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孙弘安

双月刊

1004-8332

gnsyxb@gnnu.cn

0797-8393677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开发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由赣南师范学院主办,以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并积极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社会科学版主要刊载文、史、哲、经、法、教育等方面有新意、有特点的理论文章主要栏目有《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客家研究》、《苏区史研究》、《艺术教育与研究》、《文科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版主要反映数、理、化、体育、中学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快报》、《基础数学》、《光子学与光子技术》、《实验研究》、《中学理科教学研究》、《教材教学研究》。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服务于学科建设,着力培养学术新人。《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刊发了一批思想观点正确、学术理论价值较高的理论文章,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好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大16开,144页,双月20日出版,1、2、4、5期为社会科学版,3、6期为自然科学版。国内统一刊号:CN36-1037/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8332。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丰顺县三汤片客家话的变调断连研究

    吴国向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丰顺县三汤片客家话的音韵系统包括26个声母、62个韵母和2个半声半韵的字母.该方言在6种静态声调的基础上触发变调机制,包含去声变调、上声变调和平声变调三种模式.其中,去声变调和平声变调在作用于入声时促成2种额外的动态声调,即去调入声和阳平入声.变调机制能够用来判定声调类型及其调值,多重的连续变调可分单调连续和复调连续,涉及变调中断和变调挂起两种暂停方式.其中,强制的变调挂起承担特定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总体上,变调挂起能够明确复合语句的内部逻辑,其语义效应在语法分析中具有示范作用.

    三汤片客家话连续变调变调中断变调挂起功能语法

    日语与客家方言的汉字音入声韵尾对应关系初探

    杨硕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字在日语与客家方言中的入声韵尾的对应关系较为规整.在所研究的391个入声字中,有281个汉字在两种语言中入声类型一致,即[-d]对应[-つ/-ち],[-g]对应[-く/-き],[-b]对应[-う/-ふ)].然而,有77个汉字在客家方言中已由[-g]演变成为[-d],导致其与日语中的入声韵尾类型不一致.此外还有33个汉字在日语与客家方言中的入声韵尾的对应关系较为特殊.

    日语客家方言入声韵尾广韵

    王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探——以余姚阳明文化遗迹遗存现状为例

    华建新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弘扬阳明精神的重要依托.阳明文化遗迹遗存是阳明先生一生丰功伟业的重要佐证,也是其"知行合一""致良知"事上功夫的时空见证及精神流脉的气场所在.因而,应从真实性、独特性、整体性、协调性和现代性五个方面综合性地做好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并从宏微观两方面聚焦阳明文化遗迹遗存的研究和传播,出思想、出理论、出成果,转化、创新,让阳明文化遗迹遗存进一步活起来,成为世人"睹物思人,知古鉴今,赓续薪火"的智慧触发点.

    阳明文化遗迹遗存保护与利用

    有无双遣与下学上达——论邹守益的工夫路径

    董甲河毛莉婷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邹守益在青原梦见朱子而意识到阳明后学工夫路径有下学不上达与上达不下学两种弊端.他采取有无双遣方式救弊:用"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纠正下学不上达,批评朱子舍心逐物之弊,主张不可滞于有,而是回到无声无臭独知,在良知的观照之下,避免义袭之学;用"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纠正上达不下学,批评王畿空悟本体之弊,主张不可陷于无,而是于日用常行处做致知工夫.他由有无双遣方式救弊,最终落实于下学上达工夫路径.他纠正下学不上达之弊,有助于使学人意识到心学与俗学的差异,由俗学转向心学,为学人修行指明正道;纠正上达不下学之弊,有助于扭转学人竞谈玄虚之风.邹守益主张从下学入手致良知,是救治上达不下学与下学不上达之弊的良药,体现了高超的中道智慧,有助于阳明后学的传播.

    邹守益下学不上达上达不下学有无双遣下学上达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发展与内涵探讨

    朱家德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存在20多年,作为一个政策概念也有10多年了,但"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还不甚明了,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从人才和教育两个维度作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创造型人才""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四者之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探讨培养"什么样的好人才"来满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历经四个发展阶段.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是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有别于专业教育但又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采用跨学科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去培养具有一定跨学科素养,具备解决复杂科技问题和社会问题能力的人才培养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跨学科教育跨学科人才培养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研究

    郭婧曾素林钟顾群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背景下,创新劳动课程实施方式,对构建新时代劳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面临着内容窄化、实施形式化和评价异化等问题.项目式学习旨在通过真实项目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情境性、实践性、创生性等特点与劳动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以项目式学习推进中小学劳动课程实施的策略包括:确定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内容;创设真实情境,引入驱动性问题;设计实施方案,组织实践探究;公开展示成果,提倡综合评价.

    项目式学习劳动课程标准劳动课程实施

    中学生孤独感与欺凌受害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郭小军邹锦伟严娟缪丽珺...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在中学生孤独感和欺凌受害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通过方便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西省某市4所中学的87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关分析表明孤独感、疏离感、消极应对方式和欺凌受害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对欺凌受害直接效应显著,孤独感通过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影响欺凌受害,孤独感同时通过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中介链间接影响中学生欺凌受害.因此,孤独感不仅直接影响中学生欺凌受害,还通过疏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的链式影响他们的欺凌受害.

    中学生孤独感疏离感消极应对方式欺凌受害

    父母心理控制与留守儿童抑郁——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谢燕孟新雨吴旻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父母心理控制与留守儿童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量表、消极情绪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503名五、六年级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与留守儿童消极情绪、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消极情绪在父母心理控制与留守儿童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核心自我评价在消极情绪对留守儿童抑郁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即当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越低,留守儿童消极情绪对其抑郁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该结果表明父母心理控制通过留守儿童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增加其抑郁风险,核心自我评价可以缓冲消极情绪对留守儿童抑郁的不利影响.

    父母心理控制抑郁消极情绪核心自我评价留守儿童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测度及其提升路径

    胡淑琴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难点在于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和测度模型是研究就业质量的基础.基于宏观数据及本地区地方高校调查数据,测度毕业生就业质量,结果表明:地方高校与非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差距较大;男生比女生就业质量更高;高学历的就业质量显著更高;校园招聘的方式越来越成为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方式;党员就业质量在某些方面要高于非党员就业质量;沿海并不比本地就业质量更高.据此,提出了重视校园招聘平台、充分挖掘高校在本地资源,适度拓展家庭资源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

    就业质量大学生地方高校

    地方高校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路径思考——以赣南师范大学为例

    骆维刘民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文化源头的"上位".赣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这座"富矿",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用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传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可供参考的经验.以赣南师范大学利用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为例,研究探寻地方高校在新时代利用自身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地缘优势培育时代新人的创新路径,力求推进地方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高效发展.

    地方高校红色资源育人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