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信息化

董晶

月刊

1673-8454

mis@moe.edu.cn

010-66096696

100816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 教育业务楼417室

中国教育信息化/Journal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ct in Education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技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溯源、要义与路径

    孙立会周亮
    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技术在数智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肩负服务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追本溯源,教育技术发展史均与各国"教育强国"的发展路径耦合相连.教育技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在于构建中国教育技术学自主知识体系,在教育技术学科自身强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智化技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挥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方法论"对教育学科的全面支撑作用,进而在多学科领域中应用教育技术服务强国建设,最终推动教育技术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的强国作用,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上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教育技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路径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实践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学科建设,立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教育技术学科本土化纵深发展,发挥教育技术的方法论作用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变革,讲好教育技术中国故事为世界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智慧范本,完善教育技术服务教育学科发展与创新人才培育的顶层设计.

    教育技术教育强国自主知识体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方法论

    高校学科治理数字化转型: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黄景文张鸣远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实践.学科治理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学科治理,将对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起到关键推动作用.高校学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赋能学科主体,促进学科治理多元参与;数字方法赋能学科权力,提高学科治理决策民主科学性;数字平台赋能学科制度,保障学科治理互联互通;数字文化赋能学科生态,打造学科治理关怀共生的文化.目前高校实施学科治理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学科治理内部受到学科组织内部阻力;学科治理外部受到高校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的外部制约;数字技术与数字治理自身也存在局限.基于此,高校可选择以下路径推进学科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首先,建立有效的学科治理机制,在调试学科知识性与组织性关系的基础上创新学科主体参与治理模式;其次,加强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在探索数字化学科治理理论的同时完善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最后,通过优化资源调配利用、打造学科治理生态等方式协作应对数字技术挑战.

    数字化转型学科治理教育数字化学科组织数字技术

    数字化转型下的区域智慧教育服务生态创建——以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创新发展实践为例

    杜荣贞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新引擎,而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终价值指向.北京市海淀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下的区域智慧教育服务生态创建,提出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服务生态框架,致力于发展"一中枢两新三提升三覆盖"的服务生态;并以海淀区教育创新发展实践为样本,系统阐释了海淀区智慧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以环境、应用、数据等关键要素为抓手,打造集约高效的支撑体系、提供丰富适用的学习资源、实施点面结合的素养提升行动、开展内涵丰富的模式探索、建设特色个性的智慧校园、创新先进高效的数据治理服务等.通过分析海淀智慧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先发劣势""数字代沟""协同育人"等现实挑战,从教育资源配置、技术教学融合、人才培养范式、特需学生、辐射输出五个方面,对海淀智慧教育服务生态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布局.

    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区域发展教育治理服务生态

    疫情后时代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与对策

    杨波刘悦明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的冲击迫使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寻求出路.在此期间,数字技术受到高等教育的青睐,也给疫情后时代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新路径.但数字经济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又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又将如何应对?基于以上问题,深度探讨数字经济概念以及数字教育的表现形式,分析数字经济给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契机和挑战,指出高校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数字经济从疫情时代的应对挑战角色,向疫情后时代常态模式的转变.据此提出,数字经济作为科技进步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反过来,数字经济作为技术手段,同时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既受数字经济带来的技术推动,也面临数字经济带来的安全挑战;我国在利用数字经济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时,需要作好应对策略,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走向世界时,要有更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

    教育数字化数字经济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教育资源

    数字时代我国一流高校数据治理政策的文本研究

    王楠杜月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时代,大数据与数字技术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要素.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制度变革.研究我国一流高校数据治理政策,旨在为我国高校数据治理决策提供参考,助力高校数据治理体系建构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筛选我国14所一流高校数据治理政策文件为样本,基于扎根理论,逐一对样本学校数据治理政策进行词频统计、框架分析和对比研究,从政策内容上探讨我国高校数据治理实践现状与特点.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数据治理政策总体上呈现发文时间跟随国家政策趋势、涵盖范围逐步扩大为全校治理的特点;同时,实践中在组织体系、治理流程、安全与隐私方面存在不足.组织体系上缺乏与多元治理主体相适应的统筹管理,流程上缺少数据目录机制、质量监测规则不清晰、人才培养与数据应用创新不够,以及存在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足问题.对此,研究建议:构建统筹管理体系,营造"数据校园"氛围;规范数据治理全流程,让数据"汇起来、管起来、用起来";重视个人隐私保护,遵守应用伦理规范.

