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苗健青

双月刊

1002-3321

zsxb@fzu.edu.cn

0591-87892444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的宗旨,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型学术刊物的风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犹豫模糊环境下区域金融风险应急决策方法研究

    柳盈盈姚逸航丁全玉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性金融风险事件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和金融安全.传统的应对方式往往依赖于准确评价值,而在当今复杂的决策环境下,部分所需信息常常缺失.混合犹豫模糊集在处理具有多个属性和评价值不确定的突发事件上独具优势.考虑到区域性金融风险事件的精确信息无法完全获取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犹豫模糊环境的新决策方法,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首先,本文以语言粒度为基础对不同的犹豫模糊集进行了分析和统一.其次,改进了传统后悔理论以适应混合犹豫模糊区域金融风险决策环境,并将改进后的后悔理论引入备选方案评价排序过程中.该过程既考虑了决策者心理行为,又解决了无法获取准确信息的问题,使得结果更符合有限理性的实际情景.最后,通过一个区域金融风险事件应急决策问题验证了所提方法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比分析也展示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

    犹豫模糊术语集区间犹豫模糊集后悔理论区域金融风险

    员工晋升前景对其离职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个体"和"关系"的视角

    白彦何辉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前景理论,从"个体"和"关系"的双视角探究了员工晋升前景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检验了个体风险态度的边界作用.实证研究选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的1248名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结果表明:员工晋升前景对离职意向有着负向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和组织-情感承诺均在晋升前景与离职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风险态度负向调节了工作幸福感、组织情感承诺在晋升前景与离职意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晋升前景离职意向工作幸福感情感承诺风险态度

    地方立法权"再扩容"对基层治理的双重影响及实践优化

    周泽中谭楚雄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我国修订实施的《立法法》将"基层治理"纳入地方立法权的法定事项范围,在本质上是针对地方立法权的一种正向"再扩容".基于此种"再扩容"的现实背景,有必要探讨其对基层治理本身产生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积极意义体现为基层治理的非正式经验能够转化成正式制度,并且为之提供充足的法治保障,提升现阶段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和理性化水平.另一方面,消极影响则表现为立法者将基层治理纳入地方立法事项之中,可能使得原本强调便捷灵活的基层治理实践陷入被动僵化的现实困境.据此,在地方立法权"再扩容"背景下推动基层治理的实践优化,应当强调法治原则的正向辐射作用,促进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交互,以及积极扩大公众参与,以提升社会可接受性.

    《立法法》地方立法权"再扩容"基层治理

    见义勇为制度立法:从中国传统到近代之衍变

    郑丽清李正凝
    120-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社会深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因此,见义勇为制度在古代法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体现为严惩见义不为、保护见义勇为者在防卫行为中的免责,并奖励见义勇为行为.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和西方法律思想的传入,立法者逐渐在"民律草案"中引入大陆法系无因管理制度、权利的行使制度来规范见义勇为行为.《中华民国民法》的颁布确立了以保护紧急救助者权益为核心内容的见义勇为制度.这一制度的现代化转变特点为:法律调整从刑法转向民法,救助义务从法律义务转变为道德义务,免责规定从专门立法发展为分散保护,救济方式从重赏赐转变为重填补损失.这一衍变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与融合,更揭示了法律与社会发展的紧密关系,为现代社会见义勇为立法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见义勇为无因管理责任豁免立法演变

    编辑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化重构

    周海林周鸣钟
    130-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对编辑学术不端外延的例举和分类存在缺陷.《规范》对编辑学术不端的分类采用了违反客观原因、主观过错、违法(违规)行为三种划分依据,违反了"划分标准同一"的要求,导致"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应以编辑权利和职责为核心,以违法(违规)行为为划分依据,将编辑学术不端行为分为:违反回避要求、违反保密要求、冒用稿件内容、滥用审稿权、干扰评审、以不正当的手段提升期刊影响力、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七种类型.同时,编辑学术不端的内涵为:编辑违反国家和单位规定以及公认的学术规范,导致论文的学术和伦理标准、办刊宗旨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为.

    编辑学术不端出版规范分类依据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福建晋江"喜庆捐赠"为例

    陈凤兰丁雅莉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承传统慈善文化,引导农村精英参与慈善事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缓解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以福建晋江"喜庆捐赠"为例,当地拥有悠久的侨乡慈善文化传统,地方政府因势利导,通过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民众参与慈善活动.地方精英在具体的慈善模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基层组织积极回馈慈善捐赠者的参与动机与需求满足,合力推动了福建晋江慈善文化的传承与模式创新.在发展民间慈善事业时,应发掘自身可利用的慈善文化与慈善条件,激发当地社会对于慈善捐赠的积极性与认同感,立足地方经济水平与文化特征,建构具有本土特色、适合本地发展的慈善模式,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慈善文化喜庆捐赠晋江侨乡

    空间理论视角下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基于福州村庙安置的案例研究

    姜宏王立洋王杰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是承载民间信仰的容器.在城市化进程中,民间信仰空间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福州将拆迁的 20 余座村庙,通过建设闽俗阁的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各路神灵"比邻而居,在不同维度重构了村庙空间.在物理空间维度,采用私有空间的压缩与公用空间的扩张方式增强其公共性.在社会空间维度,村庙作为纽带连接了村民原有的社会关系,并扩展了更广泛的社会交往.在精神空间维度,村庙从宗教空间转变为民俗空间,村庙信仰文化的扬弃让村庙空间更加包容开放.闽俗阁集中安置的方式在城市中保留了村庙空间,为传统空间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再造城市公共空间,着眼于协商合作的多元主体共治,多维度着手促进空间的现代转型.

    城市化民间信仰拆迁安置空间重构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陈永福伍秀娟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信件、考察、会议及座谈会中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性的论述.这些论述涵盖关于教师工作地位、"四有"好老师评判标准、教师队伍风尚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表达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切关怀,并从战略高度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推动发展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推动人类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等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时代背景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新时代"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下高校美育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

    张茜茜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应主动适应国家加快推进美育育人的时代趋势,深刻把握美育文化的内涵,构建"四位一体"美育文化体系,凝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当前各高校纷纷就美育教学、艺术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艺术展演等四方面展开美育育人工作,体现了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新气象与新作为,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新时代"四位一体"育人模式下高校美育,应进一步明确校园美育的发展定位、加强校园空间环境建设、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包容.

    新时代四位一体高校美育

    Abstracts

    170-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