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金属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金属矿
非金属矿

贾茂荣

双月刊

1000-8098

szfjsk@163.com

0512-68272696

215004

苏州市三香路999号

非金属矿/Journal Non-Metallic Min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79年创刊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建材技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非金属矿以及建材原材料矿产等开发利用、制品、选矿深加工、采矿以及当前行业管理、设备研制、市场等方面的有关论文、科技成果、生产经验、综合评述等。本刊主要面向非金属矿及有关的生产、设计、科研、机关、院校、基建、地质勘探及乡镇企业等单位,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干部、院校师生和企业管理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保PVF碳氮硫硅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邹威亮邓跃全叶刚曾洁...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防火涂料的成本,实现绿色环保,本试验制备了一种环保聚乙烯醇缩甲醛(PVF)及其钢结构防火涂料,研究了PVF加入量对防火涂料理化性能和防火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耐火机理.结果表明,当聚乙烯醇与甲醛质量比为5.7∶3.5时,加入2%左右尿素和0.2%左右过氧化氢制备环保PVF,甲醛含量符合GB 18582-2020的规定;PVF与涂层的黏结强度呈正相关,能增强涂层的黏结强度,对涂层的基本性能无影响,对涂层耐火性能有显著影响.涂层钢板平均温度随PVF加入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加入7%~13%的PVF,涂层发泡厚度大于3.3 cm,涂层背面温度小于300℃,PVF加入量为10%时,涂层背面温度温度最低,为220℃.PVF在297.3℃左右发生热解,相变结束时残碳量约为23.8%,两者受热均产生大量阻燃气体,在涂层中主要起气源和少量碳源作用,具有较好的黏结性和成膜性能.

    PVF钢结构防火涂料环保耐火性能成膜性能

    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

    谢婧宁邓跃全叶刚谢金凤...
    49-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对淀粉进行改性,制备了改性淀粉基碳氮硫硅环保钢结构防火涂料,探究了改性淀粉加入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阻燃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加入能显著增强涂层黏结性能,对其余基本性能无影响,符合GB 14907-2018的规定;改性淀粉能显著提高涂层发泡性能和耐火性能,改性淀粉加入量为2%~6%时,涂层发泡厚度大于3.0 cm,涂层背面温度小于183.6℃;改性淀粉在受热时形成熔融状态钠醚盐,具有较好传质传热作用,有利于气源物质同步气化,与碳源炭化协调一致,改性淀粉在289.1℃左右时开始分解,相变结束后残碳量约为36.5%,在涂层中主要起碳源和小部分气源作用,且能改善涂层的成膜性能,降低成本,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改性淀粉碳氮硫硅环钢结构防火涂料发泡性能耐火性能

    不同保温工艺对莫来石刚玉陶瓷的影响研究

    郝惠兰朱保顺吉国荣高云峰...
    53-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保温工艺对莫来石刚玉陶瓷的性能影响,以铝矾土和煤矸石为原料,按照60%铝矾土和40%煤矸石的质量比混料制备A3S2(3Al2O3·2SiO2)/Al2O3 陶瓷胚体.采用高温段恒定保温和高低温段分段保温的保温方式烧结制备莫来石刚玉陶瓷,对比分析制得陶瓷样品的体积密度、气孔率和抗折强度的变化趋势,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陶瓷样品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低温分段保温制得的A3S2/Al2O3 陶瓷性能优于高温段恒定保温制备的陶瓷性能,当高温段为1 350℃时,A、A1、A2保温工艺制得的试样抗折强度分别为37.86、68.52、79.86 MPa,A1与A2的抗折强度远高于A.这是因为低温段恒定保温可使原料中的吸热反应进行完全,矿物充分转变为氧化物在高温段进行固相反应,使陶瓷性能更优,其中A2试样性能最优,当高温段为1 350℃时,A2试样体积密度为2.23 g/cm3,气孔率为0.26%,抗折强度为79.86 MPa.

    保温工艺陶瓷莫来石刚玉煤矸石

    湖南某低品位隐晶质石墨浮选提纯试验研究

    魏娜刘登陈迎新李洪强...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我国隐晶质石墨矿的高效利用,对湖南郴州某地隐晶质石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质量分数占64.30%,捕收剂乳化柴油总用量为1 330 g/t,起泡剂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总用量为150 g/t条件下,对原矿固定碳含量(质量分数,下同)71.57%的隐晶质石墨矿进行1粗2精1扫浮选闭路流程,可获得固定碳含量为80.42%,回收率为96.81%的隐晶质石墨精矿,实现了对该矿物资源的有效回收.

