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生课外学习使用教育类App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佳段元美闫志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教育类App发展迅速,对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课下选择教育类App辅助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文章以山东省威海市部分小学1027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基于UTAUT模型,从预期绩效、预期努力和社群影响三个维度,调查了小学生对教育类App的使用意愿,分析了性别、年级对其意愿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预期绩效、预期努力、社群影响均对小学生课外学习使用教育类App的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其中社群影响作用最大;性别对预期努力、预期绩效、社群影响与行为意愿间的影响均发挥调节效用;年级仅对预期努力与行为意愿间的影响发挥出调节作用.最后提出小学生课外学习使用教育类App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教育类App小学生影响因素

    大学生移动语言学习现状对比研究——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视角

    李青翁克山林清瑜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移动语言学习(MALL)在高校的普及度和接受度.对比研究不同大学生群体的MALL现状,对有针对性地指导实施MALL并提高其效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数字素养、学习行为和接受度三个维度,对两所综合性本科院校的642名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MALL现状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双方在学习课程偏好、学习者类型、学习内容、学习频率与时长等学习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资源获取模式、学习模式两种学习行为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数字素养上并无显著差异,但网络社交技能均较强;对MALL的接受度并无显著差异,但均持肯定态度.该研究在资源建设、学习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和数字技能培训等维度获得了旨在提升双方MALL应用水平的启示.

    移动语言学习英语专业大学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现状对比数字素养学习行为接受度

    互动即时反馈方式对合作学习的影响研究——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刘昕刘博伟洪澄瑜
    16-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技术促进课堂互动已成为当下的一种教学趋势,学生的合作学习体验和效果也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尝试在课程中利用互动即时反馈方式,探究不同方式下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依据自我效能感前测的数据,将学生随机分派至举手互动组、使用Plickers的互动组、基于CloudClassRoom(CCR)的互动组,随后基于合作学习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表明,Plickers组较其他两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度.同时,该研究还发现不同的互动即时反馈方式对学生同伴互评评语类型也产生一定影响.

    互动即时反馈Plickers合作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度

    澳大利亚NAP-ICTL测评项目分析及启示

    陈莉谢惜珍盛瑶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澳大利亚NAP-ICTL是国家级大规模测评学生ICT素养的项目.文章重点分析了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委员会(ACARA)发布的NAP-ICTL测评报告,通过探究其中的测评框架、测评模块、测评标准和相关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为我国进行国家级大规模信息素养测评提供了启示与借鉴.研究表明:第一,测评框架的开发是关键,是测评模块、测评标准和课程内容设计与开发的核心;第二,创建测评内容时,需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设计项目式问题模块;第三,应积极探索在线测评方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开展测评;第四,应从生态发展的视角营造ICT终身学习氛围,将ICT技能从顶层到底层逐级设计,贯穿终身发展的ICT素养培养理念;第五,应加强教师的ICT技能培训,并制定出合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澳大利亚NAP-ICTLICT素养

    基于共同评估框架(CAF)的学前儿童发展电子学档设计研究

    郑凯方华子荀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儿童的发展评价对学前儿童个性化发展乃至终身教育的培养都十分重要,文章聚焦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及其重要性的提出,以共同评估框架(CAF)为理论参考,研究了共同评估框架的构成,包含学前儿童发展性需要、家长能力、家庭与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实施共同评估框架下电子学档,包含信息收集、实施评价、优化策略、反馈过程四个步骤,设计了《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的学前儿童发展电子学档作为评价手段,参考共同评估框架的关注儿童发展和儿童家庭背景的因素,包含了"察夫读书""察夫作品""察夫科学发现""察夫轶事记录""察夫家园联系记录""察夫父母记录"等内容,并且以案例的形式阐释了共同评估框架和基于本土化优化的电子学档评价过程案例.该电子学档的提出既融合了共同评估框架在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方面的优点,又结合了家园联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设计,对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研究价值.

    共同评估框架学前儿童察夫发展评价手册电子学档

    智慧教室互动策略研究——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

    李文慧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推进了智慧教室的建设,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智慧教室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师生互动、设备互动、资源互动、环境互动提供了便利.文章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教学载体,通过拼图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对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重新设计、再实施,总结归纳出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的互动模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智慧教室互动策略拼图合作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

    罗国亮车仝王睿肖美华...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高等教育的形式在实施当中存在与前沿技术脱节、概念抽象等诸多局限性,探索基于新技术应用的高等教育方法迫在眉睫.文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性等特点,以《操作系统》课程为例,提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框架,重点设计了包括教学管理平台和学生学习空间两个子系统的虚拟现实教学系统,并论述了其部署、应用场景,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授课及课堂讨论、课程任务提交和实验形式的实施方案.最后,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特点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应用中的优势,针对硬件设备瓶颈和内容制作等约束问题探讨相应优化方案.

    虚拟现实技术高等教育教学系统框架交互性《操作系统》课程

    基于网络仿真平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曹园青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网络模拟仿真平台的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借助模拟软件的低成本性和易操作性,强化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实践能力,对改善实验课程教学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网络模拟仿真平台教学改革

    "电视—网络大规模公开课"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昆明市"2020届高三在线课堂"为例

    刘荻弋王成瑜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初,昆明市实施了为期一个多月的"2020届高三在线课堂",该课程通过电视及网络覆盖昆明市4.2万名高三学生,共播出168节课.截至播出结束,有统计的电视平均收视率为0.069,新媒体平台的观看总量超过456.95万次,这是一次空前大规模的远程教学实践.文章通过对参与该课程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从在线课堂的"课程设置""收视情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电视—网络大规模公开课"的概念,并探讨了类似课程的可行性教学模式,即从现阶段与线下课堂教学初步互补的教学模式到实现与课堂教学高度互补的"多向互动"教学模式.

    电视—网络大规模公开课教学实践可行性研究

    《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李青原邵建群石晨唐静成...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文章利用网络、虚拟仿真项目和微课,开展了《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并采用学生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直观清晰、互动方便,虚拟仿真项目实现了人机互动,弥补了不能实际操作的不足,教学整体效果较好.

    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