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化工
广东化工

邹思民

半月刊

1007-1865

gdcic200@163.com

020-83380392;020-8302517

510034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

广东化工/Journal 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一直是广东省化工行业最有权威和影响力的刊物,编委会的委员均是广东省化工界的知名人士,甚至有香港科技大学或城市大学的教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瓶装饮用水水质比较及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

    项丹丹项梦丹刘金平尹欣幸...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力饮用水产业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本试验采用感官分析法(综合评分法、百分制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理化分析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和自由基清除测定法(DPPH法、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自由基清除法)对8种不同品牌瓶装饮用水进行水质比较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显示,8种不同品牌瓶装饮用水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在多种方法的综合测评下,各品牌瓶装饮用水表现出差异性:(1)在三种感官分析法中,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均有突出表现,而其他品牌瓶装饮用水则因为外观包装、滋味口感等因素表现略有起伏;(2)通过理化分析法发现,百岁山饮用天然矿泉水、恒大冰泉天然矿泉水和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富含钾钙钠镁等矿质元素,长期饮用可能更利于身体健康:(3)根据体外抗氧化能力比较的结果显示,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能力,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

    瓶装饮用水水质分析抗氧化能力模糊数学

    湛江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李颖诗吴华杰李基秀唐潇...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湛江湾海滨公园、渔港公园和东海岛潮间带为研究区域,对这些区域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总氮(TN)、总有机碳含量(TOC)、TOC/TN比值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org)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湛江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TOC、TN、δ13Corg的分布特征和有机质的来源.结果表明,湛江湾表层潮间带沉积物样品的TOC含量为0.03%~1.28%,平均值为0.51%,TN含量为0.002%~0.121%,平均值为0.05%,TOC/TN范围为7.75~20.36,平均值为12.15,δ13Corg范围为-26.25 ‰~-22.13 ‰,平均值为-24.24 ‰.湛江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海洋和陆地混合源,主要来自C3陆生植物和海洋藻类植物,少量来自挺水植物和贝类生物沉积物,它们可能受到研究地区的地理环境、沉积物粒度、港口运输、生活废水和海洋渔业等多种因素影响.

    湛江湾潮间带沉积物总有机碳稳定碳同位素有机质来源

    基于BOPPPS理念的精细化工基础课程SPOC改革探索——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应用为例

    田雷徐泳斌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精细化工》课程,教学团队基于BOPPPS理念,设计了导入-目标-前测-互动学习-后测-总结六个环节,并结合SPOC教学方法,结合线上教学资源提升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程度,植入了团队化教育思想.基于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价,持续改进教学效果.以固态电解质的合成与应用为例,利用构建课程团体/小组学习与汇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精细化工BOPPPSSPOC教学改革团队化教学

    工学一体背景下的《精细有机合成实验》教学探索

    代坤任兰正王金秀祝英忠...
    147-14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产学研融合的办学目标和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针对《精细有机合成实验》课程实验内容与企业生产脱钩、工艺设计环节较少、安全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进行更新实验内容、融合生产实例、增强工艺设计和强化安全环保意识等教学探索,以期提高《精细有机合成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产学研融合应用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实验教学探索应用型人才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设计

    丁艳赫占军张素娟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材料化学实验作为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修订课程德育目标,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延伸课程教学内容,依托学校实体实验教学和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深度融入到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品格塑造的主导性,切实做到实验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卓越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材料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探究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相互转化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梁光焰王道平薛蕾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向,如何结合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途径.仪器分析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究实验现象的重要手段,针对仪器分析的课程特点,本文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开拓创新思维为导向,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本文以普适性较广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着手,探究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实验设置文献查阅、方案制定、数据分析等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学生可掌握HPLC仪器用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实验设计统筹能力以及对结果深入的探析能力.本研究丰富了 HPLC仪器分析实验内容,增强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知识的应用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实验教学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苦参

    后疫情时代《纳米科学与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以唑来膦酸钆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为例

    黄竹胜黄世前沈闯
    155-15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时期,线上教学为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后疫情时代,教育和科学信息技术进一步密切融合,线上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线上线下教学各有优势,融合互补的双线结合教学模式将会开创教育教学的新时代.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学生对选修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以唑来膦酸钆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为例,对《纳米科学与技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后续《纳米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视野.

    后疫情时代纳米科学与技术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探究纳米棒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化工专业实验为例

    刘洪博黄志勇李青云周瑜芳...
    158-16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化工专业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化工专业实验的构建过程、方案设计、实施方法和建设成效,对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以期为化工相近专业开设化工专业实验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工科工程教育CDIO化工专业实验化学工程与工艺

    科教融合在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以人参皂苷CK抗肝癌靶点的虚拟筛选为例

    张森惠俊峰杨静姚天宇...
    161-16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化分离工程实验在生物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参皂苷CK抗肝癌靶点的虚拟筛选"实验为例,探讨了将其作为生化分离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的可行性.通过将该实验融入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对前沿科学发展的认知和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现代工具的使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人参皂苷肝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仿生材料》前沿案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姚响邹盛之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课程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为适应新时期的研究生培养需求,笔者探索将学科前沿进展案例教学引入《仿生材料》课程.本文聚焦探讨在"结构仿生材料"和"行为过程和加工方法仿生"教学主题内开展案例教学,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课程思政的方式融入其中,基于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相关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开发新型仿生材料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为培养兼具优秀专业和人文素养的终身学习型人才贡献力量.

    仿生材料案例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与探索前沿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