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共治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共治理研究
公共治理研究

李云

双月刊

2097-0072

gdxz201203@126.com

020-83122361

510050

广州市建设大马路3号

公共治理研究/Journal Public Governance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东行政学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探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本着求新、求实、求真、求精、求高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力求做到:着力理论研究,突出实践应用,反映改革开放,办出行政院校和地方特色,并始终以追求高质量、高水平、高品位、高效益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原理

    韩保江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简称习近平经济思想)创立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原理."需求侧管理"的本质,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市场和政府"作为联接和调控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纽带和中枢",是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动力和引擎".在这一理论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把"供给侧"和"需求侧"内在统一关系原理贯穿其经济思想演绎和发展之中,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基本问题,从而创造性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运动规律,给出了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需求侧供给侧基本原理高质量发展规律

    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机制——基于"组团式"教育援藏和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的双案例分析

    贺东航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优惠政策的实施绩效是中央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边疆稳定的重要决策依据.回顾改革开放后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对西藏"组团式"援助教育和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提升的案例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的实施直接推动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解决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衍生的分隔化状态,成为促进民族融合和政治整合的重要途径,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

    民族地区教育政策绩效评估国家认同

    平等主义、向下拉平与向下拉平异议

    高景柱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向下拉平异议是平等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不过,向下拉平并不是平等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即使平等主义者主张通过向下拉平的方式实现平等,这种平等并不像帕菲特等人设想的那样没有任何好处.当针对不公正的不平等时,向下拉平至少有利于缓和这种状况.

    平等主义向下拉平向下拉平异议优先主义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超大城市治理:政治逻辑、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叶林梅畅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大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和关键载体,其治理效果直接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成效.我国超大城市治理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式现代化,时代背景是"两个大局",政治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是人民城市,实践要求是以系统思维统筹现代化过程.在这一逻辑下,超大城市治理通过链接国家与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战略之基,通过经济规模性成为现代化质量变革的动力之源,通过示范引领成为共生发展的突破之窗.面对时代重任,超大城市应加快转变治理方式,分别以党建引领、精细化治理、适应性治理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主体重塑、治理机制重构、治理目标优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履行"大国大城""强国强城"的历史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人民城市

    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议程

    容志白晶
    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协同治理是研究数字时代政府治理方式与治理理念的重要线索,被视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行动",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科层制的组织壁垒,促进跨部门、跨层级和跨界协作,进而提高政府治理的透明度、响应能力和服务质量.数字化协同治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在 1.0 阶段,运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组织壁垒,提升沟通效率;在2.0 阶段,推动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治理,带来治理结构变革;在3.0 阶段,则以全要素系统协同为特征,通过人、机、物等要素的系统协同实现更智能化、人性化的治理.未来,应立足中国情境推动理论本土化,发展连接宏观理论与微观经验的中层理论,深化数字化协同治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数字化协同治理数字政府政府-市场-社会

    数字营商环境:概念理解、治理逻辑与优化路径

    宋晔琴门理想韩啸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数字营商环境优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刚需",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在生态系统视角下,数字营商环境可被理解为新型智慧技术与数据要素驱动下营商环境生态的数字化转型.相较于传统营商环境,数字营商环境的治理逻辑发生转变,逐渐实现从政府供给导向到市场需求导向的理念转变、政府中心主义到多元主体参与的主体转变、多头分散管理到整体协同共治的机制转变、依赖刚性制度到刚柔工具匹配的工具转变,型塑出数字化赋能下的新型营商环境治理格局.但数字营商环境的治理优化也还任重而道远,仍需加速制度创新,完善法治化保障;优化数智服务,加强便利化程度;激活数据价值,提升市场化水平;强化国际接轨,推动国际化发展.

    数字营商环境数智变革治理转型与优化数字治理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时代人权治理观念的三重革新

    秦前红罗世龙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不仅人权保障制度经历变革,影响各项制度实施的人权治理观念也面临革新.这种革新至少存在三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从结果导向到过程治理的革新,第二重维度是从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的革新,第三重维度是从自由主义到发展主义的革新.这三重革新互相影响、层层递进,第二重革新伴随着第一重革新而来,第三重革新在受到前两重革新推动的同时又构成前两重革新的基础.由此,人工智能促进人权治理观念革新的三重维度最终可归为一个主题,即动态、经验、全面的发展主义人权观对静态、先验、片面的自由主义人权观的超越.

    人工智能人权治理观念过程治理综合治理发展主义

    致作者

    《公共治理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