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故宫博物院院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李文儒

双月刊

0452-7402

010-85117377 85117941

100009

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

故宫博物院院刊/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名家的书画作品和各种古玩、玉器、雕刻、瓷器作品及古建筑等。辟有书画研究、明清历史、古代工艺、古文字研究、古代建筑、古代陶瓷、古籍版本、帖文献、佛教造像、文物保护等栏目。读者对象为文物考古工作者、历史研究人员、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广在文物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故宫学二十年——内涵、使命与展望

    王旭东
    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故宫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阐释,包括对故宫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故宫学研究对象的剖析,包含故宫古建筑群,与故宫有关的文物、古籍、文献和档案,明清宫廷历史文化和故宫博物院院史四个方面,以及对故宫学学术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故宫学的使命:一是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研究;二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三是建设开放的故宫学学术体系,提高故宫学的话语权;四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最后,作者对故宫学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希望研究者立足故宫,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对这门内涵广阔的学问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并扩大其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故宫学内涵使命展望

    故宫价值的阐释与故宫学的整体论

    郑欣淼
    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遗产的价值是故宫学的核心问题,遗产的价值是需要挖掘阐释的.在20世纪20到80年代,围绕故宫价值的阐释认识发生过六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历史实践表明,如何看待故宫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与历史观、政治观、文化观等相联系的观念问题.21世纪初故宫学概念的提出及逐步建立,是对于故宫价值挖掘阐释的新的重大成果.故宫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与内涵不仅丰富深邃,而且又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一个文化整体.文化整体论是故宫学的要旨与鲜明"标识",并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故宫故宫文化价值阐释故宫学整体论

    故宫学背景下的中国中古文物文献整理研究

    王素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是故宫学提出和创立二十周年.故宫学是在特殊背景下形成的显学,不仅链接古今,而且贯通世界,具有典型意义.本文在故宫学背景下,疏理这二十年间,中国中古文物文献整理研究的若干热点,以见故宫学的广博内涵和发展轨迹,揭示故宫学对中国学术的重要影响.

    故宫学石刻石窟长沙窑长沙简牍帝王像《职贡图》

    故宫学研究的历程及前瞻

    章宏伟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门以故宫及其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集价值挖掘与阐释、文物保护、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问,故宫学学术理念提出以后,故宫博物院高度重视,也得到学界的积极响应.把故宫当作一个文化整体的综合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夯实故宫学研究,让故宫学在学术之林中生根,故宫博物院成立了故宫学研究所.研究所走出故宫"红墙",通过组建故宫学研究队伍、在高校成立故宫学研究机构、招收故宫学方向硕博士研究生、举办学术研讨会与筹划组织编撰"故宫学视野丛书"等方式,搭建故宫学研究平台,扩大故宫学的影响力,提升故宫学研究水平,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故宫学学科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

    故宫学郑欣淼故宫价值文物保护文化传播整体性

    中欧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发展比较研究

    李恩重曲亮王婕
    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与欧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两大经济体,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促进了欧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较早开展并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本文梳理了我国和欧盟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化政策法规及其特点,总结了双方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工作机制,分析了双方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发展现状和特征,其研究可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欧盟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对比

    试析博物馆数字展示的儿童学习效果

    李无言
    7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天,博物馆展览中已普遍采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阐释手段,丰富了儿童观众群体的学习体验.本文通过对247组儿童观众及其同行者的观察、访谈与问卷调查,初步总结了博物馆四种主要数字展示类型的儿童学习效果,提出通过综合考虑数字展示类型、加强各类型数字展示与儿童的适配、激发数字展示儿童学习潜力来提升学习效果的优化建议.

    博物馆数字展示数字媒体儿童学习学习效果

    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研究

    李今超
    8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容提要 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研究是充分发挥其功效、提升博物馆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选取轴线整合度、凸空间平均深度值、视域整合度、视域聚合系数和可理解度五个参数,从可达性、可见性和可理解性层面对苏州博物馆公共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观众满意度评价指标,并结合观众调查结果,判断理论研究与观众体验中的博物馆公共空间可达、可见和可理解程度的异同,对苏州博物馆公共空间吸引度与利用效力的优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空间句法博物馆公共空间空间形态苏州博物馆

    圣王、高士与神仙:南朝陵墓拼砌砖画的布局与意义

    王煜
    10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至迟在南朝萧齐时期,形成了陵墓拼砌砖画的完整形制,并且至少在萧梁时得到沿用.墓壁后部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如同屏风围绕在墓主周围,借这些"不宾之士",强调帝王"明王圣主"的品质和追求,是南朝特有的政治文化和观念的反映.墓壁其他部分为由龙虎引导的上层"天人"和下层仪仗出行的组合,总体上以仪仗卤簿表达墓主身份并以升仙为目的,由于墓室空间的限制,这一部分被挤压而显得布局奇特.透过对南北朝陵墓和墓葬图像的对比观察,或许有助于墓葬文化研究的深入推进.

    南朝陵墓拼砌砖画布局意义

    三峡地区汉至六朝墓葬出土鎏金铜棺饰研究

    肖碧瑞陈锐杨小刚
    11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三峡地区汉至六朝时期所出鎏金铜棺饰的时空分布、类型、来源及使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鎏金铜棺饰是三峡地区汉至六朝墓群中出土的一种木棺装饰物,西汉中期受中原汉文化影响而出现,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随墓葬形制、神仙思想的变化而逐步发展,东汉晚期与三峡地区民间信仰进一步结合而发展至顶峰,六朝时期已不再流行.

    三峡地区汉至六朝鎏金棺饰

    纪念汪世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艺术史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小玄陈波帆
    141-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