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黄高宝

双月刊

1003-4315

gsauxb@gsau.edu.cn

0931-763114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草业科学、兽医、农学、林学、园艺、资源环境、仪器科学、机电工程、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本刊每4期正刊,此外,每年还面向社科和行政、教学管理办1-2期增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南部地区中华松针蚧的发生规律及其天敌种类

    李丹春付作霖刘锦乾张文宇...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华松针蚧M.sinensis各虫态在甘肃南部的发生时间、生活习性、各龄期形态变化及天敌昆虫种类,为有效监测中华松针蚧种群动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的分布现状,选择甘肃南部小陇山林区、康县林区、白龙江林区3个油松生长监测样地,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及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该虫初孵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1龄若虫后期开始形成黑色介壳,2龄若虫在介壳内越冬后为3龄若虫.3龄雄若虫从蚧壳爬出后爬向树干基部的树皮层内,经过化蛹,羽化为雄成虫,3龄雌若虫在蚧壳内羽化为雌成虫.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均为1年发生1代,其初孵若虫在以上3个林区出现的时期分别为5月中旬、下旬及 6月上旬;且均以 2龄若虫进行越冬.甘肃南部林区中华松针蚧的天敌昆虫有松蚧益蛉Sympherobius matsucocciphagus、卫松褐蛉Sympherobius.weisong、牯蛉草蛉Chrysopa kulingensis、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双七瓢虫 Coccinula quatuordecimpustulata、红环瓢虫 Rodolia limbata、十二斑和瓢虫Synharmonia bissexnotata及大黑蚂蚁Polyrhachis vicina 8种天敌.[结论]通过系统描述中华松针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变化及发育过程,持续拍摄获得特别是初孵若虫及雌成虫显露、交尾和产卵等形态特征图,为该蚧虫的野外快速准确识别、虫口调查、预测预报及检验检疫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中华松针蚧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天敌发生规律

    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东保柱张宝龙郑成忠周洪友...
    188-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燕麦(Avena sativa)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应用于燕麦田提供依据.[方法]用扩增子测序评价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燕麦田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施用二甲戊灵30 d后土壤微生物观察到的物种(Observed species)、Chao1、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用多重响应排列程序、相似性分析和置换多元方差分析3种方法对测序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二甲戊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试验点,二甲戊灵施用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明显降低;在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试验田,二甲戊灵施用后真菌出壳多孢菌属(Stagonosporopsis)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显著降低,镰刀菌属(Fusarium)和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内微生物种群丰度显著升高.[结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出壳多孢菌(Stagonosporopsis)、镰刀菌属(Fusarium)和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内微生物对二甲戊灵相对敏感,但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浮剂不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

    二甲戊灵燕麦杂草扩增子测序土壤微生物群落

    两种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菌抑菌增效作用评价

    王存颖梁巧兰魏列新蔺珂...
    195-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矿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黄瓜子叶法及喷雾法测定了氧化亚铜、石硫合剂分别与3种化学农药混配对百合灰霉菌的抑菌增效作用、离体防效、室内盆栽防效及持效期和对百合的安全性.[结果]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及混配剂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抑菌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99.90 µg/mL、105.58 µg/mL,CTC分别为130.65、122.28,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混配剂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以9∶1混配时对百合灰霉病的防效最好,保护作用防效为87.01%,治疗作用防效为81.81%,室内盆栽防效测定表明第7 天防效最大,为76.18%,持效期为7 d.[结论]试验所选药剂对兰州百合安全,86.2%氧化亚铜WP∶70%噁霉灵SP(9∶1)混剂防效高于单剂防效,而29%石硫合剂AS∶75%百菌清WP(9∶1)混剂的防效则低于其单剂防效.

    矿物源农药混配百合灰霉病抑菌增效作用持效期安全性

    裸果木对模拟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张婷魏振艳黄海霞齐建伟...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裸果木幼苗叶片对PEG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为揭示裸果木抗旱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裸果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5%,10%,15%,20%)的PEG-6000分别处理8 h和24 h,测定叶片的部分水分生理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在PEG胁迫下,裸果木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在胁迫24 h时,随PEG浓度增大,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呈现先显著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EG胁迫时呈波动变化,但胁迫24 h时达到最大值.丙二醛(MDA)含量随着PEG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胁迫24 h时,所有处理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氢含量在PEG胁迫8 h和24 h时均较对照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对8 h和24 h的PEG胁迫响应均达显著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强.[结论]PEG渗透胁迫24 h对裸果木幼苗造成明显的过氧化伤害,增加叶片束缚水比例,主动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SOD、CAT、APX和POD酶活性是裸果木适应渗透胁迫的主要方式.

