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贸易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问题

林桂军

月刊

1002-4670

gjmywt@263.net

010-64492401 64492403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29信箱

国际贸易问题/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为立足学术领先,为经济进步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竭诚欢迎各界朋友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在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裴长洪赵静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相比,制度型开放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扩大制度型开放,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着力点.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积极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提供多种国际公共产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举措,在制度型开放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重要实践,积累了经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经济全球化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深远、地缘政治冲突、国际经贸规则碎片化等新挑战,也存在着我国经济强劲复苏、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全球治理参与度提升等新机遇,这也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战略机遇.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要继续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应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和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制度型开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方向

    "特朗普主义"贸易行为与中美经贸关系

    盛斌靳晨鑫
    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特朗普主义"贸易理念和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可能采取的贸易措施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2018 年以来,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出口贸易规模、结构和盈余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中国对美贸易也展现出充分的韧性,包括未被征税产品的出口增长、出口增加值的持续扩大以及海外供应链重组下新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未来中国面对特朗普2.0 可能实施的高关税、取消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要求扩大进口承诺以及针对产业政策的"301 条款"行动要做好充分的应对,通过加强出口多元化、扩大内需和内循环、巩固国内供应链体系、加快海外投资布局、灵活调整汇率与税率等方式积极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特朗普主义"中美经贸关系关税

    高技术产品需求与企业出口稳定性

    刘啟仁张展辉
    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提升企业出口稳定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确保产业链安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中国出口结构变迁的背景,从需求侧剖析高技术产品需求对中国企业出口关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与路径.本文使用 2000-2015 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匹配数据,并采用"移动—份额"方法构建高、低技术产品需求指标,经计量检验发现,相对于低技术产品,高技术产品需求扩张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稳定性.机制分析表明,高技术产品需求扩张更能促进企业规模增长,激励企业创新与技术迭代,最终提高企业稳定外贸的能力.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对非核心目的地和非核心产品的出口试探行为是导致出口中断的重要诱因,利用高技术产品的创新与技术迭代优势可以显著降低该类试探行为导致的出口脆弱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利用高技术产品优势、巩固外贸基本盘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意义.

    高技术产品需求出口关系稳定性规模效应创新效应

    制度型开放如何影响区域创新活力——基于2010-2020年个体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余振李萌
    5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需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长期投入.区域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生产要素,提升创新活力.本文基于 2010-2020 年的个体专利数据,在集聚经济理论的框架下,以国家分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了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区域创新活力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创新活力;产业集聚效应、资金集聚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是产生上述影响的主要渠道;制度创新可以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创新活力的提升作用;反事实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显示,设立批次、战略规划、区域特征、发明家所属组织和行业的不同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产生的创新效应有所差异.本文为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效应,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活力产业集聚要素集聚

    空间关联视角下专利质量对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影响

    赵蓓文方臣
    6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基于空间关联视角分析专利质量吸引高质量外资的经验,能够为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本文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和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信息,结合区域一体化背景,研究了专利质量空间溢出影响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机制以及约束和推动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专利质量具有空间关联性,通过技术距离和持续创新水平渠道影响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第二,行政边界限制了专利质量对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的影响,而区域一体化存在弱化行政边界约束作用的趋势,但区域一体化又形成了新的约束边界;第三,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专利质量在区域政策、交通网络和产业关联的推动作用下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影响关联地区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以专利质量促进高质量引资等对策建议.

    专利质量外商直接投资高技术产业技术水平知识溢出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传递与企业跨国投资联动

    梁贺赵睿杨淑珺
    8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能否通过供应链传递促进企业间跨国投资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联动,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 2012-2021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供应链溢出视角,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提升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概率,而且显著促进了投资金额与次数的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投资促进效应主要来自于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而非数字技术创新;相较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衰退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仅存在显著的后向供应链溢出效应,前向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供应链内部风险提高对数字化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负向调节效应,而供应链外部风险提高则起到正向调节效应;数字化转型在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显著促进了企业向国内其他省份以及更远距离市场的扩大与延伸,实现了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投资联动.本文研究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与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字化转型对外直接投资供应链溢出投资联动

    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创新与国际供应风险传导——基于进口贸易视角

    王梦颖
    10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重大灾害频发背景下,如何防范贸易伙伴风险的国际传导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05-2021 年42 个发展中国家从世界各国的进口贸易数据,考察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创新能否以及如何缓解贸易伙伴供应风险的国际传导.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缓解国际供应风险,助力进口贸易稳定发展,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显示,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市场筛选效应和市场转换效应两个渠道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外部环境如发展中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均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对国际风险输入的防范作用.本研究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以规避贸易伙伴国际供应风险传导提供了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的新思路,另一方面从国际贸易视角为深刻理解数字技术创新对国际供应风险传导影响提供了一个充分的解释.

    数字技术创新国际供应风险传导进口贸易市场调整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是否降低了碳排放

    薛飞
    12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为切入点,利用 2006-2021 年中国28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交错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能够显著降低试点城市的碳排放,且其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能够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三种渠道降低碳排放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沿海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城市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为服务贸易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其助力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碳排放"双碳"目标交错双重差分法

    "一带一路"倡议、全国统一大市场与碳减排研究

    陈永胜崔日明王艳苹
    13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中国新时期实现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基于 2005-2021 年中国 267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国内节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显著降低节点城市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且市场一体化是其重要影响途径;"一带一路"倡议的碳减排效应在"一带"节点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作用更大;进一步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降低节点城市碳排放,对周围城市碳排放亦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于碳减排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表现出政策联动而非政策替代.本文研究结论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整合与绿色发展思维,为更好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一带一路"倡议市场一体化碳减排

    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对农产品出口稳定性的影响

    张子琳董银果
    15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不断深化,透明度规则已经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稳定农产品出口的一剂良药.本文基于 2000-2016 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检验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对农产品出口稳定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显著促进了农产品出口稳定性,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机制分析显示,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既能通过降低信息成本、促进中国与目的国(地区)的标准协调,提高企业出口稳定性,又能通过加剧市场竞争、诱发企业试探性出口,降低企业出口稳定性;异质性分析显示,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对监管密集型产品、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单产品出口企业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更大,不同条款内容的透明度规则对农产品出口稳定性均有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维护农产品贸易稳定和推进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自由贸易协定透明度规则农产品出口出口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