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耦合"潜力-适宜性"的生态产品分区方法及治理路径

    何鸿飞郭杰陈振易家林...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基于区域资源禀赋、地域功能适宜性及现实政策条件的生态产品分区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空间发展指引。文中以宿迁市为例,基于地域系统理论"要素-功能"分析范式,引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政策条件双重约束,建立了耦合"开发潜力-布局适宜性"的生态产品分区理论框架,采用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与耦合协调模型划分了生态产品开发、拓展、保育分区类型,明确差异化生态产品开发策略。结果显示:宿迁市生态产品高潜力区面积 603。31km2、中等潜力区面积 1752。19km2、低潜力区面积 6168。48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7。07%、20。56%和72。37%;生态产品适宜区面积2432。15km2、中等适宜区面积2666。87km2、不适宜区面积2432。15km2,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8。56%、31。32%和40。12%。以乡镇为单元,划分生态产品优先开发利用区52 个、适度拓展区28 个、保育培育区38 个,耦合"潜力-适宜性"的生态产品分区对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梯度化生态产业体系塑造等制度设计提供了方法支撑。

    生态产品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生态系统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增长模式转变的时空监测—以太原市为例

    赵子龙吴子豪闫庆武李桂娥...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是城市空间增长的两种方式,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监测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的相互变化,分析其演变特征,可为城市制定合理的空间增长策略提供依据,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GEE云平台,提出一种城市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的精确监测方法,以太原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考察城市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的变化特征与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1)文中提出基于光谱指数与夜间灯光亮度识别建成区,以防尘网、裸地和建筑垃圾为典型标志地物提取存量更新地块的监测方法,能相对准确地识别城市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的空间大小。2)2015-2021 年太原市增量扩张的面积为73。78km2,存量更新面积为12。97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21%和0。92%,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存量更新占比逐渐增高。3)太原市存量更新地块的数量逐年增长,而平均面积不断减小,太原市存量更新正由成片拆建转向精细化调整。文中拓展了基于增量扩张与存量更新联动考察城市空间增长的新视角和监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增量扩张存量更新城市空间增长时空监测太原市

    农资经销商用量信息供给与农户化肥减量—基于苏赣辽三省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杨润慈蓝菁全娇娇石晓平...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肥减量对于实现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江苏、江西和辽宁三省 787 户种粮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农资经销商化肥用量信息供给对种粮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效应,以及在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施肥方式间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农资经销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向农户提供偏高的化肥用量信息,导致农户的化肥投入成本增加 1893 元/hm2,从而抑制化肥减量。2)异质性分析表明,农资经销商化肥用量信息供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采用机械化施肥方式农户的化肥投入造成的增加效应会降低。3)政府公共机构的宣传干预可以弱化农资经销商化肥用量信息供给带来的化肥增加效应。研究建议:加强对农资经销商的监督约束与培训机制、推动相关行业性规范出台;培养素质高、专业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为小农户提供高质量的社会化服务,双管齐下推动化肥减量;突出公共机构在农业技术服务中的地位,传递科学、客观的化肥使用指导。

    农资经销商化肥用量信息供给化肥减量处理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

    产品质量认证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表现

    包尔江·吉恩斯别克李家辉陆迁
    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产品质量认证的技术扩散作用对于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陕西和四川省1189 户猕猴桃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品质量认证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效果随着农户技术采用水平的提升不断减弱,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2)产品质量认证的技术采用水平提升效应是通过经济激励、生产规制和组织支持来实现。3)有机认证对农户技术采用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最大,绿色食品认证次之,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最小。4)参与三项认证对农户技术采用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参与一项和参与两项。5)产品质量认证对不同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组农户技术采用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政府对产品质量认证主体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帮扶,进一步发挥产品质量认证激励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的内生动力作用。

    产品质量认证绿色生产技术采用水平CMP模型多重认证

    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内蒙古县域数据的实证检验

    郑黎阳王瑜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推进县域产业发展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内蒙古自治区69 个旗县2018-2022 年的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进一步扩大。3)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但未显著影响农村居民收入,这是导致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主因;当前第三产业的布局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消极影响;相对于半农半牧旗县,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对牧业旗县城乡收入差距的消极影响更大。应确立农业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第一产业优势,构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三农发展的强链接,因地制宜的制定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居民增收。

    产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内蒙古县域

    非农技能培训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增收影响的研究—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

