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林业科技

王俊杰

季刊

1006-0960

gslks3491@163.com

0931-4683491

730020

甘肃省兰州市段家滩698号

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育苗、造林、林木良种选育、园林绿化、林业经济、森林经营、林业调查、多种经营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实用技术、林业新成果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林业科研、教学的科研人员、教师及广大林业职工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栽培方式对林下种植黄芪品质及其土壤环境的影响

    张娜顾文毅祁银燕
    1-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山旱地土地利用率,增加林地产出,在山杏林地设置种前覆+种后不覆、种前覆+种后覆、种前不覆+种后不覆、种前不覆+种后覆4种不同抗旱保墒方式,斜栽、平栽、直栽不同栽植方式、基肥与追肥不同组合的施肥方式的试验,研究山旱地林下种植黄芪最佳栽培方式,探究林药复合种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旱地林下种植黄芪:(1)采用种前覆膜+种后覆膜的抗旱保墒方式时,芦下直径粗,主根较长,总根数多,药材质量及品质最好;(2)平栽处理、有机肥+叶面喷肥时,药材质量及品质最佳,且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更少,打尖处理影响不大;(3)采用种前覆膜+种后覆膜的方式时,土壤容重、含水量和土壤全N、速效P、速效K、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土壤结构、透气透水性能等土壤情况有所改善.综合所述,山旱地林下种植黄芪采用平栽、种前种后都覆膜、基肥+叶面追肥处理为最佳方式.

    栽培方式林下种植药材品质土壤环境

    容器规格及基质组成对木荷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吴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最适宜培育木荷幼苗生长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比,提高木荷容器苗壮苗培育技术水平,以木荷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容器规格A1(4.5 cm × 10.0 cm)、A2(4.5 cm × 8.0 cm)、A3(3.5 cm×8.0 cm)及泥炭、珍珠岩、谷壳、黄土为基质材料的5种不同配比(B1~B5),研究其对木荷幼苗生长、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规格越大越有利于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根系各形态指标,其中A1规格处理的木荷容器苗地径与A2及A3规格相比分别提高9.95%、36.75%,总生物量分别提高23.63%、52.88%;基质组成中,适当增加泥炭土含量并添加缓释肥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其中B2处理的苗高与B1、B3、B4、B5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 18.06%、59.75%、74.42%、109.93%;木荷容器苗苗高与总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根长、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今后木荷容器苗培育过程中,建议容器规格不小于4.5 cm×8.0 cm,基质组成中泥炭土含量不低于40%,可适当添加缓释肥.

    容器规格基质组成木荷容器苗根系形态

    5个耐寒月季品种的扦插繁殖试验

    马鸿文华晓琴高朝远王多文...
    14-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月季扦插的最佳繁殖方法,以"阳光玫迪兰""红色绝代佳人""绒球门廊""红五月""仙境"5个耐寒月季品种为试材,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探究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部位插穗对其生根率、生根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插穗部位对5种月季的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均有影响.各基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基质(河沙∶蛭石∶羊粪=2∶1∶1)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它基质,以"绒球门廊"在混合基质上的生根率最高,为80.52%,"阳光玫迪兰""红色绝代佳人""红五月"的生根率分别为75.32%、65.73%和61.46%,"仙境"的生根率最低,为33.87%;从根长结果来看,"阳光玫迪兰""绒球门廊"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色绝代佳人""红五月"混合基质和泥炭土处理的根长是同效的,但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质处理;从根数来看,5个品种的混合基质处理也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GGR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绒球门廊"经GGR处理后生根率最高达95.62%;IBA处理能明显促进根长生长,与其他激素处理相比差异显著;GGR处理的生根数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绒球门廊"生根数最多、达8.35条.不同部位插穗对扦插生根率也有影响,枝条中部作为插穗的扦插生根率、根数高于其他部位,但基部插穗更有利于根长的生长.综合三种因素考虑,认为5个月季品种扦插最佳组合为中部枝条+GRR150mg·L-1+复合基质.

    月季耐寒扦插繁殖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率

    两种油橄榄叶斑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岩龙李丹春齐昊雷炜...
    19-2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2种普遍发生的油橄榄叶部病害(油橄榄灰斑叶霉病、油橄榄叶枯病)为供试病菌,采用恒温培养真菌菌丝的方法,研究5种培养基、6种碳源、6种氮源、6种碳氮比、5个pH值、6个温度等分别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影响,以期为其他油橄榄病害病原真菌的分离纯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种供试病原真菌在PDA培养基中表现最好,可溶性淀粉为最佳碳源,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佳碳氮比为30:1,最佳pH值为7,最佳培养温度为20~25 ℃.

    油橄榄病原真菌培养基分生孢子

    铺设反光膜和林下种草对山地油橄榄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白蕾杨斌金辉亮滕保琴...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陇南山地油橄榄种植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铺设反光膜和林下种草两种模式,研究其对油橄榄树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以期有效提升山地栽培油橄榄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1)铺设反光膜主要补充下层和中层PAR,在树冠内PAR值表现为铺设反光膜>CK>林下种草,铺设反光膜分别比CK和林下种草提高了31.73%和66.75%.(2)林下种草对树冠上层的PAR影响有限,在光照弱和光照中时,随着冠层的升高林下种草的PAR降低幅度越小;在光照强时主要削弱中层PAR(45.32%).(3)铺设反光膜对陇南山地油橄榄园PAR有明显的补充作用,冠层越低补光作用越明显.在有山体遮挡的情况下,铺设反光膜的PAR略高于对照,但较无遮挡时作用有所降低.

