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共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共管理学报
公共管理学报

米加宁

季刊

1672-6162

ggglxb@hit.edu.cn

0451-86402009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法院街13号

公共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经世致用"。学术之本在于创新,学术之基在于致用。创新要求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摒弃门户之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致用要求深入观察、严谨务实,对现实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背景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将努力建造一个氛围宽松、百家争鸣、研究规范、论证严谨的学术论坛,与本刊作者一起致力于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水准,与我们一起打造一份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向赋能:《公共管理学报》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基于学报二十年载文数据分析

    吴金群陈思瑾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总结和反思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明确并优化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方向十分必要.基于文献计量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公共管理学报》二十年来刊载的1077篇学术论文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学科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公共管理学报》实现了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同频共振和双向赋能.《公共管理学报》见证了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式从演绎到归纳、从理论到实证、从定性到定量、再回归到案例研究的演进过程;在引领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科学化、理论内核本土化、学科建设全面化上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同时,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公共管理学报》在学科理论与实践创新方面的探索.总结回顾《公共管理学报》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对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和推动学科持续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

    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研究方法文本分析

    从孔德到哈耶克:社会机制研究的方法论

    李大宇米加宁宋丽丽
    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面对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挑战时,重新审视实证研究方法的实现路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索基于机制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特别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避免"孔德陷阱"并回应哈耶克的诘难.文章首先回顾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特别指出由孔德实证主义导致的数量化趋势对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尽管孔德的方法论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但过度的数量化导致了以数据挖掘取代解释的功能,从而导致模型脱离真实世界,即所谓的"孔德陷阱".同时,哈耶克对孔德主义的"同质性诘难"和"因果性诘难",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反思视角,他强调知识的分散性、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以及预测的局限性.进而,复杂性与开放性也使得社会科学中稳定因果关系的建构面临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社会机制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替代性方法论路径.社会机制研究关注过程,通过识别事件的作用主体并建构其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了比变量相关模型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涌现机制.在比较不同社会机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连续谱,强调了通过个案与模型的迭代融合实现研究效果的提升,为社会科学的多元化方法论提供了重要补充与扩展.最后,对基于机制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性自省,强调尽管这些方法有其优势,但在应对社会现象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时,仍需积极寻求创新方法来回应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挑战.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孔德陷阱社会机制因果性复杂性

    用概念分析指导公共政策定量研究的变量测度——以环境规制强度测度为例

    李焕宏薛澜徐建华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政策定量研究通过揭示影响政策的因素以及政策带来的影响支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但目前相关研究总体呈现关注数据和方法有余而对变量测度重视不足的特点.定量研究常使用简单的指标测度复杂的现实,这提高了可操作性,但也容易引发测度与概念不一致的问题.如何为定量研究变量测度的指标选择设定约束条件的方法论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回答.本研究提出了用概念分析提升变量测度效度的分析框架和操作细节,核心包括:根据变量由事物及其属性构成的特点,分别对事物和事物属性进行概念分析;开展概念分析时深入分析概念内涵和外延、辨析相似概念、认识研究视阈差异、反思情境特异性;经由对事物属性进行概念分析梳理测度变量的诸多指标,经由对事物的概念分析形成量化其属性的限制性要求;基于这些要求筛选出测度效度较好的指标,或完善某一测度指标.为阐明方法论,本文援引诸多公共政策定量研究,并以环境规制强度的测度为例作系统阐释.本文所提方法旨在指导定量研究,确保其与理论意涵和中国情境紧密结合.

    测度概念分析指标效度因果效应

    政策组合复杂程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基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分析

    何裕捷
    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组合复杂化是当代的重要现象.为研究政策组合复杂程度如何影响政策效能,本文在阐明复杂政策组合内涵的基础上,使用2003-2017年284个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政策组合复杂程度与政策效能呈"倒U型"关系.复杂程度适中的政策组合方能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能,当复杂程度偏低或偏高时,政策效能将受到抑制.(2)不同维度的政策组合复杂性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政策工具数量正向影响政策效能;政策类型数量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呈"U型"关系,整体上会削弱政策效能;政策领域数量对政策效能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整体上有助于提升政策效能;参与部门数量对政策效能的影响是间接且正向的,其作用渠道是政策工具数量、政策类型数量、政策领域数量.(3)多元政策区位与多元政策时序在政策工具数量、政策类型数量、政策领域数量、参与部门数量影响政策效能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本文深化了政策组合理论,为政策组合复杂性研究提供重要概念依据,明确了政策组合复杂程度与政策效能的基本关系模式,并发展出有关政策一致性、部门协同等问题的新认知.另外,本文还为新兴产业发展、能源转型、气候变化应对等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

    政策组合政策组合复杂程度政策效能新能源汽车推广碳排放

    技术隐性控制与部门纵向扩权——以P区城管部门为例

    李春生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块强条弱"的属地管理体制下,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即便拥有业务指导权,上级业务部门也越来越难以影响下级属地管理部门的运行.但是,P区城管局却成为理论上的最可能案例: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建设与应用,P区城管局实现了对街镇中队的纵向扩权.基于技术在组织中的三种控制属性,文章建构了技术隐性控制与部门纵向扩权的分析框架.通过对P区城管部门案例的深度分析,发现P区城管局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建立三级指挥平台、建设智慧示范道路和制定数据运维要求,实现了纵向关系的平台化硬化、权力符号的技术化在场和行动者关系的角色化重构,推动了(剩余)控制权生产与再生产,提升了法定权力的使用能力,获得了新的技术控制权.文章呈现了条条部门在正式制度中的能动性,揭示了技术重构部门纵向间权力关系、影响科层组织运行的微观权力机制.