    裸果木幼苗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PEG胁迫

    克里雅河流域三生空间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

    木尔阿地力·阿不力孜师庆东祖拜代·木依布拉史浩伯...
    21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转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1990、2000、2010、2020 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克里雅河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功能空间相互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结果]1990~2020 年,克里雅河流域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增加,而生态空间减少,土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表现为草地生态用地与其他生态用地之间的转化和其他生态用地与农业生产用地之间的转化;1990~2020 年,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变化较大是中游和下游区;1990~2020 年,其他生态用地转化为草地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是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二者贡献率达97.28%;相反,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和水域生态用地向其他生态用地的转入是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三者贡献率达负的98.50%.人口与经济因素、农业发展因素是克里雅河流域三生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虽有所好转,但生态环境问题依旧突出,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及水域生态用地的治理与保护.

    三生空间克里雅河流域生态环境效应驱动力分析

    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分析及县域分布

    刘珅刘一心王海燕迟茹飞...
    22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县域分布格局,确定热点地区,绘制以行政单位为基础的专题图,总结和分析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生长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野外调查法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确定悬钩子属植物的种类、生境、观赏特性和空间分布;以行政县(区)为单位,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绘制县域水平分布图;使用Dobson筛除算法筛选其植物分布热点县(包括县级市和区).[结果]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共计36种10变种.广泛分布于海拔500~2 999 m,最宜海拔1 500~1 999 m.分布热点区域为8个县(区),南坡以宁陕、石泉为核心,北坡以太白为核心.分化强度与物种密度呈高相关,分布趋势为沿海拔较高的山区向海拔较低的山区逐渐递减;数量在研究区中部地区两侧方向上呈现阶梯形减少的趋势.[结论]1)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种类繁多,生活型多样,花色、果色丰富,主要观赏季节为夏季.2)物种分化强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陕西秦岭悬钩子属植物空间区域格局与山脉海拔高度密切相关.3)陕西秦岭地区气候和地形条件共同影响悬钩子属植物的县域分布格局和分化强度..

    陕西秦岭悬钩子属资源分析物种分布

    宁夏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对气候因素的响应

    王得梅周冬梅方书敏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植被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部分,通过研究宁夏植被覆盖的大小以期为区域的生态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1~2021年MODIS-NDVI数据集、气象数据,用最大值合成法、均值法、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分析宁夏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探讨植被时空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2001~2021年宁夏植被覆盖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长速率为0.001 4,夏季NDVI的变化速率为0.002 4,植被改善较明显.从空间上看,2001~2021年南部地区植被显著增加,占总面积的27.75%,在中部地区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占总面积的39.21%,而北部地区植被覆盖显著减少,面积占比较小.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北部地区植被覆盖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结论]2001~2021年间宁夏植被覆盖状况呈现逐步变好的趋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这与研究区域近20 a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植被归一化指数植被变化气候因子相关性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特征分析

    刘兴明常亚鹏汪红赵传燕...
    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GIS和RS技术,量化分析研究区大熊猫的生境特征.[方法]通过大熊猫痕迹点与研究区地形因子、植被类型、主食竹和河流分布图叠加,得出大熊猫分布区与物理环境因素和生物环境因素的关系.将居民点进行缓冲分析,与大熊猫痕迹点叠加,分析大熊猫与人类活动因素(居民点)的关系.[结果]研究得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活动范围多在海拔1 600~2 900 m之间,痕迹点在坡度较缓(<5°)和无坡向的区域出现较多,生境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针阔叶混交林,该类型占全区域总面积的30.09%,主食竹为缺苞箭竹和青川箭竹.92.14%的痕迹点落在距水源地700 m以内的范围中,明显回避有干扰的区域,远离居民点(>3 500 m的缓冲区).[结论]研究结果为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大熊猫痕迹点叠加分析

    兰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

    王鹏凯刘学录高敏郁文婷...
    253-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确定兰州市景观格局的最适合粒度,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识别与划分土地利用斑块;等权叠加单因子影响因素并使用夜间灯光数据叠加修正确定综合生态贡献斑块;采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在景观水平上确定并分析21个景观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程度.[结果]景观格局指数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大体呈现3种趋势:1)效应曲线与函数拟合度高,无明显拐点.2)效应曲线增幅较缓,存在明显拐点.3)效应曲线变化幅度强烈,但整体变化趋于增长或下降,存在明显拐点.[结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型斑块和生态贡献等级斑块的第一尺度域分别为80~120 m和50~160 m.综合分析得出适合兰州市景观分析的粒度为80 m.

    景观格局粒度生态安全格局土地利用生态贡献

    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高敏刘学录郁文婷张新宇...
    263-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识别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等级及其空间分布,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化模型法与NPP定量指标法,完成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评价,形成不同重要性等级分区.[结果]庄浪河流域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占总面积的52.56%,集中分布在流域上游生态极重要区和流域下游生态极敏感区,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和水土保持为主导;生态敏感性类型以极敏感为主,土地沙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结论]庄浪河流域的生态敏感性极高,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极重要,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国土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为耕地、建设用地从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有序退出;生态修复的重点在于避免土地利用引起的土地沙化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庄浪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