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闽台关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闽台关系研究
闽台关系研究

吴志澄

双月刊

2096-8175

fjxzxyxb@263.net

0591-22037658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文化区

闽台关系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Fujian-Taiwan Relationship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发表研究国内外在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文章。本刊融学术探讨与应用研究于一体,在同类期刊中独具特色。自创办以来,坚持办刊宗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1995年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1996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期刊,2000年被评为中国高等专科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2002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学报,2009年被评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研究:现状、评价与深化方向

    王英津徐天骄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学界围绕"'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展开了深入研究.从既有成果看,学界研究主要聚焦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策脉络、价值意义、制度架构、实现路径、比较借鉴等议题,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形成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基本框架、丰富了"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内容、拓宽了相关研究的视野,但同时也存在创新性不足、研究议题和内容分布不平衡、比较政治视野下的研究较为稀缺、研究议题不聚焦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对中央与台湾特别行政区共治、支撑制度的落实机制、对台湾同胞意见和建议的吸纳、对台湾当局目前所控海域的未来管辖,以及对"一国两制"港澳实践经验的深度挖掘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可行性.

    "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台湾问题国家统一

    "一国两制"香港实践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镜鉴

    张建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留下很多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显然不能照搬香港模式,但其设计可充分借鉴"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经验,杜绝出现制度设计的某些不足及制度设计之初未预计到但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应健全国防、司法、国民教育、国家安全等中央事权法律;消除两岸融合发展遇到的制度冲突;确立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链接;强化对国家权力的认识,将国家主权、政权内涵融入国民教育中;清除外部势力的非法存在,压缩外部势力干预的空间;注重对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能力的监督.同时,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必须坚持开放性和战略性思维,以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依归.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

    统一后台湾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基本原则与路向依循——关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之探讨

    杨晶华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国际参与问题是涉及中国主权、安全的敏感政治议题,是台湾在一个中国框架内的政治定位在国际社会的延伸.从有利于台湾的发展与治理及回应岛内民众高度期待的角度考虑,探索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至关重要.台湾特别行政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必须确保统一后中国的主权与安全、保障台湾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同时依循"一国一府"、地方性政权、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体现台湾特别行政区特殊性等原则.未来,建议在对外缔约、参与国际组织及其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互设代表机构、出入境管理及护照与其他旅游证件签发等方面探讨台湾特别行政区国际参与制度安排,并注意授权方式的运用、反干涉及分离主义等因素对国际参与制度安排的影响.

    两岸统一"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台湾特别行政区国际参与

    台湾地区选举政治与政党重组发展前景初探——基于2024年选举结果的分析

    林冈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探讨该地区选举政治变化与政党重组前景.根据以往选举中不同政党得票情况的起伏变化,观察蓝、绿阵营和南北政治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结合政党重组的分析概念,展望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国民党在2024年立法机构选举中扭转败局,民众党作为第三势力强势崛起,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两种可能性.如果国民党在下次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中获胜,台湾行之有年的两党体系可望得以延续,也就不会发生严格意义的政党重组;如果民众党在未来选举中继续得分,则意味着台湾地区可能从两党政治走向多党政治.台湾是否会发生公认的政党重组现象,还要根据国民党和民众党在未来选举中的表现进一步观察.

    选举政党政治政党重组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第三势力

    台湾政治转型时期国民党中国民族主义衰落之历史原因——以政党适应性调整为视角

    温天鹏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民党作为近代中国一个典型的民族主义政党,中国民族主义当是其最重要的核心意识形态之一,以追求国家统一为其核心内涵.国民党迁台后,为了适应岛内外剧烈变化的局势发展,其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开始了政党适应性调整.从政党生态上看,蒋经国到李登辉的一系列党内改革使国民党不断"本土化"与"台湾化";从政党发展上看,"党国体制"面临崩溃,使国民党开始从威权支配型政党向选举竞争型政党转型;从政党动员上看,国民党内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中国民族主义出现严重的认同危机.虽然国民党的政党适应性调整使其在台湾"民主化"过程中生存下来,但也引发了党内中国民族主义的衰落.缺乏政治远见的政党适应性调试加剧了国民党的结构性突变,导致其政党内部分裂、核心价值缺失、支持基础萎缩,最终国民党与中国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渐行渐远.

