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植物育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植物育种
分子植物育种

张启发

双月刊

1672-416X

mpb@sophiapublisher.com

0898-68966415

570206

海南省海口市海秀大道128号双岛公寓13B室

分子植物育种/Journal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准的刊物。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是一份为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常规育种服务的国际化科学杂志。围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麻、薯类、果树、蔬菜、花卉、茶叶、林草等,刊登分子遗传育种理论、分子育种方法、分子育种研究动态以及优良种质培育等方面的科学论文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沈黄莹庾金武林海萍戴文圣...
    2620-2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香榧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对香榧病株进行常规组织分离,分离纯化得到12个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这12个菌株归为10类,分别用ZJ-1至ZJ-10表示;将ZJ-1至ZJ-10进行致病性检测,根据柯赫氏法则,证实ZJ-10是香榧根腐病的病原菌;结合菌株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可将ZJ-10菌株鉴定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即香榧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腐皮镰孢菌.

    森林培育学根腐病香榧腐皮镰孢菌

    基于表型和DNA分子标记的菊花种质研究进展

    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委...
    2626-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观赏花卉之一,兼有药用、茶用和食用价值.菊花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栽培等特点,在全国各地已被广泛引种栽培,导致菊花栽培种、野生种及近缘种属混杂现象广泛存在,阻碍菊花育种和产业发展.本研究简要阐述了基于表型和DNA分子标记的菊花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优异种质筛选、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模型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目标性状的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菊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红花表型DNA分子标记标记辅助选择(MAS)

    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在甘蔗研究中的应用

    张静刘家勇经艳芬林秀琴...
    2639-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中含有许多抗病和高糖优良性状基因,通过杂交育种将这些基因引入到甘蔗中,以期获得性状优良的突破性甘蔗品种,对甘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自问世以来,在植物多倍体物种起源、杂交后代亲本染色体来源及组成的鉴定、染色体行为及核型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应用GISH技术分析甘蔗杂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其结果可为育种家制定甘蔗杂交育种计划和选择好的杂交方式提供细胞学参考依据,进而可以增加甘蔗育种的精确性,提高甘蔗育种效率.本研究概括了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及其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了 GISH技术在甘蔗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该技术可能为甘蔗研究带来的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

    基因组原位杂交甘蔗遗传育种

    不同粒色大麦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邓贵仲代欢程田田彭玉琳...
    2648-2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大麦种子颜色与抗旱性的相关性,本研究以16份有色大麦为材料,通过测定正常和15%PEG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长、根长和种皮颜色指标Y(颜色亮度)和U(颜色浓度)值,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发芽势和萌发活力指数对干旱胁迫最敏感,根长和芽长的变化量最小;种皮颜色亮度与抗旱性综合F值呈负相关关系,颜色浓度与综合抗旱性F值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各指标信息分析表明:16份材料呈现出籽粒颜色越浓、越亮抗旱性越强的趋势;深色大麦萌发期抗旱性大于浅色大麦;发现强耐旱性材料包括'黄青稞'和'乌西金青稞',中度抗旱的材料包括'普巴村农家种'和'琼结野生大麦',抗旱性相对最弱的材料为'康青3号'、'紫青稞'、'日喀则17'等共12份.本研究将为有色大麦抗逆性研究提供最新理论参考.

    有色大麦PEG-6000耐旱性综合排序

    EMS诱变对藜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温日宇刘建霞肖东东李凤...
    2656-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藜麦种子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最佳处理条件,本试验以'忻藜1号'为材料,采用培养皿萌发与营养土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MS浓度(0,1.4%,1.6%,1.8%,2.0%)和不同时间(50,100,150,200 min)诱变处理下,藜麦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及幼苗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藜麦的发芽率和出苗率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且差异显著.当EMS浓度为1.8%、处理时间为200 min时,藜麦发芽率和出苗率最接近半致死量.(2)藜麦叶片中脯氨酸(Pro)含量,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随着EMS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叶片中MDA含量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当EMS浓度为2.0%时,藜麦叶片中MDA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显著高于对照.(3)随EMS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藜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由此可得,EMS诱变藜麦最佳浓度与处理时间为1.8%、200 min.本研究为藜麦种质资源的创新及突变体库的构建奠定基础.

