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积和摩擦系数对干碎屑流运动及堆积特征影响研究

    段钊刘志鹏张宁吴延斌...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碎屑流因具有特殊的运动和沉积特征,已经成为地质灾害领域关注的热点,体积和摩擦系数是影响运动特征、堆积体形态和表面形貌构造的重要因素.文中使用3D扫描仪进行不同体积和摩擦系数的物理模型试验,发现试验中碎屑流运动范围、位移和速度随体积增大而增大,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且大体积的干碎屑流在减速阶段会出现恒速现象.堆积体形态在低摩擦滑面为扇形,在高摩擦系数滑面随体积增大由类三角形转变为扇形,同时堆积体边缘出现指化现象.此外,还对堆积体形貌构造成因进行总结,在推挤作用下形成横向脊、拱形隆和波状脊,在差异性扩散作用下形成X形共轭槽和羽状破裂.

    碎屑流体积摩擦系数运动参数堆积体形态形貌构造

    融合时空特征的GCN-LSTM西北地区沙尘天气预测模型研究

    苏佳李高雅张新生
    1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以往沙尘天气预测算法中时空特征提取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时空特征的图卷积和长短期记忆网络(GCN-LSTM)的沙尘天气预测模型.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之间的植被指数和距离构建邻接矩阵,通过图卷积网络(GCN)对空间特征、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对时间特征进行提取,将特征融合后用于预测各个城市的沙尘天气.与GCN、LSTM、时空因果卷积神经网络(STCN)模型相比,文中提出的GCN-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6%、8%、2%,且其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的面积(AUC)、精确度-召回度曲线(P-R)评价指标表现更优.文中研究为沙尘天气发生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损失提供借鉴意义.

    沙尘天气预测图卷积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时空特征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沙丘形态自动分类方法

    李明燕洁华叶汪忠董帅...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沙丘形态数据集构建及自动分类方法,解决沙丘形态信息数据库缺失等问题,以内蒙古西部典型沙丘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正射影像技术采集6种典型沙丘形态数据,并结合GF-2号遥感数据采用数据增强方式构建沙丘形态数据集.通过迁移学习策略的VGGNet和ResNet模型对沙丘形态的深层语义特征进行解析与学习,自动获取更具有代表性的图像纹理特征,以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不同沙丘形态特征自动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VGG16模型在四种模型中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88.14%;优化后的ResNetl8模型与ResNet50模型的分类精度分别从84.04%、85.25%提升到92.79%、88.91%;优化后的ResNetl8+模型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效果,准确率达到92.79%,更适用于沙丘形态的高精度自动分类.

    沙丘形态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分类VGGNetResNet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拟

    金一诺黄银洲尤凤郭丽英...
    130-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羊河流域作为我国典型内陆河流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文中基于Markov-PLUS模型对石羊河流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总面积为4670.87km2,主要发生在草地、未利用地、人造地表之间.2)三种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各异.自然发展情景下水域、湿地面积减少,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灌木地大幅增加,城镇建设情景下人造地表大量扩张,耕地、草地显著减少.3)研究区2000、2010、2020年ESV分别为486.16亿元、491.1亿元、489.86亿元,呈先升后降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三种情景下ESV分别为490.06亿元、503.29亿元、498.28亿元,较2020年不同程度增加.4)研究区ESV强度自上游到下游递减,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和城镇建设情景下ESV减少主要集中在中部走廊城镇建设区外围和西南部林草区.未来石羊河流域应不断巩固前期治理成效,持续推动生态建设.

    PLUS模型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石羊河流域

    1961-202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与ENSO、PDO的关系

    贾艳青刘秀丽
    14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气候变化条件下气象干湿特征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基于华北地区64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为干湿指标,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 1961-2020年中国华北地区干湿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对华北干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华北地区降水量有10~20a的周期变化,SPEI指数在波动中未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增长,近20年华北干旱化的趋势有所缓解.2)轻度干旱(湿润)、中等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高,严重干旱(湿润)、极端干旱(湿润)发生的频率较低.华北地区多数站点湿润发生频率大于干旱发生频率.3)在空间分布上,华北干湿频次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湿润高频区在山西东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丘陵西部,京津地区、河北中北部和山西西部干旱频次相对较高.4)华北干湿交替发生并受到多重周期性规律控制.华北SPEI序列在4a、23a和34a左右尺度波动十分明显.5)华北20a左右的干湿交替变化是大气环流异常的结果.EI Nifio期间干旱多发;La Niña期间湿润多发.华北湿润和干旱分别对应PDO冷暖位相,华北SPEI与海温距平(SSTA)在年际和夏季尺度上显著负相关,夏季和冬季华北SPEI与PDO显著负相关.

