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药杂志
福建医药杂志

陈秋立

双月刊

1002-2600

fjyyzz@yahoo.com.cn

0591-87516804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7号

福建医药杂志/Journal Fujia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福建医药杂志是福建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主办,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医药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宗旨为贯彻预防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立足本省,及时报道国内外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及防治疾病经验,反映其进展及水平,为省内外各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与报道、实验研究、预防医学、实验诊断与临床、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理、综述、护理、基层医生园地等。特色为科学性强,信息量大,具有实用性及先进性。本刊1992年获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6年获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同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7,2008年连续获得福建省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7年上网以来,相继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超声特征及预后

    汪荣华凌文彭龙庄党婷婷...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产前超声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的产前超声资料,与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进行对照,追踪妊娠结局并分析其预后。结果 14例胎儿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12例,动脉导管提前闭合2例。13例妊娠晚期发现,1例妊娠中期发现。产前超声主要表现为右心扩大、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动脉导管狭窄,动脉导管血流速度增快或无血流通过。14例胎儿心脏血管整体评分(cardiovascular pro-filescore,CVPS):>7分11例,5分、6分、7分各1例。10例(71。4%)胎儿于诊断后72 h内剖宫产,1例(7。1%)超声诊断3天后剖宫产,1例(7。1%)严密观察4周后剖宫产,1例(7。1%)自行恢复并妊娠至38周顺产,1例(7。1%)引产。11例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良好;1例合并胎盘早剥离、1例合并羊水吸入综合征,出生时Apgar评分较低,经处理预后良好。新生儿肺动脉高压11例(84。6%),三尖瓣轻中度反流12例(92。3%),右心室腱索及乳头肌回声增强5例(38。5%),右室壁增厚3例(23。1%)。13例新生儿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超声心动图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产前超声主要表现为右心增大,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动脉导管内径变窄、血流速度增快或无血流通过。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时胎儿心功能有不同程度受损,及时处理心功能可恢复,预后良好。

    超声动脉导管收缩闭合胎儿

    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绮仁谢建兵章国亮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后暂时性排尿困难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9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暂时性排尿功能碍的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手术时间、颈围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运用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病例为93例,发生率为9。4%,其中需导尿的病例为52例,发生率为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88,P=0。013)和颈围(OR=1。46,P<0。001)是术后发生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显示排尿恢复时间与手术时间呈中度相关,与颈围和BMI呈弱相关,而与年龄无相关。ROC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颈围对术后排尿困难具有低预测作用。在不同性别亚组中,颈围对术后排尿困难的预测作用优于手术时间。结论 颈围和手术时间是甲状腺术后排尿困难的影响因素。甲状腺手术前应做好颈围测量和手术时间评估。对于有排尿困难影响因素的患者,应针对性地进行术前平卧排尿指导训练。

    排尿困难甲状腺手术颈围影响因素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的分布及其与毒力和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徐玉金朱亦丹李培芬黄加铭...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Ⅵ型分泌系统(T6SS)在血流感染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并分析其与毒力基因、抗生素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血培养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PCR方法检测T6SS基因、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并通过VITEKR2 Compac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26株(46。43%)T6SS阳性。T6SS阳性株中K1、K2荚膜血清型和11个毒力基因的检出率高于T6SS阴性株(P<0。05)。T6S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更敏感(P<0。05)。HvKP中T6SS阳性率显著高于T6SS阴性率(P<0。05)。从社区和肝脓肿中分离的T6S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更多(P<0。05)。糖尿病、携带Aerobactin、rmpA毒力基因是T6SS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引起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Ⅵ型分泌系统(T6SS)在引起血流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率较高,T6SS阳性株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可能是导致血流感染的主要原因。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T6SS毒力因子药物敏感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肿瘤与血栓的关系

