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部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部中医药
西部中医药

潘文

月刊

1004-6852

gszyyk@126.com,panwen25@yahoo.com.cn

0931-2337364

730050

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18号

西部中医药/Journal 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88年。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主办。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曾在首届中国中医优秀期刊评选中,荣获优秀期刊三等奖。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继承发扬祖国中医药学传统,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传播中医药信息,反应最新研究动态,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循证实践指南

    秦晓宽孙凯徐卫国高景华...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绝大部分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方法:组建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专家共识确定指南需解决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分级.结果:指南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涉及身痛逐瘀汤、肾着汤、四妙散、独活寄生汤、腰痹通胶囊、腰痛宁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手法、针刀、针刺、电针、中医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牵引等.结论:这是第一部严格按照国内外规范采用GRADE方法制订的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循证指南,希望指南中推荐意见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更好地照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循证实践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中西医结合

    温通针法联合补益肝肾方对急性加重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崔丽原理马莹杨波...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通针法联合补益肝肾方对急性加重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加重期KOA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温通针组、联合组各50例,温通针组患者给予温通针法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温通针法联合补益肝肾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Lysholm指数、膝关节活动度、骨代谢指标[骨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骨钙素(osteocalcin,OC)、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F-kappaB ligand,RANKL)]、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及COMP、RANKL水平与MMP-3、TNF-α、IL-1β、COX-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温通针组治疗后(P<0.05),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及OPG、O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温通针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高于温通针组的84.00%(42/50)(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补益肝肾方可有效改善急性加重期KOA患者骨代谢指标,降低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提升Lysholm、膝关节活动度,效果优于单用温通针法.

    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骨代谢指标炎症因子温通针法补益肝肾方

    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鉴别与研究

    黄义纯谭本仁李晓华陈华龙...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红外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二者质量差异.方法:观察两种土茯苓性状鉴别、横切面鉴别、水试鉴别、粉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红外色谱,并采用HPLC法测定落新妇苷含量.结果:土茯苓与红色木质土茯苓的性状和显微鉴别有明显不同;水试鉴别显示土茯苓水溶液始终透明,红色木质土茯苓水溶液始终浑浊不透明;两者薄层色谱、红外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土茯苓断面色泽深,淀粉粒较少,水浸液黏性稍差,落新妇苷含量较高,与红色木质土茯苓比较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对土茯苓质量评价有一定参考作用.

    土茯苓红色木质土茯苓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开心散治疗抑郁症与抑郁合并心肌梗死差异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关键靶点验证

    李夏王元博李欣胡园...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开心散治疗抑郁症和抑郁症合并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传导通路和作用机制的异同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基于公共数据库结合ADME算法筛选开心散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筛选抑郁症和MI及其共病靶点;利用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核心靶基因导入基因功能注释数据库(the 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DAVID)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靶点相关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药物成分血脑屏障通过性,并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建立抑郁症体外模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对关键蛋白表达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抑郁症与MI共同靶点28个;开心散主要成分30种,治疗抑郁症潜在靶点36个,其中关键靶点为Akt1、TNF、MAPK8、JUN、PTGS2、IL1B、IFNG、GSK3B、NOS2、DRD1等;开心散治疗抑郁症合并MI的主要成分14种,共同作用关键靶点为Akt1、TNF、IL1B、GSK3B、NOS2、BAX、NR3C2、NOS3、ESR1、ADRB1;开心散治疗抑郁症的成分较治疗抑郁症合并MI共同成分具有更强的血脑屏障通过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作用于Akt1靶点,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体外实验证实山柰酚可上调抑郁模型细胞Akt1蛋白表达.结论:开心散治疗抑郁症和抑郁症合并MI成分和靶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体现"异病同治"的特点,且其治疗抑郁症主要侧重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验证实验证实开心散对于治疗抑郁症和抑郁症合并MI具有有效性.

    抑郁症抑郁症合并心肌梗死开心散网络药理学

    温针灸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神经递质和IK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石红杜晓楠牛向宝赵若男...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对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神经递质和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F-κB,IKB)/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各14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大鼠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及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不进行CCA及SCA结扎术,直接缝合,其余各组进行CCA及SCA结扎建立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进行干预;药物组给予盐酸氯桂利嗪治疗;普通针刺组在药物组基础上于"风池""率谷""百会"穴进行普通针刺;温针灸组在药物组基础上于"风池""率谷""百会"穴进行温针灸.干预结束后,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前庭神经核血流量下降率;应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各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淋巴细胞因子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B cell lymphama,Bcl-2)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KB mRNA、NF-κB mRNA及IKB、NF-κB p65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神经递质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大鼠治疗后右侧前庭神经血流下降率、前庭神经核AI均降低(P<0.05),温针灸组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大鼠前庭神经核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温针灸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P<0.05),Bcl-2蛋白表达高于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大鼠海马区与大脑皮质中乙酰胆碱酶、谷氨酸浓度降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P<0.05),温针灸组乙酰胆碱酶、谷氨酸浓度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5-羟色胺、γ-氨基丁酸高于药物组和普通针刺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大鼠脑组织中IKB、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温针灸组低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温针灸能够改善后循环缺血眩晕大鼠眩晕症状,降低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神经递质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KB/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眩晕后循环缺血神经递质温针灸大鼠