    藜麦甲基磺酸乙酯(EMS)发芽率出苗率生理特性

    饲用高粱分蘖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康晨谭燕高建明罗峰...
    2663-2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蘖作为饲用高粱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控制,对饲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机制以及分蘖对饲用高粱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分蘖多的品种'TS-185'和分蘖少的品种'忻梁-5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2代,对分蘖数、茎粗、茎节数以及具有形态差异的性状如主茎和分蘖的叶片数、株高、穗长、穗重、茎秆鲜重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在主茎和分蘖间的相对差异值,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穗长、穗重、茎秆鲜重在主茎和分蘖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数、主茎和分蘖株高相对差异、穗长相对差异、穗重相对差异4个性状为两对主基因控制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广义遗传率分别是36.43%、82.71%、63.07%和85.06%,后3个性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可在育种早代进行选择.茎粗、茎节数、主茎和分蘖叶片数相对差异,茎秆鲜重相对差异在本试验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非主基因控制.本研究对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效应和分蘖对饲用高粱形态学差异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饲用高粱分蘖相对差异值主-多基因分析主基因遗传率

    甘蓝型油菜在海南种植的生育期、品质性状和育性分析

    李孟娜竺莲农美英薛倩...
    2673-2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拓展自育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系)的种植区域及多功能用途,本试验主要在海南省海口市和东方市种植并研究了 63份甘蓝型油菜和3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系)分期播种和不同栽培方式下各材料生育期、菜籽品质和高温耐热表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海口市越冬种植单作甘蓝型油菜有33份品种(系)呈现早熟的特点,生育期为77~124 d,在东方市与苦瓜间作秋播的生育期在89~145 d之间,可与苦瓜套作收获的甘蓝型油菜有22份品系(苦瓜生育期≤120 d).越冬种植和间作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含油量均值为32.82%和32.35%,其中'利油杂718'的含油量最高,为42.52%.海口越冬种植品种有4个低芥酸品种(≤3%)和17个低硫苷品种(≤30%);在东方市与苦瓜间作的29份材料中有3份低芥酸和13份低硫苷,其中越冬品种20N9-314-1和秋播品种20N9-314-2符合双低标准,不同季节或地点种植种子品质略有变化.在海口夏播参试材料中 5 份材料(20N9-114-1×20N9-115-1,440-1,20N9-356-1,'硒滋圆 2 号'和 21QZ-314-2)由室外移入室内培养箱后,不育转变为部分不育(PS).本研究结果可为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突破南方甘蓝型油菜种植区域提供技术支持,在海南省进行观赏+蔬菜+榨油等多功能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L.)生育期品质性状育性

    不同陆地棉品种脱叶性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张泽良梁亚军郑巨云王俊铎...
    2684-2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30个陆地棉品种脱叶率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明确脱叶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对脱叶率及挂枝率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脱叶性及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研究结果发现脱叶率与株高、始节高、始节数存在正相关,总叶片数与脱叶率存在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脱叶率存在负相关,有效果枝数与脱叶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挂枝率、叶绿素SPAD值与脱叶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除脱叶率、挂枝率性状外,总叶片数、有效果枝数shows叶绿素SPAD值可作为评价品种脱叶能力性状的关键参考性状.参试陆地棉品种脱叶率差异较大,最终筛选出综合脱叶性状较好的3个品种,包括'新陆中14'、'新陆中15'、'新陆中40'.本研究为适用于机械采收的棉花脱叶性种质资源创制及脱叶性状指标建立提供参考.

    陆地棉脱叶性状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不结球白菜侵染霜霉病后的生理生化响应

    刘素莎丁小涛李晓锋奚丹丹...
    2693-2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不结球白菜侵染霜霉病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以不结球白菜高抗材料605和易感材料250为试材,于三叶一心时期进行人工接种,研究接种0、24、48、72、120h后,不结球白菜在病害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发现,SOD活性呈现上升-下降-再次上升的趋势,POD和CAT活性的趋势变化先上升,在接种48h出现大幅度降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在病菌的胁迫下均出现了两个峰值,分别在24和72h.叶绿素含量在接种后的48h最高,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病害胁迫下两种材料的Pn和Gs均呈现下降的趋势.Ci在48 h达到最低值,72 h后迅速上升,之后缓慢下降,Pn在72 h前变化幅度不大,之后急剧上升,Tr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POD在48 h时抗感材料酶活性变化显著,CAT在24 h有显著变化,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在72h抗感材料差异显著,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评价抗感霜霉病的生理指标.不结球白菜霜霉病侵染后叶片的蒸腾速率变大,叶片迅速失水,气孔导度变差,从而影响了气孔运输二氧化碳,净光合速率下降.

    不结球白菜霜霉病光合参数生理指标

    木豆不同采收期的营养成分差异初步分析

    李子玮廖丽王坚王志勇...
    2699-2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是一种药食兼用型的豆科植物,为了探究木豆不同种质资源在不同采收期营养成分动态变化.本试验选取8个采样时间,测定并比较其营养成分含量(干物质,粗蛋白,总黄酮等),根据营养成分的综合比较,以期确定木豆最佳采收时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长,不同木豆种质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总黄酮(GF)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逐渐升高后达到平稳,可溶性糖(SS)和水溶性浸出物(WSE)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粗蛋白与总黄酮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木豆初花期时粗蛋白、干物质含量均处于峰值,且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大部分时期(P<0.05),其中9-HK2的总黄酮、粗蛋白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豆种质选育、杂交育种以及最佳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木豆营养成分饲用成分总黄酮最佳采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