术越来越受到航空强国的重视,推动量子技术及早在军事航空领域应用,形成颠覆性技术优势.量子技术采用基于自旋、极化、纠缠等量子概念构建的不同技术体系,因此它具有传统技术所没有的特异性,乃至创新性.在此背景下,由于军事航空领域的特殊重要性,旨在探讨量子技术在军事航空领域的潜在应用,为未来应用场景的构建提供参考.描述了量子计算、量子探测、量子通信、量子网络、量子定位导航授时(PNT)、量子电子战、量子材料等各种主要量子技术,重点描述了各种量子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可能应用.给出了量子技术在未来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应用、技术和道德等方面挑战.量子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非常广阔,同其他相关领域加强跨领域合作,推动量子技术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开发,它可以为军事航空技术提供更高效、精准、安全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军事航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量子作战量子技术量子计算量子传感量子网络量子雷达量子成像量子通信

    基于TA15电弧熔丝制件的激光沉积连接力学性能研究

    玄明昊吴斌邢本东于京令...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TA15电弧熔丝制件的激光沉积连接件的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线能量密度参数下拉伸试验数据,获得该工艺组合下成形连接的近优工艺参数激光功率1 200 W、扫描速度800 mm/s、光斑直径3 mm.优参下进行增材激光沉积连接,获得连接接头的拉伸性能抗拉强度933 MPa、屈服强度861.7 MPa、断后伸长率5.5%,疲劳极限482 MPa.同时,根据连接件性能数据、断口位置,分析连接工艺、热处理制度等对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异质材料连接接头的断后伸长率无法真实反应其塑性等结论.以上研究成果为未来依靠集成增材制造技术,实现飞机大型整体结构制备奠定了研究基础.

    TA15钛合金电弧熔丝激光沉积连接拉伸性能疲劳特性

    钛合金机器人氩弧焊接焊缝成形及力学性能研究

    赵忠华刘艳梅史吉鹏谢洪志...
    19-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C4钛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机器人脉冲氩弧焊接设备进行了不同焊枪角度,以及不同焊枪角度分别与脉冲频率、焊接速度、峰值电流共同对焊缝成形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参数所对应的焊缝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焊枪角度沿焊接方向由前倾45°转变为后倾45°,焊缝正背面的熔宽均在增加,且在低脉冲频率时焊缝正背熔宽均增加,而在高速焊接时,背部熔宽的增加率较高.力学性能结果显示,经过焊接后的焊缝相对于母材强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焊缝的拉伸强度不低于母材,剪切强度高于母材,弯曲角度小于母材.

    机器人焊接焊枪倾角焊缝成形钛合金

    飞机并联作动筒力纷争问题仿真分析

    张磊赵忠锐刘振宇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研究同一主阀为多个并联作动筒分配油路式伺服作动系统力纷争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仿真方法,识别敏感因素及其对纷争力的影响程度.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提出减小此类伺服作动系统纷争力的可行性方法.结果表明,采取提高加工精度或进行选配的方式来减小主阀配流口不一致性;在不影响作动器性能的前提下,适量增大舵机的内漏量;合理设计机上液压系统管路及作动器内部管路,减小双液压系统供油压力不一致性等方法可有效减小此力纷争.

    力纷争并联作动器主阀配流口

    无人机全包线纵向控制回路校正网络设计

    崔庆梁余长贵金波张方哲...
    28-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无人机飞行安全,实现无人机在全包线各个控制回路的稳定裕度均满足国军标要求,针对改型无人机部分状态点纵向控制回路稳定储备不足的问题,依据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及超前滞后校正的特点,结合典型状态点的幅相频特性,选取基于超前滞后校正的方案,设计合适的校正网络.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全包线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原稳定储备不足的点在加入校正网络后得到了很大提升.在半实物仿真系统中,验证了各控制回路的稳定储备均满足国军标的要求,说明了所设计校正网络的有效性.

    无人机稳定储备校正网络全包线

    预防舰载机发动机流道畸变措施探析

    赵安家宋亚龙刘国钰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舰载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发动机热尾流与航母甲板风相互作用,产生复杂气流场,这对航空发动机稳定性和可靠性带来较大影响.降低舰载机进气道流场畸变,保证舰载机进发匹配,提高航空发动机安全与可靠性,是舰机适配性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介绍了航母偏流板与航空发动机尾喷口周围燃气流场状况,分析了舰载机进气道吸入发动机尾气原因,描述了舰载机吸入发动机尾气后工作情况,提出在航母上预防舰载机航空发动机流道畸变具体措施.对于改善航母上航空发动机工况,预防航空发动机喘振有一定意义,对于国产航空发动机在航母上的使用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舰机适配性畸变尾流场偏流板

    民机燃油系统自动燃油平衡功能故障研究

    王培文赵亚正伊鹤鹤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试验旨在通过特定试飞科目检查飞机及系统在飞行包线内是否工作正常,验证系统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用试验结果向适航当局表明相应适航条款的符合性.针对民机燃油系统在调整试飞期间特定工况下多次出现燃油不平衡告警,进而给机组人员造成工作负担的问题,在对燃油不平衡告警机理、调整试飞数据和燃油系统自动控制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专用试验程序进行了地面试验,最终定位了故障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故障排除措施,为后续的飞行安全提供了保障.

    燃油不平衡告警地面试验故障定位自动控制逻辑

    基于光电系统的航空武器OODA闭环研究

    王成汗陈莹王言伟刘一楠...
    43-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获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光电系统高精度、反隐身的优势,针对基于光电系统的航空平台实现快速精准"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闭环全过程展开深入研究.分析机载光电系统在未来环境下的优势,论述基于光学的杀伤链闭环系统主要组成及核心特征,梳理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支撑新质机载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光电系统航空武器OODA环

    高速移动下飞行器稳定通信技术研究

    郑涵予刘海宁刘书博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与地面站或其他飞行器径向之间存在高速相对运动,致使接收信号带有极大的多普勒频偏及多普勒一次变化率.大动态多普勒给现有通信传输的稳定性带来巨大挑战,进而导致信息正确解调和飞行器执行任务的失败,因此亟待研究高速移动环境下的稳定通信技术.通过分析新作战模式对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能力需求,对飞行器高速移动通信的信道衰落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PCM-FM调制方法抗多普勒效应进行研究,进一步基于惯导提供的信息,提出飞行器高速移动通信的多普勒估计算法,通过仿真结果分析,该传输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飞行器通信的稳定性.

    高速飞行器移动通信多普勒频偏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