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习情感分析方法研究综述

    田元周晓蕾周幂陈迪...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学习情感数据库、单模态学习情感分析方法和多模态学习情感分析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让广大研究者对学习情感分析有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学习情感分析研究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情感数据库中的情感标签不完全符合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而专门针对学习情感分析的数据库资源相比之下较为匮乏;虽然多模态数据在情感识别中更可靠,但存在大规模数据的维数灾难、不同模态间的不同步、算法的实时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学习情感分析的系统及其理论研究相对比较匮乏.

    学习情感数据库单模态学习情感分析多模态学习情感分析

    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冰

    张红霞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期望确认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在线教学的具体研究情景,引入新的变量构建高校学生用户对在线教学平台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期望确认度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感知和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感知趣味性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直接因素,而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也会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此外,感知互动性对感知趣味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趣味性对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最后,探讨了研究结论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启示,旨在为推动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模型满意度在线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智慧教室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

    陈静远马世来刘洪锋
    14-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室作为新兴的教学环境,正逐步走进校园,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学生作为智慧教室的使用主体,对智慧教室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文章借鉴UTAUT模型,以智慧教室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学生对智慧教室的接受度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学生对智慧教室的接受度以及影响其接受的因素.经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对智慧教室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其中,信息技术的精通程度、绩效期望对接受度的影响最强,其次是社群影响和便利条件,而努力期望对接受度的影响最弱.因此,智慧教室建设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并为开展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保障.同时,也应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智慧教室接受度UTAUT高职学生

    基于自媒体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策略研究——以bilibili平台为例

    苏庆敏刘瑞儒岳慧娟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总量呈爆炸式增长,知识大多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获取,碎片化学习符合当代人学习的价值取向.在阐述bilibili(简称"B站")与碎片化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文章用SWOT分析法对B站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指出了B站对碎片化学习的支持作用;基于B站平台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提出碎片化学习的相关策略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学习者在B站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

    自媒体平台碎片化学习策略B站

    融合无感行为数据的新学涯测评研究与实践

    邓庆东付立军杨亮范玥...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选科选考方案的实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要增强对个人兴趣、能力、学术潜力以及专业与职业方向的综合认识,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学涯测评的引导,提升测评精准性.传统模型测评的问卷模式反映了学生的部分特征,同时经典测评问卷模式受被测试者主观情绪影响和解读认识上的差异,可能伴随部分主观上的误差.对此,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学生无感行为理念的测评方法,并基于文本分类技术及日志处理等手段,对学生无感行为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经典测评相融合,解决了传统经典测评模型的主观性强、测评维度单一等问题.还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嵌开发了融合无感测评理念的在线测评系统,在北京市某中学上线并经过一年多的应用实践检验.结果 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并且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对学生个性化指导方面,起到了创新性的作用.

    新高考无感测评学涯测评选科选考

    基于学习力的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

    李敏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混合式学习成为发展新趋势与新方向.为提高大学生混合式学习力,帮助大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影响混合式学习力的因素,建立混合式学习力模型,以此指导混合式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支持、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与混合学习力显著正向相关.因此,需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为核心、同伴为辅助,从制度、资源、教学、评价、朋辈五维度提供支持,并根据学生各环节学习行为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形成学习支持服务闭循环.实践证明,该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混合式学习的成效.

    学习力混合式学习学习支持服务

    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研究与实践

    王建华段建东姬军鹏李洁...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专业对人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文章针对新工科课程实验的空白、缺乏具有交叉学科背景与主观能动性人才,以及面对突发灾害无硬件实验可做的问题,剖析了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的意义;其次,就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实验内容不深入、实验项目无挑战性、工程场景严重失真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以新工科课程《电力系统综合实践》的虚拟仿真实验为例,从虚拟目标、平台建设与评价体系三个角度进行了探索;最后,阐述了疫情期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实践.

    新工科交叉学科虚拟仿真

    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钟华牟雯雯张倩榕姚瑞华...
    38-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的培养.为了解虚拟仿真实验在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现状、探究影响学生未来参与仿真教学活动意愿的因素,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H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显示:社会工作仿真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指导教学的主动性高,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质量良好;学生未来参与社会工作仿真教学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教学平台及内容设计不完善,但学生对仿真教学的期望高.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研究中心、学校、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层面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社会工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问卷调查

    基于VR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探索——以"景观视觉空间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

    李建张杰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I特征,使得基于VR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呈现高度仿真的三维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三维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有利于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有利于培养环境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空间感知、思维和想象能力.文章结合申报制作的"景观视觉空间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阐述了项目设计的思想和必要性,详细介绍了项目的 相关理论、实现技术和实验方法,探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并对现有技术条件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VR视觉空间金课虚拟仿真实验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张天娇乜勇万文静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教学是基于虚拟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内容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进行呈现,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学习空间,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手段.文章首先对虚拟仿真教学的内涵进行了阐释,说明其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基于此介绍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开发工具、特点及其类型;然后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口袋工程师"为例,分析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期为虚拟仿真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可借鉴意见.

    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教学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