    数据治理高校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政策政策文本文本分析扎根理论

    大模型时代的智适应学习研究:进展、实例与展望

    顾小清刘桐
    5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适应系统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正在重塑教育,这是经济全球化、技术变革的新诉求,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阶段.在回顾智适应学习的历史发展和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全球视野下智适应学习的研究进展,明晰智适应学习的五个层级,依次为互联网教育、智能工具、智适应学习、高级智适应学习、完全智适应学习.在技术层面,重点介绍混合专家教育大模型的核心开发模块,讨论如何构建大模型与智适应知识图谱、推荐系统之间的相互赋能,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体.同时依托智适应学习应用的技术架构,呈现其应用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围绕智适应学习的技术应用探索,梳理和归纳智适应学习的未来愿景:一是构建全民科学教育的标准;二是创造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同步进化;三是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智适应学习人工智能体个性化学习大模型

    ChatGPT促逼教育人文返场的技术可能及其警惕

    唐亮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凭借大语言模型的超强算力对人之本质的语言性进行赶超,进而引发人类有史以来对技术与人主体性博弈的深切关注.教育场域因其显著的语言性标识,使如何面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成为紧迫问题.国际、国内高校及其相关教育机构针对ChatGPT的教育介入表现出二值逻辑对立的不兼容态势,随着认识的深入日趋理性与辩证.为了因应技术时代之需、教育发展之要,需要秉持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观,以教育的本质旨在人文精神养成的第一原则,综合教育哲学、语言哲学的逻辑,运用概念思辨法、返本开新法、质性研究法对以ChatGPT为代表人工智能的技术本性进行深度揭示.ChatGPT强大的语言算力终究来自人类的智能投喂,属于"事后诸葛亮"的归纳逻辑,语言学习能力的人类本源性获取为教育的人文返场提供技术自反性动力,人的本性在今天的信息技术时代越发表征出自身的强语言性.循此逻辑,需要警惕教育与技术辩证发展进程中出现技术官僚主义、技术工具理性、技术资本逻辑对教育人文返场的异化阻挠.

    ChatGPT语言属性教育本真人文返场技术警惕

    缩小教育数字鸿沟 实现全面教育数字化转型——美国《2024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及启示

    张海姜蓉
    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数字鸿沟已经成为各国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瓶颈问题.2024年初,美国发布《缩小数字访问、设计与使用鸿沟的行动倡议——2024 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聚焦美国社会如何缩小教育数字鸿沟,从教育数字资源获取、数字化教育教学设计以及如何使用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阐述美国未来五年的行动规划和指南.该计划重点提出,为应对教育领域中的三种数字鸿沟,应提前绘制三种画像.一是学习者画像,了解未来学习者在大学、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成功所需的技能和特质.二是教师画像,了解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这些技能.三是学习环境画像,了解为实现系统地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发展,如何设计和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基于该计划的解读与分析,提出对我国的三点启示: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二是全面构建"师—生—环境—区域"融合图谱,提高教育数据治理水平;三是创新人机协同模式,赋能高阶思维发展.

    教育数字鸿沟数字获取鸿沟数字设计鸿沟数字使用鸿沟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人机协同

    数字教材制度化的可能与可为——基于日韩政策经验的比较分析

    李刚王莹聪王嘉琦
    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教材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口,而数字教材制度化又是实现数字教材普及的关键抓手,具有本体性价值(教学意义)、工具性价值(技术意义),以及教育范式革新"引爆器"这一终极性价值.但在数字教材制度化建设的进程中,可能会遭遇技术之于教育的"不良免疫"反应,包括数字教材标准难以统一、去情境化教学弊端显现、公众对数字教材存在认知偏差等现实困境.日本、韩国数字教材制度化建设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完善,加之与我国相似的地缘政治与文化背景,从国际比较视角下,对日韩数字教材制度化的政策规制及建设历程进行全景分析和异同点比较,明确数字教材制度化的应然向度、实然困境和推进路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日韩关于数字教材制度化的政策相似点在于政策走向、多方合力和关注健康,在发展态势、内容侧重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数字教材制度化的战略支撑与顶层设计,健全基础设施与突破技术瓶颈,吸纳社会力量共建一体化数字教材系统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教材制度化建设提供参考借鉴,推动教材数字化发展.

    数智时代数字教材政策体系国际比较教育数字化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混合课程教学质量审视与优化路向

    冯永华惠凯雯曾巍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学生为中心是混合课程教学的内在规定,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审视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从价值主体入手.基于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构成编制调查问卷,以具有混合课程学习体验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调研.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高校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鉴于高质量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促进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融合"为出发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等方面尚待提升;不同性别、学校类别、学科类别、年级、所学混合课程门数不同的学生,其学习体验有差异.讨论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混合课程教学理念与行为受传统教学影响,学生混合学习适应性达不到混合课程要求.提升混合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学、学习、服务等内外主体协同发力.教师应以能力提升、目标驱动、联动实施的行动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转变,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更新;教师团队、机制建设及平台服务应协同保障,以教师行动与多主体协同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优化混合课程教学质量.

    混合课程教学质量混合课程高质量发展质量审视优化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