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YB基因调控植物花青素合成的研究进展

    张中华张会灵张菊平赵亚男...
    2184-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青素是高等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能够决定花和果实的颜色,同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MYB蛋白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最广泛的调节因子,在植物花青素合成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阐述了花青素合成的研究现状,介绍了MYB基因在不同植物花青素合成中的正负调控作用,总结了 MYB基因如何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调控花青素的合成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花青素合成的影响,旨在为作物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培育出富含花青素、安全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MYB基因花青素生物合成

    水生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孙林鹤常雅军杜凤凤李金凤...
    2194-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生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对认识水生植物特性,明确水生植物功能,指导水生植物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是推动水生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驱动力.全基因组序列是水生植物系统发育分析的重要单元,能够为水生植物QTL定位工作提供分子标记和图谱信息,降低水生植物全基因组重测序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难度.本研究就水生植物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目前已有9种水生植物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其中莲与紫萍基因组序列经过多次更新具有较高质量,而莲基因组序列应用最为广泛.为加快水生植物基因组学发展,推动水生植物基因组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需增加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水生植物物种的测序力度并建立完善的水生植物数据库.

    水生植物基因组学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育分析QTL

    LBD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殷小雨胡凤荣杨盼盼
    2205-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高等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通常包含高度保守的LOB结构域(Lateral organ boundaries),该结构域可以与"GCGGCG"序列特异性结合,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LBD转录因子起源于早期有胚植物的水生祖先,在后续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基因扩增事件,使LBD成员的数量和种类得以增加.目前,已经从很多植物中鉴定出了该家族成员.LBD转录因子在植物侧根、侧枝、叶片等侧生器官发育以及胁迫应答、次生生长、再生过程和次生代谢物合成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LBD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分类、起源与进化进行综述,并通过构建LB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分子调控网络分析其功能,以便更深入解读该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LBD转录因子调控网络侧生器官发育

    大豆黄单胞杆菌基因hrpG的突变及其对致病性影响

    刘冬旭周红阳郭广雨孙雨田...
    2216-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是贻害大豆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影响遍及全球.该病害的病原之一是革兰氏阴性菌黄单胞杆菌的致病变种 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glycines(Xag)和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glycinea(NaKmo)Dye(Xcg).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大多通过hrp基因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s,T3SS)将毒力因子注入寄主细胞中,从而导致寄主发病.本研究采用的细菌性斑疹病致病菌Xagneau-001,分离自黑龙江佳木斯大豆主产区,该菌株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在基因组注释过程中发现其基因组中含有hrp基因家族中的hrpG基因,本课题组针对hrpG基因的致病性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三亲杂交的方法成功构建突变体菌株Xag△hrpG,并利用PCR检测结合DNA测序结果证实突变体Xag△hrpG中hrpG基因已成功敲除.将野生型菌株Xagneau001、突变菌株Xag△hrpG共同接种12个遗传背景不同品种的大豆资源,测定突变体Xag△hrpG对大豆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接种Xag△hrpG后斑疹病发病时间滞后、进程减缓,发病程度显著降低.统计接菌4 d后单位面积病叶的病原菌数量显示,突变体Xag△hrpG的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野生型Xagneau001.这表明与野生型Xagneau001相比,Xag△hrpG突变体对于大豆的致病力大幅减弱,指示hrpG基因正向调控Xagneau001对大豆致病力.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hrpG基因致病能力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燕麦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异交率估算

    杨帆王照兰
    2223-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SSR分析了 9份燕麦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同一小穗上种子萌发形成的子株间的遗传差异,并估算了材料的异交率.引物共扩增出多态位点81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85 2.各材料间、同一材料母株间、同一小穗上种子形成的子株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88 0、0.879 6、0.964 0.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0处,可将供试燕麦材料划分为9个类群.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开展燕麦异交率的估测,通过SSR分子标记估算出9份供试燕麦材料的异交率范围是1.39%~6.11%,平均为3.79%.该结论证明燕麦是以自交为主并兼有一定比例异交的自花授粉植物.本研究结果为燕麦品种保纯以及杂交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燕麦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异交率