    金彤严锦贤欧阳秋芳游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肿瘤与血栓的相互关系。方法 从GeneCards、OMIM、CTD、TTD、Dis-GeNET和Drugbank等相关疾病数据库中获取了血栓和肿瘤的相关靶点信息。利用Venn在线网址构建了肿瘤与血栓的交集靶点,确定了它们之间共同的靶点集合。通过STRING在线平台获取了这些共同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运用Cytohubba插件对网络进行筛选,识别了核心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这些共同靶点进行了基因本体(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这一系列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与血栓之间的共同调控机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支持。结果 从疾病数据库筛选得到680个血栓靶点和606个肿瘤靶点,其中89个是共同的。这些共同靶点,如TP53、EGFR、MYC、AKT1、VEGFA、STAT3、EGF、IL6、PTEN等,可能是肿瘤与血栓共同调控的关键靶点。这些靶点参与了 522条生物学过程通路,主要富集在PI3K-AKT、Rap1、MAPK、Ras、癌症MicroRNA、FoxO等信号通路中,这为深入了解肿瘤与血栓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肿瘤可能通过调节TP53、EGFR、EGF、MYC、AKT1、VEGFA、STAT3、IL6、PTEN 等靶点,激活 Rap1、MAPK、Ras、癌症 MicroRNA、FoxO 等信号通路,促进血栓形成;本研究分析了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为药物的精准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持。

    网络药理学肿瘤血栓信号通路

    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翁挠南杨泽汉陈圳清苏志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观察组40例行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肿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血肿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闭合式冲洗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比颅骨钻孔引流术更微创、手术耗时更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值得推广使用。

    经皮斜形穿刺软通道引流尿激酶慢性硬膜下血肿

    单中心394例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李雪琴杨芳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区域儿童肾脏疾病谱的分布特点,探讨肾活检的价值。方法 收集福建省立医院1992年1月至2021年12月394例成功行经皮肾穿刺活检的肾脏疾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用EXCEL软件辅助分析,统计临床疾病种类、肾活检病理类型、诊断修正率等。结果 临床分类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275例(69。7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107例(27。16%)、先天性遗传性肾病8例(HKD)(2。03%)、其他肾小管间质疾病4例(1。02%)。肾活检的临床指征以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36。55%)为首位;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39。59%)为首位。PGD中以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居首,SGD中以紫癜性肾炎(HSPN)居首,二者病理类型均以MSPGN为主。4例重复肾活检的病理类型均有变化,根据新的病理结果调整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诊断修正率达39。09%。结论 儿童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肾活检临床指征是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MSPGN,最常见的临床分类是PGD。PGD最常见的肾活检临床指征是血尿和/或蛋白尿查因,SGD以HSPN最常见,二者病理类型均以MSPGN为主。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并不完全一致,肾活检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重复肾活检可以展现肾脏疾病的病变程度及变化过程。

    儿童肾脏疾病肾活检病理类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陈洋洋钟世顺高丽影林静莹...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 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食管黏膜病变疗效安全性

    商环包皮吻合器内环内置斜截法在包皮环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球勇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商环包皮吻合器内环内置斜截法包皮环切术对包皮过长、包茎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90例确诊包皮过长或者包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商环包皮吻合器内环内置斜截法进行包皮环切术,对照组严格按照商环包皮吻合器产品使用说明书采用内环外置包皮环切法。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带环疼痛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水肿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带环疼痛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术后水肿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商环包皮吻合器内环内置斜截法施行包皮环切术,能够缩短患者的术后带环疼痛时间和术后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水肿发生率,对于临床商环包皮吻合器手术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包皮过长包茎商环包皮环切术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黄常生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窗术,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8。03±14。86)mL,观察组为(12。32±3。1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01);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9。04±2。14)d,观察组为(5。34±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1,P=0。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观察组无一例患者产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9,P=0。00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17±4。03)min,观察组为(59。53±7。68)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6,P=0。962)。结论 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使用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效果好。

    椎间孔镜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常规开窗术

    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分析

    张绍嘉李燕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在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 对180例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患者采用双色球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89例患者实施神经阻滞麻醉处理,观察组91例患者开展局部浸润麻醉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拔牙后1、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拔牙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拔牙后1h的VAS评分为(3。32±0。91)分,观察组为(3。09±0。81)分;对照组拔牙后2 h的VAS评分为(5。04±0。73)分,观察组为(4。91±0。65)分;对照组拔牙后4h的VAS评分为(4。11±1。21)分,观察组为(3。89±1。21)分。两组患者各个时段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8,P=0。074;t=1。261,P=0。209;t=1。217,P=0。225)。对照组的满意度评分为(4。71±0。62)分,观察组为(4。51±0。7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7,P=0。057)。对照组的注射区疼痛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6/89),观察组注射区疼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87,P=0。139)。结论 在下颌中高位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选择局部浸润麻醉的麻醉镇痛效果和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镇痛效果相当,能很好地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从而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

    下颌中高位阻生牙第三磨牙拔除术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