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师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教师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顾明远

双月刊

1672-5905

gdsz@chinajournal.net.cn

010-58807942

100875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内

教师教育研究/Journal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方位地研究和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读者对象为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工作者,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仿真的教育实习:赋能职前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陈宇晴马一平刘世清姜飞...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生教育是教师培养的起点,是决定未来教师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环节.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获得实践知识的主要途径,却面临机会少、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仿真学习(Simulation-Based Learning,SBL)可提供安全可控且富挑战性的虚拟环境,为教育实习带来了新生机.本研究通过分析仿真学习在教师培养中的典型应用案例,梳理出现有平台的特征及问题,包括实践性知识单一、体系不完善等.针对上述问题,立足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从理念革新、平台构建、实施路径三方面对基于仿真的教育实习体系进行本土重构,并通过收集师范生的真实反馈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未来仿真学习(SBL)在教育实习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仿真学习(SBL)职前教师培养教育实习人机协同

    以身载道:师范生具身师德学习机制扎根理论研究

    王泓瑶裴淼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生师德学习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具身师德学习路径为师范生师德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扎根理论对师范生具身师德学习过程资料进行编码与分析,围绕"以身载道"这一核心现象建构了师范生具身师德学习机制.在具身师德学习课程场域中,学习环境具有设身处地的特征,师范生的认知冲突和情绪体验成为"以身载道"的干预条件;师范生秉持道术之辨的差异性策略进行学习活动参与,学习成效统一呈现于实践后验中,表明了具身师德学习的有效性,而各取所需的分化取径则呼应了其行动策略的差异性,并回应了"以身载道"的价值旨归.

    具身认知师德学习具身师德学习师德学习机制

    超常儿童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结构探析——基于一线教师视角的质性研究

    程黎李佳刘鑫梅刘玉娟...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常儿童教育工作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密切相关.教师作为超常儿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影响超常儿童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 21 名超常儿童教育专职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自下而上的文本编码和自上而下的理论分析,提炼出超常儿童教育教师的素养框架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格三个维度,涵盖10 项具体素养.同时,构建了超常儿童教育教师专业素养的螺旋交互模型,为超常儿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超常儿童教育教师专业素养螺旋交互模型

    被"偷走"的时间: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工作时间困境的时间社会学探析

    黄欣赵树贤叶建宏申琳...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教师时间压力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中,尚缺乏对青年教师时间困境的生成机制或根源的探讨.本研究以时间社会学为视角,基于对27 名研究型大学"非升即走"青年教师的访谈数据,探究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遭遇的时间困境及其根源.研究发现:青年教师遭遇的时间困境包括时间分配上的多角色之争、时间碎片化之困、工作时间无边界之忧、时间节奏不断加快之扰,以及时间自主性之失等.这些困境的产生有组织、制度、文化和互动方面的原因.而从时间社会学理论探究其根源,则是时间结构性、加速性、价值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本研究呼吁重视和保障青年教师充足、自主的时间.

    青年教师时间困境时间社会学非升即走

    师道尊严的意蕴审视与重建

    姜新生董惠仪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道尊严"是根植于我国文化传统的师生关系规范.它既彰显了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又内在地蕴含了对教师素质的期望与要求,之于发展现代化新型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记》作为"师道尊严"的"发源文本",勾勒了"师道尊严"的中心意蕴,包括"亲师"的情感基调、"继志"的核心特质与"尊师"的行为逻辑.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疾师""逆志"与"轻师"的状况.相对应地,"师道尊严"的情感流失、内核异化、行为偏离,其原有属性被全然遮蔽.基于"师道尊严"的特有意蕴,以现代思维重构"师道尊严"的路径包括:以"尊他"为"他尊"前提,重新奠定亲近、敬爱的情感基调;加强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升华教师尊严的内在价值;建构社会交往路径,涵养民众尊师重教的自觉行为.

    师道尊严《学记》重建路径

    我国区县教师发展机构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发展路向

    李百艳黄婉莉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支撑.区县教师发展机构是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中国特色教研机制、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研究梳理了区县教师发展机构称谓及功能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了新时代以来区县教师发展机构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明晰职能定位、完善运作机制、强化专业作用、推动数字赋能等方面探讨了区县教师发展机构的功能转型与新时代发展路向.

    区县教师发展机构功能转型发展路向

    未来已来,教师教育何以可持续发展——基于第五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的综述

    袁丽杜娇阳吴娱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转型,未来正以加速度的方式来到我们面前.为了深入理解和有效应对已经到来的"未来",本文从无限延续的不确定性、持续并存的挑战和不可妥协的公平正义揭示"未来"的表现与特征;从职前教师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教师教育模式变革、乡村教师质量保障等议题和来自中国的经验,总结教师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面向.最后,本文基于探索教师教育数智化和建设教师教育国际共同体,展望教师教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更多空间.

    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全球教师教育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