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汪久文

月刊

1003-7578

GHZH@chinajournal.net.cn

0471-4313634

010019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Journal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整治的有关科研单位、大学与行政管理部门。自创刊近20年来,始终服务于我国西部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刊物属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发表研究成果为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熊云飚代宇杰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选择与主要路径.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强于西部地区,对中部地区不存在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财政分权在数字经济影响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均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发展农村金融发展财政分权空间溢出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与路径配置

    张倩霓王晓欣李武钱贵霞...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性对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借助ArcGIS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多要素空间叠加法等,在核算生态产品价值基础上,从开发潜力与生态功能重要性两个角度评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性,进而对价值实现路径进行配置.结果显示:1)2020年,鄂尔多斯市生态产品总值为1423.67亿元,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北-西南方向价值高,西北-东南方向价值低的特点.2)生态产品开发潜力高值区集中于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的东北部;生态功能重要性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高值区在东南部有明显聚集.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16.71%、29.80%,主要分布于鄂托克旗西部、准格尔旗、杭锦旗等.基本不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0.98%、12.51%,主要分布于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中东部、乌审旗等.4)路径选择上,适宜区以产业生态化为主,基本适宜区以生态修复为主,基本不适宜区以生态产业化为主,不适宜区以生态补偿为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搭建起了生态产品价值量化与转化的桥梁,能够为地区国土资源开发与布局提供具体性参考建议.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宜性评价路径鄂尔多斯

    基于合作博弈的虚拟水战略协调机制研究

    支援李蔡菊梁龙跃王梦...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水战略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但其具体落实涉及的合作博弈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文中基于委托-代理模型和沙普利值模型,综合考虑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各区域以及上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协调分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该利益分配机制的科学性.研究发现,在合作博弈视角下,利用改进的沙普利值模型设计各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并将其融入上级政府与区域之间的利益分配契约中,由此设计出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且合理.1)上级政府可以充分地激励更多区域联盟实施虚拟水战略,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2)沙普利值的分配方式统筹兼顾了效率与公平,不仅能扩大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区域联盟的规模,还能实现联盟整体收益最大化,有利于高效解决区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及供需矛盾问题.

    水资源虚拟水战略委托-代理模型沙普利值合作博弈

    基层回应对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东部县级J区的经验证据

    庄晓滨陈志广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日益完善,基层环境治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基于民主视角剖析基层环境治理,发现回应能够使民主与环境在价值上得到统一,进而利用东部县级市J区微观数据实证检验基层回应性与环境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基层回应性能够显著促进环境绩效,且经过混淆偏误检验与工具变量法估计后该结论具有可靠性.进一步探索机制,发现合作共治是基层回应与环境绩效关系间重要的正向渠道.文中贡献在于将回应性视角带入基层环境治理中,通过实证研究补足了相关研究的经验证据,为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指引.

    基层回应环境治理环境民主混淆偏误工具变量

    草原生态补奖实施区农牧民生计韧性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周升强丁文强孙鹏飞赵凯...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草原生态补奖实施区2016年至2022年三期共1084份农牧民生计微观数据,综合运用主客观赋权法、修正的耦合协调度模型与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就农牧民生计韧性、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度以及生计韧性的障碍因子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期内禁牧区农牧民生计韧性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草畜平衡区虽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但生计韧性始终高于禁牧区.2)研究期内两区域农牧民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由严重失调向中度失调的发展期,生计韧性三维度间的相互作用性较差.3)生计韧性不同指标层级障碍因子及排名虽存在时空差异,但障碍因子总体稳定.具体而言,一级指标中的缓冲能力,二级指标中的社会参与、获取知识与技能能力、知识与技能转化能力、金融资本,三级指标中的是否担任村干部、家庭是否有存款、家庭年教育支出、实际草地面积、工资性收入占比与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比始终是农牧民生计韧性提升的核心障碍要素.