    部门纵向扩权技术控制权技术隐性控制"智慧城管"平台

    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实践类型及其比较分析——基于M市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冉鹏程魏姝蔡长昆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复杂性公共事务治理的创新机制,基层合作治理已经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成合作治理,中国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于党领导下的基层合作治理,现有研究基本在统合治理的视角下从整体层面讨论单一机制或模式.这样的讨论预设了党的全面、全能的统合者角色,忽视了党根据现实情境进行的差异化和恰适性的角色选择及其呈现出的不同合作类型.因此,本文将政党带进合作治理,建构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基层治理中的"党领合作"进行理论解释.基于资源依赖关系与治理制度安排两个条件变量,本文界定了"统合式""引领式""协调式"三种"党领合作"类型.进而,通过M市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比较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党会在信任建构、对话沟通、谈判签约等基层合作治理的关键过程中,恰适性的运用全面领导者、桥接组织者、协调监督者等多重角色,并通过"利益耦合""价值联结""公平制造"等"利益-价值整合"的核心机制实现功能发挥与有效运作.从合作程度与达成难度的角度看,三种"党领合作"及其共享裁量权程度具有"阶梯性"序列关系.总体而言"党领合作"是对中国情境下基层治理"中观"机制的呈现,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对于促进合作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拓展党与合作治理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党领合作基层党组织合作治理共享裁量权乡村振兴

    "叠加"抑或"挤出":累加任务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多重效应分析

    王刚郑欣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式治理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在现实中有着广泛运用.既有研究强调,运动式治理的存在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然而,地方政府并非是一个既定的完整统一体,运动式治理给地方政府带来的微观影响需要进一步打开和细化分析.本文基于协作关系的认识,对运动式治理的本质加以剖析,认为"累加任务"是运动式治理基于特定目标,为地方政府组织带来的、相对于原有科层任务出现的"新任务",对地方政府的常规行为有着"叠加"抑或"挤出"的影响.本文以Y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案例,论述Y市地方政府微观部门在累加任务影响下的动态行为变化,具体表现为统领部门、核心职能部门、边缘职能部门及基层地方政府在组织流程、组织绩效及组织理念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鉴于此,文章提炼了关于累加任务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深层机理,归纳了累加任务政治性、优先性及灵活性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逻辑解释,为理解运动式治理和累加任务提供了新视角,在地方政府治理研究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运动式治理累加任务地方政府行为叠加挤出

    "有为政府"如何促进中国产业政策演进——基于移动通信产业的案例分析

    张睿涵王石玉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有为政府"理论,构建政府促进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演进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三维理论框架,利用政策文本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分别解析移动通信产业政策在追赶阶段、并行阶段以及领跑阶段的结构特征,进而揭示中国场景下"有为政府"推动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演进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演进过程中,政府展现了"有为"特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策理念,与我国顶层设计基本保持一致;(2)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存在政策工具"环重、供重、需弱"、政策执行"国家强、地方弱"以及层级滞后性等不均衡现象;(3)随着产业阶段发展,产业政策关联度显著上升,呈现"小世界"网络结构,具有复杂性、引导性、外部性、递进演化性等特征;(4)有为政府促进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演进充分体现了"技术-标准-产业"统一推进体系.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构建的理论框架,试图与既有产业政策理论与西方复杂性理论对话,揭示中国产业政策变革的成功要素及其与西方产业政策模式的显著差异,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情境下移动通信产业政策演进提供方向.

    有为政府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执行移动通信产业政策

    兴边富民政策对西南边疆地区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一项混合研究

    曹艳春范鹏飞
    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兴边富民政策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善边民生活、促进民生保障,加大扶贫开发是其中重要的着力点.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消除绝对贫困取得阶段性成就的背景下,为考察兴边富民政策这一"综合性社会实践"在消除多维贫困方面所取得成绩,本文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采用2000-2018年县域发展数据,借助序列匹配和多期倍差法,从经济、信息获得、医疗、就业和教育等五个维度,系统地探索兴边富民政策对西南边疆地区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同时采用定性研究法,以深度访谈、政府文件、工作报告和新闻资料等一手和二手数据,对减贫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探析.研究表明:兴边富民政策采取兴建基础设施、建设医院和学校、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推广经济作物种植和建立完善的补助制度等具体措施,通过多政策横向协同机制、多层级纵向贯穿机制和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缓解西南边疆地区各边境县的多维贫困.然而,这种减贫效应在不同贫困维度间存在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由于初期以补贴增收为主的措施和非边境县的模仿效应,导致兴边富民政策在经济维度上的减贫作用仅具有短期效应;由于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存在时滞,该政策在信息获得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存在3年左右的时滞性;兴边富民政策在医疗、就业和教育维度上的减贫作用则存在长期效应;此外,兴边富民政策的减贫效果也会因重点实施县的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上述发现对于未来兴边富民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我国边疆地区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兴边富民西南边疆多维贫困减贫效应

    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下公立医院的运作逻辑——基于"B市H医院"个案的探讨

    李晨行
    12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在人事、财务、核心决策等方面的制度规范与运作过程,不仅具有医疗行业专属特征,更是在"单位制"框架内不断发展和演变.本文着眼于组织外部作用机制与内部冲突性目标的互动和联结,探究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所面临的"管办不分"、"以药养医"等难题,提出将"非对称性共生依赖关系"作为该问题的一个解释框架.通过对B市H医院个案的田野调查发现,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事实上形成了"默许性激励"和"庇护性控制"两种管理手段,并通过"以人为体"、"以财为用"和"以事为介"三重主导逻辑得以具体展现.

    单位制非对称性共生依赖控制激励公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