    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预防作用

    王欣吴银瓶鞠洋孟璇...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acanthopanax giraldii leaves extract,AGL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3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片组(0.04 g/kg)及AGLE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每组23只,采用插线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tetry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Longa法观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光镜下观察缺血侧大脑皮层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行为指标评分、脑梗死范围、NOS活性及NO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侧大脑皮层出现神经元结构不清,神经细胞肿胀,核固缩、溶解、破裂或消失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AGLE各剂量组大鼠行为指标评分、脑梗死范围、NOS活性及NO含量均降低(P<0.01).与银杏叶片组比较,AGLE低剂量组改善大鼠行为指标评分更明显(P<0.01).AGLE各剂量组脑梗死范围、NOS活性及NO含量与银杏叶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L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中NOS活性及NO含量有关.

    局灶性脑缺血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红毛五加叶水提取物大鼠

    "相恶"配伍黄芩生姜对湿热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虎勤邓婕杨志军张瑞欣...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黄芩与生姜配伍前后对湿热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探究两药"相恶"内涵.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组,不同配比黄芩生姜组(1∶1及2∶1),每组10只.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大鼠胃肠湿热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7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取材后,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各组大鼠胃、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情况;计算大鼠胃内残留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胃及结肠组织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等胃肠激素含量.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组、黄芩生姜1∶1组大鼠胃残留率降低(P<0.05),黄芩水煎液及黄芩生姜1∶1水煎液可下调模型大鼠血清NO、TNF-α表达水平,上调IL-10表达水平(均P<0.05),黄芩生姜1∶1水煎液可降低模型大鼠胃及结肠组织VIP、SS含量,升高SP、GAS含量(均P<0.05);与黄芩水煎液及黄芩生姜1∶1水煎液比较,黄芩生姜2∶1水煎液下调血清NO、胃及结肠组织VIP、SP水平,上调结肠组织CAS水平不明显(P>0.05).结论:黄芩水煎液、黄芩生姜1∶1水煎液能改善湿热大鼠胃肠功能状态,主要通过调节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发挥作用,且黄芩生姜2∶1配伍时,两药相恶减效,清热燥湿作用减弱.

    胃肠功能湿热型黄芩生姜配伍大鼠

    李应存教授运用调肝补肾法论治肝肾型虚劳经验

    刘馨遥田云梦梁永瑞顾晓霞...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典型病例从虚劳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入手介绍李应存教授运用调肝补肾法论治肝肾型虚劳病的经验.李应存教授认为虚劳病的发生与五脏密切相关,应首重五脏,其中又以肝肾为先,治法主张润血以舒肝郁,填补以实肾下,选方以敦煌肝肾病医方为主,注重补益,药物组成以甘味药居多,配以酸、苦、咸味药,旨在阴阳调和,化阴扶正.

    虚劳病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肝肾敦煌古医方敦煌牛膝酒方

    李盛华教授应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经验总结

    邢涛王志勇付志斌张应拴...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盛华教授运用陇中正骨手法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经验,李盛华教授认为陇中正骨流派手法特点为"便、捷、巧、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视病症、摸法为先,巧用手技、注重固定,三期用药、功法配合,全程护理、调养身心"的骨伤科治疗和康复理念.李盛华教授将传统手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提出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以手法为主,精准治疗;并将个性化治疗及快速康复理念引入到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法治疗中,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名医经验李盛华

    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探讨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

    姚兴璋董春璇蒋振兴李兴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皮瓣坏死与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络以辛为泄"与皮瓣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对与皮瓣微循环障碍类的靶向治疗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络以辛为泄"理论的消肿止痛合剂治疗皮瓣术后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提出消肿止痛合剂能够促进皮瓣血管再生,改善皮瓣微循环障碍,提高皮瓣成活率,方中药物以活血药为主,大多以"辛"味药为主,并从"络以辛为泄"理论出发揭示了消肿止痛合剂在改善皮瓣移植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机制,运用络病理论研究皮瓣微循环障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是皮瓣微循环障碍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皮瓣移植络病学微循环障碍消肿止痛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