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科技纵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科技纵横
甘肃科技纵横

赵介箴

月刊

1672-6375

gskjzhzz@sina.com

0931-8815559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詹家拐子89号

甘肃科技纵横/Journal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综合评价方法在共同富裕测度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薛丹阳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客观、准确地评估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针对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评价方法对甘肃省近几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监测,发现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找到关键影响因素,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讨论了熵权法、TOPSIS法等主要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在建立全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熵权TOPSIS法对甘肃省2016-2022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共同富裕程度在这一期间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同时,研究也发现受到劳动力流失及一些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甘肃省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还存在着一定制约因素,需要更加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收入与保障措施并举.

    综合评价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甘肃

    甘肃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金亚亚付晶园陶鹤窦剑军...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从经济、环境和社会3个维度构建甘肃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6-2021年甘肃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甘肃省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中,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维度发展并不均衡;甘肃省各地州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存在"黄河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山区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征.

    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熵值法水平测度

    基于DEA模型的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徐爱娟谢艳艳靳亚妮景文杰...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财政支出作为推动地方政府各项公共事业发展的核心财力支撑,对各市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亟须财政提供源泉.通过对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现状分析,基于2012-2022年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纵向比较和横向研究2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上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但各市州的投入效率却不尽人意.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甘肃省地方财政科技资金,建议政府部门调整区域资源分配、增加研发投入总量、确保投入比例分配合理.

    财政科技投入DEA模型绩效评价甘肃省

    兰州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全国创新策源地城市的比较

    杨娇谈润方彭莉杨虎...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策源地城市是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的集聚地,能反映一个地区的原始创新能力.文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从科技创新投入、原始创新力、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对兰州在创新策源地城市中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排名靠前,具有优势;科技创新支撑、原始创新力、科技创新资源方面排名居中,具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环境方面排名靠后与其他创新策源地城市差距较大.因此,兰州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做好创新企业培育,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强化政策支撑,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凝聚人才力量,进一步提高兰州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策源地

    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均衡理论的甘肃省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杨亚琼吴旭辉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文章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均衡理论,从应急准备能力、应急预防能力、临时避险能力、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灾后学习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7个方面构建32项评价指标,对甘肃省14个市(州)开展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应急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甘肃省各市(州)应急监测能力和灾后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而应急准备能力较弱;甘肃省14个市(州)中嘉峪关市应急管理能力最强,甘南藏族自治州应急管理能力最弱.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应急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对策建议,为甘肃省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依据.

    应急管理全过程均衡层次分析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基于SWOT分析的甘肃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

    李珊韩佳忆刘金鹏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评价甘肃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引进和培养状况,梳理分析了近4年甘肃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情况,并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肃省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培养引进方面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文章提出了通过完善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培养模式、优化科技人员评价制度、做强科技人员引进基础、加大科技人员激励力度、做活科技人员使用管理等对策,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培养、评价、引进、激励及管理使用等机制.对提高甘肃省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完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借鉴参考.

    科技人员培养模式SWOT分析法

    含间隙双频激励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马康州卫佳吴少培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一类单自由度双频激励碰撞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2个在不同频率正弦激励作用下的碰撞振动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含间隙系统双频激励下Poincaré映射的建立方法,推导出该映射的Jacobian矩阵,从而得到相应的特征值.同时,研究了单个频率变化时对周期运动的影响,以及在一定的频率比下不同间隙和频率对周期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利用特征值研究了系统随频率变化出现的周期运动、分岔、擦边以及混沌现象,通过Poincaré映射图和相图对分岔点处的特性进行了分析.

    双频激励碰撞振动Poincaré映射擦边混沌

    路基不均匀沉降与刚度变异联合作用影响分析

    裴彤彤张加宝李宏洲马帅...
    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无砟轨道路基不均匀沉降与刚度变异对行车安全性和轨道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文章以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作用下轨道结构的变形规律;结合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车辆-轨道-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沉降作用及刚度变异作用下车-线-路基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沉降幅值的增大,会逐渐出现脱空;随着沉降波长的增大,将会减小无砟轨道与路基表层间的沉降差异;在路基不均匀沉降和扣件刚度变异联合作用下,扣件刚度增加,钢轨的垂向位移减小,轨道板上拱变形增大;联合作用会增大动力响应,对车辆运行安全和轨道结构受力造成影响.

    路基不均匀沉降刚度变异有限元分析车辆动力学性能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地震永久位移计算

    刘东汉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永久位移是评定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这种复杂的柔性支护结构来说更加关键,其数值取决于结构的材料特性、形式及地震作用的强度等因素.因此,研究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对提高支护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地震永久位移的计算方法展开研究,探究了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和抗震能力,提出了关于永久位移可行性计算方法.文章主要运用拟静力法、极限分析上限法等理论计算方法,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得出了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地震屈服加速度,并根据该参数计算了结构的地震永久位移.通过MATLAB编程软件理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可为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极限分析上限法地震永久位移有限元模拟

    数控机床在线检测系统构建与误差测量研究

    杨红平车小伟梁海涛张自涵...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数控机床的高度自动化,有效保证机床加工精度的跟踪,文章针对天水某机床企业生产的大型卧式车镗数控机床内孔和小型卧式数控车床的外圆沿轴向直线度误差,通过搭建的接触式在线检测系统进行了在线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型卧式车镗数控机床内孔轴向直线度误差在±1 mm之内;小型卧式数控机床的外圆沿轴向直线度误差在±0.05 mm之内.研究有效实现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性能的评价,文章的测量数据为产品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数控机床在线检测测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