    生计韧性农牧民草原生态补奖动态评价障碍因子

    影响农户种植结构的组态分析:基于小农户和规模农户比较的视角

    廖媛红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的种植结构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论文构建了包含内、外部因素的农户种植结构分析框架,基于672个农户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讨了农户种植粮食的驱动因素和多元路径.结果表明:1)单个要素并不构成农户粮食种植的必要条件,其种粮决策由内、外部多个因素共同决定.2)粮食利润对于大部分粮食种植户都是关键要素.3)小规模种粮户的组态特征:非机械化生产依然存在;部分农户存在资源错配,如得到改善,则能够增加种粮收益;由单纯依靠利润驱动型发展为综合利用资源优势、获取种粮利润型是小农户的典型发展路径.4)规模种粮户的组态特征:对于利润驱动型规模户而言,较大的地块或机械化非常重要,且二者存在替代关系;粮食补贴和机械化存在替代关系,前者可以作为收入补偿,后者则能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机械化和地块规模的改善,农户挖掘资源优势的内生动力更强,对外生动力的依赖性减小是规模户的典型发展路径.5)影响小农户和规模农户粮食种植的组态存在差别.小规模种粮户的驱动因素更为分化,他们更为重视粮食补贴;规模种粮户的驱动因素更加内生,他们更加重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获得规模效益.以上研究结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有针对性地优化各种条件,形成驱动粮食种植的组态并推动组态间的转化,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种植结构组态分析小农户规模农户

    灌溉用水压力对粮农生产适应性行为的影响

    李长松周霞周玉玺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非农化挤占农业用水、加剧灌溉用水压力,导致粮食生产损失和种粮收益萎缩,采取适应性措施来防范化解农业用水风险势在必行.基于山东14地市调研数据,利用Double-Hurdle模型探讨了水资源非农化引致灌溉用水压力对粮农生产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表明:灌溉用水压力能够显著促进粮农生产适应性决策选择和采用强度;从经营规模和农户生计异质性来看,灌溉用水压力对大规模农户决策选择和小规模农户采用强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兼农户、农兼户和纯农户决策选择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对采用强度影响表现为纯农户>农兼户>兼农户;作用机制分析表明,风险感知在灌溉用水压力与粮农生产适应性行为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推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适应性技术和信息有效供给的同时,应针对不同规模和生计类型的农户设计差异化技术推广策略,推动农业适水高效发展.

    水资源非农化灌溉用水压力粮农生产适应性行为

    社会规范、文化取向与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基于环境情感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刘霁瑶池书瑶赵敏娟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陕西省107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规范、文化取向以及环境情感对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规范、集体主义、环境情感均对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集体主义和长期取向通过影响农户的环境情感进一步影响农户的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3)环境情感在社会规范对农户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加强农村社会规范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诸多农村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农户的环境情感,从而促进农户源头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行为.

    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处理社会规范文化取向环境情感

    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及层次结构分解—基于 Oprobit-ISM 模型

    县可欣张瑜张仁慧赵凯...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户采纳节水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量短缺问题,提升农业用水效率.文中基于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2661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和ISM模型分析了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耕地经营面积、农户技术认知、经济认知、生态认知、社会网络、村集体经济情况、灌溉条件、灌溉成本、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受教育程度、耕地经营面积、村集体经济情况、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深层根源因素.3)深层根源因素主要通过对农业收入占比、技术认知、灌溉条件与社会网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灌溉成本、经济认知与生态认知,从而直接驱动农户节水技术的采纳行为.4)各影响因素形成了"三路径"的层次结构.根据研究结果,文中提出促进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对策建议.

    农户技术采纳行为节水技术影响因素响应机制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

    社会资本、环境认知水平与农户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基于环塔生态脆弱区88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

    张杰魏荟茹袁岿然王光耀...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问题十分严峻,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构成了威胁.文中基于农户这一农村环境治理"主力军",以881份环塔沿线农户作为样本,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环境认知水平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与社会参与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其中社会信任发挥的作用最大;外部环境认知、生态政策认知和经济价值认知均在社会资本与农户环境治理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型社会资本对农户环境治理的影响大于同质型社会资本,且在异质型社会资本中社会交流能显著促进农户的环境治理参与行为.因此,应提升农户的环境认知水平,大力推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进异质型社会资本的形成,从而提高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少数民族社会资本环境治理参与生态脆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