    政治转型国民党中国民族主义政党适应性政治变革

    "战略模糊"抑或"战略清晰":美国对台政策调整态势研究

    齐艳
    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略模糊"是一项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台政策,其缘起与内容多有争论.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及台海局势的变化,美国国内围绕坚持"战略模糊"还是转向"战略清晰"展开辩论.当前,虽然主流观点仍主张继续奉行"战略模糊"政策,但持"弃台论""保台论""战略双向清晰"观点者不断强调应向"战略清晰"转向.美国对台政策已呈现由"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转变的态势,以"模糊"之名,行"清晰"之实.因应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政策调整,中国应兼顾战略定力与战略灵活,以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

    美国对台政策"战略模糊""战略清晰"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困局及其突破路径

    邓利娟石正方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进党恶化两岸关系,以及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叠加影响下,近年两岸经贸发展环境明显转向不利,由此激化了两岸农产品贸易长期累积的诸如市场开放不对等、贸易深度有限、贸易结构失衡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两岸贸易环境动荡、经济制度化合作停摆,使两岸农产品贸易由稳定、快速增长转向结构性振荡下滑,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困局,当务之急和根本之道在于消除"台独"分子政治干扰、重启两岸互动协商、改善两岸农产品贸易环境.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途径应是借重两岸民间功能性沟通平台谋求局部突破;长期而言,应探索打造共同市场路径,矫正市场扭曲,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渐进回归市场经济轨道.

    两岸农产品贸易市场扭曲结构失衡市场经济

    台湾地区对"反渗透法"的司法援引、适用及其影响

    王鹤亭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地区强力通过的"反渗透法"已成为民进党当局全面阻碍两岸民间交流、恐吓台湾民众及打压选举竞争对手的"法律工具",对"反渗透法"的司法援引与适用也成为民进党当局制造"执政优势""寒蝉效应"和"绿色恐怖"的重要手段.相关案例大致可以分为涉案自然人引用、"法院"参考援引、"法院"裁定援引、"法院"判决适用等4种类型,司法裁判对"反渗透法"的援引和适用既是对条文空白授权及执行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认可,也体现了类推适用和扩张解释的逻辑.司法裁判将"受大陆资助、委托或指示"作为违反"反渗透法"的构成要件,但又无视当事人主观意图和行为的客观效果,缺乏关于"实质控制力"的证据与论证.台湾地区对"反渗透法"的援引与适用违背法治原则、侵害人权自由,对两岸融合发展氛围、岛内民主机制运行环境和政治文化生态演进,以及台湾民众正当利益表达等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台湾地区"反渗透法"援引与适用司法裁判

    台湾居民法律地位:三重面向、内容构造与优化路径

    叶正国黎绮玲
    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居民法律地位问题,是防范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完全统一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在法律实践中,台湾居民地位具有"待解放的中国人民""特殊的中国公民""同等待遇的中国居民"三重面向.相关立法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逐渐趋向具体化、同等化和常态化.当前,台湾居民法律地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推动落实同等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内容构造.其中,"居住地"标准是优化落实台湾居民法律地位的基础,权利义务是其规范内核,政策则对法律规定起着引领、实施和补充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提升台湾居民国家认同,建议接续推进身份管理模块化、推动同等待遇实质化、逐步实现权利义务体系化,形成优化台湾居民法律地位的系统方案.

    台湾居民中国公民融合发展同等待遇权利体系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对国民党"反攻大陆"议题的因应

    冯琳
    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民党退台后,具体意义上的"反攻"军事行动精神化,成为更具政治内涵和心理激励作用的口号.美国在政府层面对国民党的"反攻"议题是审慎的,但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提高了对台湾防务的重视程度,且军政要员时而抛出主张助蒋"反攻"的言论.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行动打击了美军的气焰.在麦卡锡主义横行的年代,选举政治催化下,部分美国政客主张协助国民党"打回大陆",较大程度上这是右翼势力情绪宣泄的体现.理性分析之下,美国政府认为助蒋"反攻"几乎没有胜算,且可能引发大战.在英国等盟友推动下,美国准备谋求朝鲜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麦克阿瑟被免职成为美国狂热反共情绪回落的一个转折点.美方意识到,"反攻大陆"是蒋介石维持台湾军民士气的工具化口号,不能强行使其放弃梦想.但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通过控制军援水平和方式以保持这个差距,是美国找到的有效方法.

    蒋介石"反攻"美国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