    SPEI干湿变化ENSOPDO华北地区

    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及环境因子相关性

    黄倩朱时应李明燕李天顺...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棘林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纤毛虫可以作为沙棘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指示生物.于2020年5月(春)、8月(夏)、10月(秋),根据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的分布特征选取了 5个典型的天然沙棘林作为样地,共获得75个土壤样品.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土壤纤毛虫进行培养鉴定,对于难以辨认的物种采用"蛋白银染色"进一步确认.研究共鉴定出土壤纤毛虫90种,隶属于10纲、20目、30科、47属,其中优势类群为散毛目(Sporadotrichia),共计15种,占总物种数的16.67%;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在季节间存在差异(P<0.05);共发生网络显示春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为复杂;优势种生态位重叠值较高(Oik>0.6)有28对,占总对数的77.78%,说明优势种种间竞争激烈;mantel分析结果显示pH、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因子;三个季节冗余分析(RDA)显示含水量(SWC)、有效磷(AP)、全氮(TN)、速效钾(RAK)是影响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的环境因子.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年楚河流域沙棘林生态系统变化,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年楚河流域沙棘林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

    汾河平原小麦成熟前期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

    郭海涛曹艳峰云秋皓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汾河平原小麦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研究选取了汾河平原的14个麦田样点,采用Illumina测序平台检测了小麦根际土 AMF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4个样点均有AMF的3科6属,其中球囊霉科(Glomeraceae)和近明球囊霉科(Claroideoglomeraceae)为优势科,球囊霉科中别的属类(Glomeraceae;other)和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为优势属;AMF各科属的相对丰富度从南向北沿纬度增加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AMF群落的不相似性与地理距离不显著相关(P>0.05),而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的不相似性显著相关(P<0.05);土壤环境对AMF群落变异的单独贡献率最高,为34.5%,而气候环境、地理距离的单独贡献率均很低,分别为3.6%、0.4%;冗余分析显示,AMF群落变异主要与土壤变量如N/P、pH、Clay、AP显著相关(P<0.05),其中N/P对AMF群落变异的影响最大(解释率为23.4%).研究表明,在纬度跨度较小的局域尺度上,AMF群落结构的空间变异主要被土壤环境变量驱动,而不是地理距离.

    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空间变异

    陇中干旱区盐碱土壤剖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

    康小虎贾婷婷刘珊珊李玥萍...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陇中地区典型结皮盐土(HY)、荒漠盐土(XQ)、绿洲农田土壤(YC)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垂直剖面(表土层A(0-20cm),心土层B(20-40cm),底土层E(40-80cm))中可溶性盐离子含量、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水盐变化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呈表层积聚特征,总盐度>6.0g·kg-1,属于重度硫酸盐型盐碱土壤,盐碱化程度为HY>YC>XQ.16S rDNA、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盐碱土壤及剖面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细菌优势群落;子囊菌门、担子菌门为真菌优势群落.沿土壤剖面,细菌多样性呈直线递减、"U"型和单峰模式分布,真菌多样性呈直线下降,较细菌下降更为明显.群落分布特征与长期水盐运移过程形成的土壤剖面异质性相关,其中含水量是剖面微生物群落分布的决定性生态因子,与总盐度、pH共同塑造了特定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阐明了黄土盐碱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剖面变化特征,对干旱区黄土的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修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剖面分布干旱地区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余洁吴泉蓉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生态治理与黄河文化共同推动流域经济发展,绿色旅游发展提高人民社会生活福祉,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中以黄河流域沿线九省(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测算并分析了 2001-2021年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识别出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空变化来看,两系统整体增势向好,东强西弱明显,山东在全流域居于高水平发展.2)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水平尚处于初级协调,青海、宁夏处于濒临失调,山东和河南处于中级协调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驱动效应明显.3)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重心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陕西处于全流域的重心.4)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是旅游经济发展,两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分别是旅游市场规模和文化建设.

    旅游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时空格局障碍因子:黄河流域

    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格局特征及可达性研究

    徐海滨蒋依依方琰黄旭佳...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背景下,公共体育设施的科学配置成为协调、平衡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足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POI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通过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累计机会法等GIS方法对北京市主城区不同等级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1)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模式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的状态,其中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的聚集程度最高,其次依次为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2)北京市主城区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呈现由核心到外围的圈层结构,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形成了双核心圈层分布特征,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表现为多层次核心分布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多核心特征表现较为显著,而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核心聚集范围更加广泛.3)不同类型的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普遍较高,地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街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特征,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可达性呈现分散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为北京市相关部门明确不同等级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侧缺口、弥补供给侧短板、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建议.

    GIS不同等级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