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刘献君

月刊

1000-4203

027-87543893

430074

武昌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内

高等教育研究/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发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注意反映高等研究前沿的学术动态,并重视扶持中青年学者。主要栏目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体制与结构、博士论坛、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等。面向各类高等院校和中专、中技学校的广大干部及教学科研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优化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李立国田浩然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是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载体.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为对象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城市群及区域经济、区域创新的发展要求,跟不上城市群内部经济及创新的调整步调;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发展跟不上城市群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资源调配机制改革跟不上释放市场和地方活力的要求.为此,需构建以区域协同发展为主的资源配置模式,构建与经济社会及创新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注重集聚发展、优势发展及城市群内部资源配置协调.

    城市群高等教育人才中心创新高地

    万物教育学的生态本体论奠基

    金生鈜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世的加速带来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熵增.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教育是人类世困境加速恶化的因素之一.现代性教育培育人征用自然万物的观念、知识、能力、素养,造成教育和人的去自然化、去世界化.走出人类世,人类需要建立基于万物共生互成的教育实践,需要向自然万物的教育智慧学习,建立不限于人类、超越物与人划界的万物教育学.万物教育学,在万物本原的本体论基础上,以行星思维和生态思维,对万物教育进行探究,理解和解释万物的教育形态,打开更多、更大的教育可能性世界.万物教育学是回到教育存在、教育本原的教育学,是教育学本体论的转向.

    万物教育人类世万物教育学人类中心主义教育教育生态本体论

    来稿须知

    22页

    乘物以游心:在教育中重构人与物的关系

    俞晓婷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世界"是由物构筑的相对稳定、可靠的世界,是与他人共在且有意义的世界,因而人与物之间有着丰富的精神关联.人与物的精神互动塑造、影响着人,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子.教育正是在"物对人的限制"和"人在物中的自由"之间演进发展的.但现代社会人与物的关系走向异化,走向物质化,教育也推进着这种物质化的进程,因此教育需建构新的待物观,重构"人的世界".

    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异化待物观教育

    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与关键举措

    李焕宏薛澜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重要性.基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管理规制体系的关键举措在于合理规划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建构统一的治理框架以协调诸多教育应用场景的规章制度;基于法律与安全、伦理道德、教育质量、职业转型等不同风险类型特征,建立分类管理和灵活调整的风险规制体系.为此,应落实高校的主体责任,建立技术应用与风险管理团队,不断探索高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经验.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风险管理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时代内涵、本质特征与中国道路

    刘在洲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通向农村"促进农村人口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农村人口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打造农村学习型社会的环境和条件,助力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服务农村,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内涵.我国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有着鲜明的政治性、民生性与战略性特征,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从加强党的领导、对接国家战略、创新运行模式、转变村民观念等方面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普及化乡村振兴

    高等教育何以促进城乡收入均衡发展——一个省域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解释

    韩双淼顾建民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揭示了高等教育影响城乡收入均衡不同水平的多种条件组态及其优化路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收入均衡发展的条件是组合式的,路径是多元的,作用机制是高度情境化的,其作用路径可概括为"全面驱动型"、"人才-科技协同型"和"规模效应主导型"三种类型.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收入均衡发展应构建多元组合路径,充分发挥其在建设人力资本、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打造适应区域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水平的高等教育生态.

    高等教育城乡收入差距共同富裕

    台湾技术职业本科高校降格关停现象及其思考

    柯婧秋石伟平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掀起"专升本"热潮,技职本科教育迅猛发展,近年来却遭遇严峻的"降格关停"危机.少子化叠加高等教育普及化使适龄生源持续减少,学历提升后人才的学用落差和供给结构失衡反噬技职教育质量是其主要原因;一味迎合学历需求、升格改制过于激进且以私立院校为主、模仿普通高校办学是其惨痛教训.以此为鉴,大陆地区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要顺应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结合教育体系内部结构与资源合理规划,充分发挥公办"双高计划"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职业本科标准体系与关键制度.

    台湾技职本科教育关停降格产教失衡少子化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困境及其破解策略——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

    管辉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是探索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从政策网络视角来看,当前试点困境包括:多元主体利益差异大且协作程度低,制约试点工作整体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责不清且规范缺位,致使政策变通和执行损耗;试点院校基础薄弱且内部分化,导致办学实践偏离类型定位;专家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且话语权弱,影响了政策落地和试点走向.为此,需着重从推进理念转变、明确职责分工、强化统筹部署等方面着手破解.

    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技术大学

    基于专业学习动机的本科拔尖学生分类选拔、培养与评价

    徐国兴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学科尤其理科拔尖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但初始选拔和学业成绩评价仍然缺乏针对性和一致性.基于拔尖"三要素"论和学程课程论,完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体系应以专业学习动机为标准进行分类选拔,要因应不同类别拔尖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提供适宜的分类专业课程,实施主体、内容、标准和目标不同的学业成绩分类评价;还可实施跨类别动态流转机制,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专业学习动机激励功能.

    本科拔尖学生专业学习动机分类选拔分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