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陈周钦

季刊

1671-8496

gdjzyxb@163.com

020-87237894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789号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办刊宗旨是“立足交通,面向全国,刊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科研教研及管理论文,着重介绍相关学科、行业的学术动态及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提高学院教师及有关人员学术水平和科技水平服务”,突出交通特色和职业教育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软土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在建高铁的影响研究

    卢洪强陈典华牟晶符小林...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土地层中地铁盾构隧道曲线下穿在建高铁的工程问题,提出采用桩板结构对下穿区域软土地层进行加固的工程措施,并运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盾构下穿施工对软土加固区、高铁路基和轨道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桩板结构对软土区进行加固可以有效减小盾构施工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加固后的软土区域在盾构掘进时上部路基和钢轨变形均很小,而在远离桩板结构加固区域,其变形大于加固区域,说明在盾构下穿软土区段采用桩板结构进行加固对控制上部结构的变形具有显著的效果。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数值模拟

    动态设计在引江济淮航标配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谭洁王官磊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引江济淮航标配布EPC工程项目为背景,针对航标配布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技术难点,通过结合动态设计及其机理,提出经施工现场反馈多方联动核实后动态调整设计方案,及时解决施工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的目的,为EPC项目管理在航标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引江济淮航标配布EPC动态设计

    根据DS理论的船舶风险因素评估分析

    李成海刘树锋胡甚平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航行风险评估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影响因素的问题,提出了在模糊风险评估证据理论基础上建立的风险评估方法。在证据集理论空间中,每一事件均可确认为模糊集合子集且融入了模糊概率理论,从而更全面地描述行业学者的专业经验或证据诠释,由此得出了模糊证据理论质量函数的描述法。最后应用其船舶安全系统,提出了船舶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详细程序。计算结果证明,此方法可有效避免决策失误,且简单、易行,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水上运输船舶航行船舶风险评估模糊证据理论模糊集合子集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路径研究

    赵彬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本文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探讨引入思政元素的工作机制和路径,寻找思政元素和课程知识的结合点,使其融会贯通地根植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该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点融入路径

    "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创"融通的课程改革——以动车组牵引传动与网络控制为例

    宁善平熊律武文星黄院芳...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车组的机械部件与控制网络的检修在动车组生产运营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是动车组检修人员的一项必备能力。高职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取得轨道车辆检修资格证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动车组牵引传动与网络控制课程进行改革,结合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趋势,提出了"岗课赛证创"五元融通的课程改革模式,重构了教学内容,建立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创设了真实项目,设置了岗位任务体系,渗透了职业素养与文化精神培养,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创"融通综合职业能力

    "1+X"证书制度下建筑类专业校企协同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李涤怡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X"证书制度下,基于近年来建筑行业大力度地引进BIM相关技术发展的新视域,对传统的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造,构建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与建筑行业BIM技术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学生职业技能教学相互融通、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1+X"证书制度下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进而有效提升高职学校的多元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准。

    "1+X"证书校企协同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挑战与改进

    侍可可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学是丰富高校思政课程历史知识、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政治性的有效举措,有助于提升思政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部分高校教师认知不深入、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深化、融入方式单一、信息化程度待提升等问题,阻碍了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师对"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优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思政课程与"四史"教育的结合方式,提升"四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促进思政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

    "四史"教育高校思政改进措施

    "破五唯"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研究

    杨益华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教育评价改革氛围,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评价改革与实践,坚持质量优先、贡献度优先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岗位特点及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职称改革评价体系,破除"五唯"之顽疾,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破五唯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探索与实践

    邓志虹肖威韩宝国鲁朝云...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拟实现职业教育中高本三个阶段的专业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层级递进,探讨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内在机制与路径,分析"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专业群衔接的实践困境。通过组织实践专家访谈会、情景描述法,进行职业前景研究,提取"面向未来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不同能力层级目标任务,对接模块化课程,整体设计专业群中高本内涵式衔接方案;"双平台+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注重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通过科学制度设计,构建学分银行"资格框架+认证"技术路径,打通衔接壁垒,畅通上升通道。

    综合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

    新时代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胡静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涵盖教育管理能力、持续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且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应遵循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能力要素整体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此项工作面临职业定位不准,岗位职责不够明确,职业认同感低,职业规划不够清晰,部分辅导员职业基础能力有待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尚需提高等问题。对此,可采取加强顶层设计,对标制度体系提升核心能力,优化职业考核激励,持续激活职业发展动力等措施。与此同时,高职辅导员应自觉强化职业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职业综合能力与工作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