    隐晶质石墨矿低品位固定碳含量浮选捕收剂

    四川某高镁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研究

    李双龙王进明何林圳吴然...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川某高镁低品位磷矿,采用反浮选试验进行提磷降镁研究.该矿MgO品位高达9.10%,P2O5 品位仅为18.30%,主要含磷矿物为氟磷灰石、胶磷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和石英,矿物间嵌布粒度细.结果表明,经过条件试验选择硫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硫酸粗选用量为22 kg/t,磨矿细度-0.074 mm质量分数占82.00%,捕收剂为自制羧酸类捕收剂L+H混合药剂,通过开路浮选试验确定"1粗2扫3精"浮选流程,经闭路浮选试验可使磷精矿中MgO品位降至1.07%,P2O5 品位达到30.17%,P2O5 回收率为78.67%,最终实现该高镁质低品位磷矿的资源化利用.

    磷矿脱镁反浮选氟磷灰石白云石

    高碘值脂肪酸皂对磷矿浮选性能及机理研究

    彭李情罗惠华李封元阮耀阳...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碘值脂肪酸皂捕收剂正反浮选富集低品位胶磷矿性能,以湖北某胶磷矿为试验对象,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 96.77%,矿浆温度40℃下,以Na2CO3 作为pH调整剂,水玻璃和NO-2作为正浮选抑制剂,H2SO4、H3PO4 作为反浮选调整剂,以高碘值脂肪酸皂作为捕收剂,通过正浮选1粗1精1扫与反浮选1粗2扫闭路试验,获得磷精矿P2O5 品位为30.32%,回收率为83.45%的浮选指标.结果表明,在正反浮选中使用高碘值脂肪酸皂作为捕收剂,能有效提高磷精矿的品位,磷矿P2O5 品位从22.11%提至30.32%,高碘值脂肪酸皂具有较好的正反浮选性能.

    中低品位磷矿正反浮选脂肪酸皂捕收剂复配捕收剂溶液化学浮选机理

    豫西某花岗岩尾矿中长石与石英的综合回收

    杨家林张继普王新宇翟红梅...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以豫西某地花岗岩尾料为主要原料,通过磨矿分级、磁选、浮选和酸浸等工序实现了花岗岩尾料中长石与石英的有效分离,探讨了磨矿细度、磁感应强度、酸浓度等因素对铁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脱泥-磁选-浮选-浸出工艺流程,可获得Fe2O3 质量分数为0.34%,K2O与Na2O总质量分数为12.81%,两者回收率均大于80%,白度为68.5%的长石产品和SiO2 质量分数为99.35%,Fe2O3 质量分数为0.015%的石英产品,长石产品符合陶瓷、玻璃、涂料行业高附加值钾钠长石类尾料制品等标准(JC/T 859-2020《釉料用钾长石粉》和JC/T 875-2001《平板玻璃用长石》)要求.本研究对利用花岗岩尾矿生产高白、低游离硅长石具有借鉴意义.

    花岗岩尾料综合利用长石石英

    新型耐低温捕收剂HY-F在某萤石矿中的应用研究

    尚保忠陈秋平黄业豪皇锦展...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新型耐低温捕收剂HY-F对某萤石矿适应性,在工艺矿物学基础上进行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耐低温捕收剂HY-F与常见的油酸和氧化石蜡皂相比,其受矿浆温度影响相对较小,表现出较好的耐低温性能;在5℃低温矿浆环境下,可获得CaF2 品位为98.41%和回收率为87.87%的萤石精矿,相较20℃常温矿浆环境,精矿品位及回收率仅下降0.44百分点和5.48百分点.这表明新型耐低温捕收剂HY-F耐低温性能良好,对该萤石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工艺指导价值和应用前景.

    新型捕收剂耐低温萤石低温浮选

    辽宁海城某菱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董丽鑫代淑娟李鹏程刘子源...
    78-8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辽宁海城某堆存低品位菱镁矿矿石性质复杂难选的特点,进行系统工艺矿物学研究,为其后续选别和药剂研发提供指导.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荧光光谱(XRF)仪、扫描电镜和矿物自动分析系统(AMICS)等对矿石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解离度、连生和嵌布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主要有用成分为MgO,质量分数为 44.08%,脉石矿物有角闪石、石英、白云石和镁铝榴石等;菱镁矿单体解离度 90%~100%分布率为 91.05%,以细粒嵌布为主,主要与角闪石连生,三相包裹比为 41.89%,在矿石中单体截面多为条状、带状或不规则状,部分呈微细粒被石英包裹.研究结果对该类低品位菱镁矿石的选别及深加工具有指导意义.

    菱镁矿工艺矿物学矿物自动分析系统嵌布特征

    粒度对热改性煤矸石制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

    魏瑞丽赵俊丞李育康李泽文...
    81-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粒度煤矸石为原料制备热改性煤矸石,研究其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热改性煤矸石最佳制备条件和最佳吸附条件均不相同.在750℃煅烧5 h的200目(74 μm)热改性煤矸石吸附效果最佳;在最佳吸附条件下,200目热改性煤矸石的最大吸附量为87 mg/g,比400目(37 μm)和600目(23 μm)热改性煤矸石分别高13%和9%.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和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BET)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不同粒度热改性煤矸石较原煤矸石均变得疏松,但200目煤矸石效果更加显著,形成的孔隙主要是介孔.

    热改性煤矸石亚甲基蓝吸附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