    百合LoTCP4基因克隆分析及过表达载体构建

    胡晓聪王可孙亮
    223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TCP转录因子在植物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TCP基因对于改变植物器官形态辅助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百合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筛查到一个TCP4基因转录本,利用PCR技术克隆了 LoTCP4基因.结果表明,LoTCP4基因包含一个完整的长度为1 03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345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性蛋白,包括α-螺旋(18.26%)、延伸链(11.30%)、无规则卷曲(50.25%),β-转角(2.9%)四种二级结构,与拟南芥中AtTCP4基因同源性最高.蛋白质互作预测分析表明,LoTCP4蛋白可能与TCP转录因子家族中其他TCPs蛋白、鳞状细胞启动子结合蛋白(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相互作用,GO分析表明LoTCP4主要参与植物花序、芽、茎器官的发育和调节;进一步采用同源重组和golden gate无缝克隆的办法构建了 LoTCP4过表达载体.本研究为后续研究LoTCP4基因功能明确其对百合鳞茎发育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百合(Liiumspp.)LoTCP4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载体构建

    光谱分析结合纸层析法对3个色系月季花色素组分鉴定

    李元鹏张英杰朱志奇张京伟...
    2241-2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不同色系月季花色素种类,结合利用显色反应、纸层析法和光谱法,对红、黄、蓝紫色系的3个品种的月季花瓣中花色素的种类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表明,'朝圣者'花瓣花色素主要是黄酮类物质,可能是查尔酮、橙酮、二氢黄酮、黄酮醇或黄酮醇化合物.'梅朗口红'花瓣内花色素包括矢车菊-3,5-葡萄糖苷,及黄酮类化合物和查尔酮、二氢黄酮.'微蓝'花色素主要是芍药-3-芸香糖苷,同时还可能含有查尔酮和二氢黄酮.且通过对花瓣盛花期pH值的测定,进一步推测'微蓝'显蓝紫色的原因,可能是芍药素苷损失质子而形成了显蓝的醌型.

    月季显色反应纸层析法光谱法花色素

    基于AFLP标记的胭脂花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邢震刘颖王芳郑维列...
    2248-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和开发野生胭脂花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7个典型的胭脂花(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野生居群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分析了胭脂花居群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共筛选出6对多态性高的引物,获得了 161个多态位点.其中,五台山居群(WTS)和灵山居群(LS)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97.44%和92.31%.野生胭脂花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86.20%,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占总遗传多样性的13.8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Gst=0.114).分子变异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野生胭脂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部.Nei's无偏估计和UPGMA聚类分析表明,7个胭脂花居群按照地理位置从南到北进行聚类,其中海坨山居群(HTS)和灵山居群(L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大.研究结果为开发和选育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胭脂花提供了参考,对制定野生胭脂花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胭脂花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黄枝油杉EST-SSR引物开发

    石远婷赖柏玟王晓洁秦惠珍...
    2257-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枝油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测序结果对黄枝油杉进行EST-SSR标记开发,使用MISA软件对黄枝油杉132 191条unigenes进行SSR搜索,共获得6 903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5.22%,平均12.015 kb出现一个SSR位点.SSR重复类型以单核苷酸重复为主,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次之,所占比例分别55.15%、17.14%、17.07%.采用SSR分子标记筛选出225对扩增清晰且符合预期片段大小的引物,有效扩增率为69.23%,经复筛最终获得9对具有多态性SSR引物.对1个野生黄枝油杉种群25个样品进行多样性检测,所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在9对多态性SSR位点中,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s指数(Ⅰ)、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5.111、2.668、0.963、0.456、0.461、0.428.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基于黄枝油杉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有效的,为开展黄枝油杉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参考.

    黄枝油杉转录组遗传多样性SSR引物开发

    白鲜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沈宝宇孙文松张天静刘坤...
    2265-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辽宁白鲜主要病害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省白鲜主产区本溪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8个地区进行了根腐病危害情况定点跟踪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白鲜种植地区病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病害发生最高的是本溪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病害发生率分别达7.1%~9.2%和6.1%~7.2%.经鉴定,病原菌代表菌株BX69-1与NCBI中茄病镰刀菌(Fusariuwm solani)的多条rDNA-ITS序列同源性达100%,因此鉴定茄病镰刀菌是引起辽宁地区白鲜根腐病的病原真菌.本研究明确了辽宁省白鲜根腐病病原菌,为白鲜生产上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白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病原鉴定BX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