    油橄榄反光膜林下种草光合有效辐射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省柏木潜在适生区预测

    刘朔兰立达尹忠潘业田...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柏木在四川省潜在分布特征,该研究以2012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中优势树种柏木的样地坐标为样本点,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气候、土壤及地形等环境因子,对四川省内柏木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AUC平均值为0.916,对四川省柏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非常好;(2)影响四川省柏木潜在适生区范围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等温性、土壤pH值(0-30 cm),3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7.1%;(3)四川省柏木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主要为四川东部,总的潜在适生区面积117 180 km2,占四川省国土总面积24.24%,其中,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占总的潜在适生区面积14.12%;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周低山丘陵区以及盆东平行岭谷区,占42.22%;低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盆周低中山区,占43.67%.该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省柏木区划规划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柏木MaxEnt模型潜在适生区四川省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木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分析

    宣小平曹宗英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乔木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分析了该保护区乔木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及碳储量.结果表明:(1)保护区乔木林平均生物量和碳密度分别为127.67 Mg·hm-2和62.48 Mg C·hm-2,总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2 336.53×104 Mg·hm-2和1 143.58× 104 Mg C;(2)保护区主要优势树种云杉和圆柏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分别为140.70 Mg·hm-2和89.57 Mg·hm-2,碳密度分别为68.94 Mg C·hm-2和43.42 Mg C·hm-2,森林碳储量分别为947.04×104 Mg C和118.73×104 Mg C,分别占保护区总森林碳储量的82.81%和10.38%,其他树种组分布面积和碳储量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对认识祁连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减少区域碳收支评价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意义.

    生物量碳密度碳储量乔木林祁连山

    甘肃兴隆山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

    仲怡铭陈徵尼王依瑞丁爱强...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兴隆山地区植被演化规律,指导该地区合理开发和保护植被资源,本研究选用兴隆山地区1980-2020年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影像数据,分析该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兴隆山1980-2020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向好发展,时空变化明显.时间变化上,该地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低植被覆盖区逐渐发展为高植被覆盖区和中高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逐渐增大,分别由1980年的55.78 km2、54.90 km2增长为2020年的141.33km2、87.81 km2;空间变化上,高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兴隆山地区的东北方向,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方向.经过封山育林保护林草资源,兴隆山地区植被恢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兴隆山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基于MaxEnt模型的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数据对四川牡丹潜在适生区域预测的影响

    张蜀豫李陈张炎周
    49-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MaxEnt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物种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以四川牡丹为例,设置不同的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数据,构建四川牡丹适生区预测模型,通过对适生区预测结果的空间和概率分布差异分析,探讨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数据对MaxEnt模型适生区预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形因子对适生区的预测结果严重泛化,气候因子的预测效果则较好,是影响四川牡丹分布的重要环境要素;物种分布数据所蕴含的信息量会造成适生区预测结果的差异.在构建MaxEnt模型预测物种适生区时,需要考虑物种的生态需求,分析环境变量和物种分布数据对预测结果产生的影响,选择影响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和尽量全面反映物种分布信息的分布数据.

    MaxEnt模型环境变量物种分布适生区预测

    不同嫁接方法对苦槠接穗成活率与新梢生长的影响

    李毅
    56-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苦槠嫁接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以2年生普通苦槠实生苗为砧木,通过截顶接穗楔接法、干侧芽贴法、侧枝芽贴法嫁接10个苦槠无性系,分析不同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和新稍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嫁接处理的接穗成活率,砧木截顶接穗楔接法(86.06%)>砧木干侧芽贴法(74.93%)>砧木侧枝芽贴法(72.47%),砧木截顶接穗楔接法的接穗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同无性系嫁接成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JO19、GZ18、JO07、JO21、GZ06、GZ11、JO15、GZ30、JO01、GZ08,其中JO19(82.23%)最高,其次为GZ18(79.32%),均显著高于GZ08(71.40%)(p<0.05).从不同嫁接处理接穗新梢生长量来看,砧木侧枝芽贴法(37.64 cm)>砧木干侧芽贴法(36.71 cm)>砧木截顶接穗楔接法(32.81 cm),砧木侧枝芽贴法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不同无性系接穗新梢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GZ08、JO01、JO15、GZ11、JO19、JO07、GZ18、JO21、GZ06、GZ30,其中,GZ08(38.78 cm)最高,显著高于GZ30(32.83 cm)(p<0.05).因此,苦槠嫁接无性系接穗苗时,为提高成活率,应优先考虑采用砧木截顶接穗楔接法嫁接;为提高新稍生长量,应优先考虑采用砧木侧枝芽贴法嫁接,以提高苗木质量和繁育效率.

    苦槠无性系嫁接成活率新稍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