    孙毅榕王明珠段小红马丁丑...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收入,实现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文中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研究了非农技能培训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增收的影响效应。文中以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古浪县 381 户移民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非农技能培训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增收的影响及其群组差异。结果表明:1)非农技能培训对移民增收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未参与非农技能培训的移民,参与了非农业技能培训的移民增收高出了20。7%。2)非农技能培训对移民增收存在显著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安置方式的差异。据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非农技术培训的宣传力度,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差别化,不断提高移民收入。

    易地扶贫搬迁非农技能培训增加收入倾向得分匹配

    西北干旱地区乡村脱贫韧性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基于甘肃永靖县122个村的实证

    蔡进邓甜禹洋春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干旱地区的乡村发展受到诸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提升乡村脱贫韧性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以甘肃省永靖县为研究区域,在阐释乡村脱贫韧性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运用乡村脱贫韧性测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永靖县122 个行政村的脱贫韧性进行测度,并深入研究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永靖县122 个村的脱贫韧性水平普遍较低,且各村之间差异明显,主要呈现"中部地区韧性高,东西部地区韧性低"的空间格局特点。2)各维度的脱贫韧性空间分布不均衡,均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现象,高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3)永靖县乡村脱贫韧性并非仅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由地理资源禀赋、政策驱动与扶持、经济发展综合情况三个维度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提升永靖县的脱贫韧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政策引导、资源配置等多种手段,促进各因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脱贫韧性乡村振兴西北干旱地区地理探测器永靖县

    草原承包权安全认知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基于"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背景

    张立中高芬刘璐张雨澍...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原产权制度是土地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草原承包关系稳定成为推进草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牧民增收的有力举措。文中通过构建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模型,从交易费用和制度风险角度阐释了牧户草原承包权安全认知对草场流转行为的影响机理,运用内蒙古自治区 4 个盟市 416 户调查数据,通过双栏模型(DHM)、条件混合回归法(CMP)等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有 58。65%的牧户认为现有的草原产权不够安全,且30。77%的牧户预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国家会重新分配草地。2)牧户草原承包权安全认知对草地流转行为有显著促进作用,草原承包权安全认知每提高一个单位,牧户草地转入概率和转入规模分别提高10。57%和39。10%。3)异质性分析表明,草原承包权安全认知对草地流转的正向影响在非牧业收入较低的家庭中更加显著。文中引入工具变量及更改变量设定等一系列检验都证明了结论的稳健性。

    承包权安全认知草地流转承包到期双栏模型条件混合回归法

    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成本与农地流转

    魏素豪宗刚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区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容量不断收缩,"本地化"农机作业服务快速兴起。基于1551 户微观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并检验了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程度增加1%,农户农地转出占承包地面积的比重减少0。287%;相反,农户农地转入占经营农地面积的比重增加0。405%;流转比例方面,调查区内56。69%农地流转是由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引发的。2)从作用机制来看,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对农地转出的消极影响和对农地转入的积极影响,分别有61。45%和72。34%是通过降低经营农地过程中服务外包交易成本,改变农地流转的比较收益实现的。3)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在抑制农地转出、促进农地转入的同时,通过耕地资源禀赋、兼业程度的调节渠道,实现农地转出与农地转出的再平衡。4)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地流转市场竞争,使得农地流转在更高租金水平上实现供需均衡,"本地化"水平提升1%,农地转出意愿租金增加 172 元/hm2,农地转入意愿租金增加80。5 元/hm2。因此,在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应当考虑存在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加速农地流转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风险,推动土地规模化与服务规模化融合发展。

    农机作业服务本地化交易成本农地流转

    同群效应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

    闫贝贝刘天军郭道燕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肥过量施用危害了农业土壤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性。文中基于农户化肥减量施用"高意愿,低 行为"的现实,从群体行为、个体特质、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构建了同群效应、环境素养和社会信任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广西、贵州、宁夏和青海农户的调研数据,实证检验同群效应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因果效应,以及农户环境素养和社会信任在同群效应影响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同群效应显著缓解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环境素养在同群效应影响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社会信任在环境素养影响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同群效应通过提高农户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促进具有化肥减量施用意愿的农户向实际行为转化,农户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会增强环境素养对农户化肥减量施用意愿与行为悖离中的缓解作用。

    同群效应化肥减量施用环境素养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