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感光学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感光学会

佟振合

双月刊

1674-0475

xb@mail.ipc.ac.cn

010-82543683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29号 中科院理化所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Journal Imaging Science and Photo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影像科学和光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刊登有关信息科学及信息材料,包括信息储存和记录、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及信息显示材料等;光/电化学及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电转换及储存材料、电光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材料、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以及化学和物理发光等领域;光生物,光医学及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中的有关问题的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3.0T MRI及DWI参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研究

    吴彬彬胡良先杨珊珊黄俊...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决策树算法的3.0T MRI及DWI参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接受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有效组(71例)和无效组(7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3.0T MRI扫描、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及DWI扫描,获取表观弥散系数(ADC)、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并基于决策树算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建立ROC曲线,探讨各因素对疗效的诊断价值.结果:有效组的ADC高于无效组,Kep、Ktrans、Ve低于无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634、17.044、16.266、18.788,P<0.001).决策树模型结果显示,ADC、Kep、Ktrans、Ve是影响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其准确度为90.70%,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95%CI:0.866~0.977),敏感度为87.30%,特异性为94.40%.结论:本研究基于3.0T MRI扫描及DWI扫描参数构建了决策树模型,该模型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疗效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决策树算法3.0T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

    能量CT在去除头颈部义齿伪影中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魏鹏月黄晓颖吴桐关晶...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固定义齿是临床常见的口内金属植入物,其材质多种,往往不可摘除.在头颈部CT扫描中固定义齿常产生金属伪影,严重干扰周围组织的准确显示.本系统性综述旨在全面总结能量CT在减少头颈部CT扫描中由固定义齿引起的金属伪影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提高图像质量并促进临床精确诊治.方法:本研究广泛回顾并分析了近期关于能量CT去除固定义齿金属伪影的文献,探讨了4种主要方法:扫描参数优化、算法处理[包括迭代重建(IR)、虚拟单能量成像(VMI)和去金属伪影技术(MAR)]、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结果:扫描参数优化简便易行,但去金属伪影的能力有限,并存在增加辐射暴露的风险.算法处理方法如IR、VMI和MAR展示了不同程度的有效性,联合使用较单一技术在性能上表现更好.此外,新兴的深度学习方法在显著减少金属伪影的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图像.结论:本综述强调了利用能量CT减少头颈部扫描中固定义齿引起的金属伪影所取得的进展.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使用以及深度学习方法的潜力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带来了希望,旨在提高CT图像质量并增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能量CT固定义齿金属伪影伪影减少技术深度学习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高彦春
    89-94,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n=51,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9.52±25.85 min)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96±17.23 min)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15.25±18.74 mL)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5.65±12.36 mL)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6.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KIM-1、Cys-C、NGAL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辅助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结石清除率,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经皮肾镜碎石术复杂肾结石术后并发症

    MR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

    李华莉罗敏姜萍
    95-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肿瘤坏死因子a刺激基因-6(TSG-6)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患者被分为稳定组(61例)和不稳定组(4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elabela、TSG-6水平.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ela-bela、TSG-6水平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elabela、TSG-6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中的价值.结果:不稳定组血清elabela、TSG-6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并且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9和0.502,P<0.05).血清elabela和TSG-6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751和0.723,表明这两种标志物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性.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结论: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联合血清elabela、TSG-6检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方面展现出临床价值,可以作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的有效工具.

    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颈动脉斑块血清elabela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磁共振成像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中的研究进展

    刘雯刘劲松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食管癌的标准方案,但由于肿瘤异质性等原因,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受益.近年来,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RI,BOLD-fMRI)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磁共振影像组学均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可以早期预测食管癌患者的放化疗反应.本文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预测局部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食管癌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同步放化疗疗效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荣亚洲刘辉朱红岩叶新华...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6例(118个结节)行SWE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SWE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评估SWE引导下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影响SWE引导下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因素.结果:SWE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两法间一致性较高(Kappa=0.82),且具有较高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多因素分析显示,结节中钙化、桥本甲状腺炎、囊性成分占比、颈动脉搏动异常、结节直径、结节距颈动脉距离是SWE引导下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WE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结节中钙化、桥本甲状腺炎、囊性成分占比、颈动脉搏动异常、结节直径、结节距颈动脉距离均是SWE引导下穿刺活检准确率的影响因素.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诊断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诊断效能分析

    何敏潘晓琴何伟仪何新悦...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间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孕妇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评估胎儿胼胝体发育情况.以"金标准"(产后新生儿MRI检查)对比超声诊断结果,通过Kappa检验分析其一致性,并探讨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效能.结果: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在45例经"金标准"确认的胼胝体发育不良胎儿中,超声准确识别43例,灵敏度达96.47%,特异度99.92%,准确度99.93%.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胼胝体形态异常、局部回声减弱、侧脑室扩张及羊水过多.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了多项危险因素,并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为91.5%.结论: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具有高效诊断能力,结合图像特征分析和危险因素评估,有助于临床早期干预和改善围生儿预后.

    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诊断效能图像特点

    抑郁症患者脑部MRI参数变化及与认知和情感症状的关系

    寇平毕美蓉
    123-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部MRI参数变化及与认知和情感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8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抑郁症组,另于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114例纳入对照组,均接受MRI检查.比较两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s status,RBA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前扣带回、颞中回、前额叶、丘脑的脑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中央前回的大脑皮层厚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差异脑区灰质体积、大脑皮层厚度与RBANS评分、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RBANS评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AMD评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前扣带回、颞中回、前额叶、丘脑的脑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大脑皮层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患者前额叶、颞中回的脑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大脑皮层厚度与RBANS评分呈中等正相关(P<0.05);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前额叶的脑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大脑皮层厚度与HAMD评分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脑部MRI检查多个认知、情感相关脑区脑灰质体积和大脑皮层厚度异常降低,前额叶、颞中回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大脑皮层厚度与认知功能正相关,前扣带回、前额叶灰质体积和内侧眶额叶大脑皮层厚度与情感症状负相关.

    抑郁症脑部MRI认知情感症状相关性

    基于CT增强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

    谢汉民李成威唐大为王霞...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瘤内联合瘤周三维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PTC 80例,NG 77例,以7∶3的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12)和验证集(N=45).使用Pyradiomics软件从CT动脉期增强瘤内和瘤周2 mm区域提取三维影像组学特征;经过Z-score标准化,统计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建立模型瘤内、模型瘤周及模型瘤内+瘤周以鉴别PTC和NG;采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最终从瘤内、瘤周及瘤内+瘤周区域分别筛选出4个、8个和11个最具鉴别力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经分析,模型瘤内+瘤周显示出最佳预测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65和0.934,其决策曲线表明在0.1%~1.0%的获益区间内优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效能.结论:基于CT增强的瘤内联合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能有效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瘤机器学习甲状腺结节体层摄影术ROC曲线

    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对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价值探讨

    杨文丽李六一胡秋菊曾钦静...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serum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SCC)、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 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 21-1)在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64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分为转移组(n=58)和未转移组(n=106).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检测.比较两组的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血清标志物水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PI、MTT及血清SCC、CYFRA 21-1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而TTP显著低于未转移组(P<0.05).超声造影三项参数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9.31%、81.13%和0.821;与血清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提升至96.55%,AUC提升至0.913(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SCC、CYFRA 21-1能够显著提高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超声造影鳞状细胞癌相关性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