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等理科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等理科教育
高等理科教育

李发伸

双月刊

1000-4076

Gaojiaos@lzu.edu.cn

0931-8912295,8912196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路222号(兰州大学校内)

高等理科教育/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做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中国科学院方小敏院士专访

    赵春晖李世萍赵宗孝
    1-8页

    硕博士学位授予标准:时代要求、政策依据与内容框架

    张国旭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位授予标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是反映教育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参考,高等学校应在国家指导要求下制定规范的学位授予标准.本研究通过政策梳理,指出学位授予标准要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和学位授予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笔者从思想品行、培养过程和能力水平三个维度出发,结合兰州大学的管理实践,提出新时代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授予标准框架,并以学位论文为主体申请依据、以多种形式的成果来体现学位论文的创新性,给出有效解决学位申请过程中"唯论文"等不科学评价导向的方法.

    学位授予标准教育评价改革兰州大学

    超越路径依赖: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困境与方略

    陈思施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新阶段我国大学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任务.当前,中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性,体现为:传统教育理念的锁定、培养模式碎片化的锁定、制度机制低效化的锁定及教学体系滞后化的锁定等,导致人才培养成效"平而不尖",自主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未来需要破除传统教育理念,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人才培养新理念;协同推动融合教育,形成拔尖创新人才高质量培养的新模式;完善人才育评制度,营造才智充分涌流与壮大的新生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打造个性多元融合滚动式的新教学.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路径依赖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非传统学生学习适应问题探赜——基于美国高校经验

    刘培颖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世界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日渐深广,高校非传统学生日益增多,学生群体多样性凸显.美国作为最早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国家,率先迎来了非传统学生的"井喷"式增长.通过对美国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非传统学生普遍面临学习适应困境,集中表现为:学业基础方面,知识准备与技能准备双重薄弱;学业持久性方面,年度自然流失率居高不下;学业完成度方面,按时毕业率与延迟毕业率双重走低.借鉴过渡理论剖析其原因,非传统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受到外在沉重的经济负担、内在消极的自我认知、角色冲突带来的支持网络脆弱和个体决策时巨大的信息障碍四重影响.非传统学生学习适应问题是普及化阶段世界高等教育可能面临的"通病",破解这一困境,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非传统学生学业支持系统,是普及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有必要强化学前准备,打造针对性过渡项目;打破学习边界,提供灵活性教育教学活动;完善资助体系,健全多元化资助渠道;搭建一站式平台,塑造个性化服务机制.

    高等教育普及化非传统学生学习适应美国高校

    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数学观的影响研究

    彭爱辉吴婷婷宋俐冰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探索了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数学·科学与艺术"对大学生数学观发展的影响.数据来自 216 名学生在该课程学习前后对数学本质的看法和10 名学生的结课汇报文本.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识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数学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科生的数学观变化尤为显著;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组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任务激励下的跨学科知识探索是促进学生数学观发展的主要课程因素.

    数学观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

    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个人主动性的调节作用

    李雄鹰张耀文夏爽汪景...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密码,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基于1 086 名高校在读研究生开展调查,考察了导师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型和控制型导师指导风格均正向影响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主动性在导师指导风格与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起调节作用,个人主动性越高,支持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强,而控制型指导风格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正向影响作用越弱.根据这一研究结论,建议高校重塑学术批判性思维价值观,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专业化、多样化建设;研究生导师适当调整指导风格,建立权责对等的导生关系氛围;研究生个体筑牢学术批判创新的信念根基,主动求变适应导师指导风格.

    导师指导风格批判性思维能力个人主动性

    科研压力会降低博士生科研韧性吗?——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实证研究

    朱德玲侯秀舒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研韧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源,其发展状况关乎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系统考察挑战性—阻碍性科研压力对博士生科研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影响效应方面,科研压力对博士生科研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挑战性科研压力正向影响博士生科研韧性,阻碍性科研压力与之相反.在影响路径方面,挑战性科研压力通过提高科研自我效能感的资源增益路径来增强科研韧性,而阻碍性科研压力通过降低科研自我效能感和诱发科研情绪耗竭的资源损耗路径来降低科研韧性.鉴于此,建议高校突破不利于潜心钻研、片面追求成果数量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更加注重通过激发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感和情绪智力来提高科研韧性,以期为博士生心理健康、学术创新和质量培养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

    科研压力科研韧性科研自我效能感科研情绪耗竭资源保存理论

    速度为王:加速时代大学教师时间规训

    段鹏茜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竞争逻辑"和"成就文化"主导的加速时代,大学教师们正经历着学术压力和时间焦虑.以德国社会批判理论家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为分析视角发现,在技术加速、社会变迁加速和生活节奏加速三重加速维度以及制度力量、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三股加速力量的规训下,大学教师的学术生活呈现出学术空间无声消弭、学术成果产品取向、学术行为功利主义、学术时间内核剥离和学术身份抵牾异化五种特征.要使大学教师回归慢节奏的学术生活,还教师以时间,必须遵循学术规律,端正研究动机,敬畏成果发表以实现个体与人际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和谐共鸣.

    加速时代大学教师时间规训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博士生教育科类结构演进逻辑与规模预测——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尤欣雅刘丽芳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金字塔尖",其学科结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培养规模事关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博士毕业生规模持续上升,学科结构趋向多元化.博士生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遵循着多重逻辑,即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及学术逻辑.从 2021-2030年预测结果来看,中美两国科类结构分布不均衡.据此本研究提出精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动向、强化学科体系调整与学科体制创新的联动机制等建议.

    博士研究生科类结构演进逻辑规模预测中美比较

    英国博士生协同培养的组织机制与基本模式研究——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例

    刘航任屏源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育人是近年来各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英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艺术与人文学科博士生协同培养为例展开研究,发现博士生协同培养旨在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综合职业素养的需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复杂性问题和攻克综合性科研项目,增强博士生的职业素养及社会适应能力.专门的多主体协同育人平台、基于共同合作意愿的多主体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内外部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共同构成了博士生协同培养的组织机制.具体的培养模式则是:以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卓越人才为培养目标,基于科研项目招生且侧重综合素养考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与多样化的实习及"校内+校外"联动的师资团队.借鉴英国博士生教育的经验,新时期我国博士生培养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专门的博士生协同培养组织机制、强化"产学研""校内外"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以助力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英国博士生协同组织机制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