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王恒炜

月刊

1001-1463

gsbianjibu@163.com;gsbianjibu@126.com

0931-7614994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甘肃农业科技/Journal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及可读性,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果蔬汁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蕊袁晶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功效。利用益生菌发酵果蔬汁,可提高果蔬利用率,增强果蔬功能性,已成为果蔬深加工行业的研究热点。概述了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果蔬汁发酵中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发酵果蔬汁研究提供参考。

    益生菌生理功能果蔬汁发酵应用

    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

    郑琪郭怀亮李娜刘愈之...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既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涵。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确保平凉市粮食安全,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有效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平凉市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并对今后平凉市推进粮食安全工作进行了展望。

    粮食安全种业振兴高标准农田技术创新平凉市

    中药材轮作栽培的机理及模式研究进展

    焦旭升魏春雷杨春王琼...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甘肃省人工栽培中药材面积也随之扩大,但由于道地产区土地面积有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重的连作障碍。轮作是克服或减轻中药材连作障碍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有效改善药田土壤质量,抑制病害的发生,提高中药材产量与品质,缓解粮药争地的矛盾。从中药材连作障碍中存在的化感自毒、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改变、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出发,分析了轮作对连作障碍消减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常见中药材与各种作物轮作模式及特点,以期为中药材栽培中实行合理轮作提供参考。

    中药材连作障碍轮作机制栽培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东数西算"赋能甘肃省数字乡村发展研究

    杨子晗王思博慕钰文苗婷...
    410-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了"东数西算"赋能甘肃省数字乡村发展问题。针对"东数西算"赋能甘肃省数字乡村发展中存在的数字农业发展总体滞后、乡村数字化治理缺乏整体规划和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建议利用"东数西算"项目建立数字化平台,促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现高效能数字乡村治理,多措并举吸引和保留高质量数字人才,推动甘肃省农业和乡村的现代化发展。

    "东数西算"乡村振兴数字经济

    辣椒果胶裂解酶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赵铮史帅朋石明军魏兵强...
    415-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辣椒果胶裂解酶(Pectin lyase like,PLL)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理化结构及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以期为全面鉴定和认识辣椒CaPLLs基因家族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研究基础。利用全基因组扫描方法和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辣椒CaPLLs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在辣椒参考基因组的 9 条染色体上共鉴定出 28个CaPLLs基因家族成员,且分别隶属于 5 个亚族;CaPLLs家族成员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介于 183~762 aa,分子量范围为 19。65~84。31 kDa,等电点范围为 5。39~9。44。保守基序及结构域分析表明,CaPLLs家族成员共有 10 个保守基序,所有成员均含有Pec_lyase_C结构域。有多种与激素、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CaPLL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中。由此可见,这 28 个CaPLLs基因家族成员同一亚家族基因之间高度保守。

    辣椒果胶裂解酶基因家庭生物信息学

    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选育报告

    张巧霞郑富国白光庭奚海航...
    42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丰富甘肃省内高海拔旱作区适种玉米品种,以自育自交系LKM66 为母本、LKF5-1 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 12 号。2021-2022 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2 a 10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1 4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 3 号增产 5。25%。2022 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生产试验,5 点(次)平均折合产量 11 886。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 3 号增产 6。57%。该品种株高 260。5 cm,穗位高 90。9 cm。穗长 19。5 cm,穗行数 14~16 行。籽粒半马齿型,百粒重 33。1 g。籽粒含蛋白质 101。0 g/kg、粗淀粉 696。7 g/kg、粗脂肪 51。8 g/kg、赖氨酸 2。9 g/kg,容重 756 g/L。具有活秆成熟、籽粒大、品质好、稳产性较好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早熟玉米生产区种植。

    玉米早熟亚盛12号稳产性

    蚕豆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初报

    胡双明敏玉霞柳慧玲
    425-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筛选出适宜种植的蚕豆新品种,对助推蚕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潭当地常年种植的马牙蚕豆为对照,对引进的 5 个蚕豆新品种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临蚕 10 号和青海13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马牙蚕豆,折合产量分别为 5 962。98、5 437。62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马牙蚕豆增产 13。85%、3。82%,可在临潭县进一步种植。而青蚕 14 号由于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能量总体含量较高,可作为专用型品种在临潭县应用。

    蚕豆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综合评价

    王文奎张海强焦智辉王雯...
    429-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稳产性及丰产性,以期为该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 10 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参试各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特征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强盛 399、伊丹 131、金穗 1915 折合产量高,分别为 11 850。1、11 605。0、11 411。9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 702 分别增产 14。54%、12。17%、10。30%;并单 39、丰田 101、敦玉 9 号折合产量较低,分别较对照品种金穗702 减产3。76%、10。86%、30。76%。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参试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产量结果表明,强盛 399、金穗 306、伊丹 131、金穗 702 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同时表现出静态稳定性高、品质优异、生态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适用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建议予以推广。金穗1915、FT806、强盛 388 综合评价居中,建议继续引种观察。敦玉 9 号、丰田 101、并单 39 号综合评价较差,建议淘汰。

    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综合评价指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李百云许泽华郭鑫年周涛...
    434-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 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 0。83 g/kg和 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 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 19。62 mg/kg和 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 3~4 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 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 3。13 mg/kg,不足 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19。09 g/kg和 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 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土壤养分生态类型区土壤类型比较宁夏

    高原夏秋胡萝卜营养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杨永岗张化生赵晓琴
    44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原夏秋胡萝卜未先期抽薹植株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耐或易先期抽薹的 3 个胡萝卜品种为试材,采用连续 2a的高原夏秋露地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品种高原夏秋胡萝卜的茎叶与肉质根的鲜重、干重及库活性。结果表明,3 个高原夏秋胡萝卜品种随生育进程茎叶和肉质根的鲜重、干重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叶片迅速生长期,耐抽薹胡萝卜品种茎叶与肉质根的干重显著高于易抽薹品种;在高原夏季长日照条件下,耐抽薹胡萝卜品种的库活性显著高于易抽薹品种,较强的库活性可能是胡萝卜不易发生先期抽薹的内因之一。

    高原夏秋胡萝卜营养生长库活性发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