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Journal Reflex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倪婧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2年8 月—2023 年6 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 70 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药贴敷疗法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20 d.对比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疼痛视觉模拟(V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0d后,研究组JOA、SF-36 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为(2.42±0.57)分,低于对照组的(3.97±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DL评分为(79.17±6.55)分,高于对照组的(69.85±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与中药贴敷疗法联合治疗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独活寄生汤中药贴敷疗法腰椎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威灵仙浓煎雾化吸入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毛芳陈迪宋杰黄金凤...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威灵仙浓煎雾化吸入联合口腔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 年12 月—2023 年11 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 84 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口腔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威灵仙浓煎雾化吸入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及摄食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分(20.42±2.35)分低于对照组的(25.73±2.73)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5.49±0.87)分高于对照组的(4.75±0.6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40.15±4.32)g/L、总蛋白水平(67.65±5.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35.68±3.87)g/L、(60.54±5.29)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维度评分分别为(86.38±5.39)分、(85.24±5.15)分、(87.47±4.32)分、(88.17±4.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09±5.31)分、(79.17±5.12)分、(80.45±5.13)分、(82.12±5.1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威灵仙浓煎雾化吸入联合口腔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加快吞咽功能恢复,以纠正机体营养状态,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威灵仙浓煎雾化吸入口腔功能训练吞咽功能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负面情绪及症状积分的影响

    孙继香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熏蒸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负面情绪及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3年 6 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76 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熏蒸,两组均护理 1个月.对比两组的负面情绪、症状积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负面情绪、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 94.74%,高于对照组的 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熏蒸能够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症状积分,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盆腔炎中医情志护理中药熏蒸负面情绪症状积分生活质量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患侧上肢手部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莫丽华龙耀斌罗水明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CIMT)应用在偏瘫型脑瘫(HCP)患儿中的效果及对改善患侧上肢手部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1 年 3-12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 75 例HC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CIMT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CIMT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12 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状况、腕屈肌、肘屈肌肌张力与功能独立性.结果 治疗 12 周后,观察组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屈肌、肘屈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为(88.47±5.01)分,高于对照组的(80.37±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CP患儿实施rTMS联合CIMT治疗,可以改善上肢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肌张力,提高功能独立性,有临床借鉴意义.

    偏瘫型脑瘫患侧上肢重复经颅磁刺激强制性诱导疗法手部精细运动功能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吞咽障碍仪器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蒋春刘月明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吞咽障碍仪器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 年 2-12 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吞咽障碍仪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误吸风险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标准吞咽评价量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为(189.97±16.74)分,高于对照组的(114.13±1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配合吞咽障碍仪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发生的风险,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卒中吞咽障碍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吞咽障碍仪器吞咽功能误吸风险生活质量

    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对慢性盆腔痛患者的效果及对Glazer评估指标的影响

    李雪芹袁梦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慢性盆腔痛(CPP)的效果及对Glazer评估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康复医院 2022 年1 月—2023 年12月收治的 90 例CP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骶神经磁刺激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lazer评估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的 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分别为(4.91±0.82)uV、(4.11±0.47)uV,均低于对照组,快肌最大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分别为(36.82±6.52)uV、(33.39±5.92)uV,均高于对照组,快速收缩放松时间为(3.11±0.31)s,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41±0.45)分,低于对照组的(3.03±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骶神经磁刺激联合盆底肌筋膜手法治疗CPP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Glazer评估指标.

    慢性盆腔痛骶神经磁刺激盆底肌筋膜手法疗效Glazer评估指标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沈雁青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0 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8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9 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8.23±1.02)分,低于对照组的(10.32±1.14)分,改良Bathel指数评分为(74.37±5.85)分,高于对照组的(65.55±6.63)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上肢功能评分为(42.67±3.94)分,下肢功能评分为(25.67±2.8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5.25±3.82)分、(20.75±2.65)分,脑卒中影响量表中的手功能评分为(17.63±2.12)分,力气评分为(13.35±1.69)分,移动能力评分为(34.48±1.69)分,交流评分为(23.86±1.45)分,情绪评分为(36.13±1.3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37.03±2.52)分,记忆与思维评分为(25.12±2.52)分,参与评分为(28.14±1.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15±2.34)分、(10.14±1.95)分、(32.19±2.45)分、(19.77±2.68)分、(33.33±1.54)分、(32.95±2.80)分、(20.42±2.24)分、(24.94±2.1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以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脑卒中偏瘫低频脉冲电疗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

    中频治疗仪联合牵引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海宝安增国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频治疗仪和牵引疗法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2 月—2024 年 1 月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96 例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49%,高于对照组的 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腰屈曲范围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腰屈曲范围均大于治疗前,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屈曲范围大于对照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a、PGE2、IL-6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中频治疗仪和物理牵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疼痛缓解,提升腰椎功能和活动度,减轻无菌性炎症刺激,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实用性较高.

    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中频治疗仪牵引疗法腰椎功能腰椎疼痛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率的影响

    杨俊葛晓平
    73-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老年高血压(HBP)伴静息心率(HR)增快患者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年 3 月—2023 年2 月金华康复医院收治的 60 例老年HBP伴HR增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ECP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 12 周.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动态心率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 24h收缩压为(114.25±4.34)mmHg,24 h 舒张压为(69.58±4.64)mmHg,日间收缩压为(120.29±3.22)mmHg,日间舒张压为(73.66±3.27)mmHg,夜间收缩压为(110.29±9.27)mmHg,夜间舒张压为(65.31±3.41)mmHg,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间心率为(80.17±4.28)mmHg,夜间心率为(63.98±2.67)mmHg,24 h心率为(69.59±4.21)mmHg,均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老年HBP伴HR增快患者中,使用EECP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态血压、动态心率,且安全可靠.

    老年高血压静息心率增强型体外反搏动态血压动态心率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秦宗娟莫小樱覃香妹陈月静...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2022 年11月—2023 年11 月收治的 84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态分析、运动耐力、运动功能.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睁、闭眼状态时运动长度均短于对照组,运动椭圆面积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长长于对照组,步速快于对照组,步宽、步行周期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182.62±3.43)m,长于对照组的(141.83±3.41)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为(23.32±2.45)分,高于对照组的(19.65±2.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可提高其平衡功能及运动耐力,进而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提升.

    脑卒中后偏瘫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平衡功能运动耐力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