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李金田

双月刊

1003-8450

gszyxyxb@163.com

0931-8765458

730000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1984年创刊,1987年批准为正式出版发行刊物,为季刊,限国内发行,199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突出中医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反映中医药学界的医疗,科研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医院校师生、广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杨春荣余欣慧程红储继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3~4周龄雌性SD大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骨髓核细胞,收集培养7 d的细胞,分别通过双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EPCs表面标志物等方法,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为大鼠骨髓来源EPCs.制备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5%,10%,15%,20%)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的大鼠骨髓来源EPCs的增殖率;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大鼠骨髓来源EPCs的迁移能力.结果 经双荧光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细胞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荧光染色呈双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后,EPCs特异性表面抗原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34、CD13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染色均呈阳性,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4.7%,93.8%,98.8%,提示培养的细胞为EPCs.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经不同浓度的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干预培养后,5%,10%,15%浓度含药血清可促进大鼠骨髓源性EPCs增殖,其中10%浓度含药血清作用48 h的细胞增殖率最高(50.34%);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每高倍镜视野下对照组及含药血清组(10%)EPCs平均迁移细胞数分别为(51.0±7.94),(105.5±15.22)个,与对照组比较,含药血清组(10%)EPCs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 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可增强大鼠骨髓源性EP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且10%浓度作用48 h EPCs的增殖率最高.

    补肾安胎冲剂含药血清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大鼠实验研究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六味安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孙佳李伟余秋香李思雨...
    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六味安消颗粒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六味安消颗粒的化学成分,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六味安消颗粒中各药物的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检索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采用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Gene-Cards、DrugBank数据库检索FC疾病靶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获得六味安消颗粒治疗F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分析其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利用AutodockVina.2.0对获得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六味安消颗粒中共鉴定出化学成分61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山柰酚、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大黄酸、异土木香内酯、鞣花酸、芦荟大黄素可能通过细胞肿瘤抗原(TP5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等核心靶点,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FC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证实上述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均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 该研究初步阐明了六味安消颗粒治疗FC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功能性便秘六味安消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物质基础作用机制

    胃癌相关血浆环状RNA的筛选及其母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杨伟林苏嵘谢富佳李德红...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胃癌相关血浆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基因,验证初筛circRN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母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ircRNA基因芯片技术,获取circRNA在胃癌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浆中的表达谱,筛选出胃癌患者与正常体检者之间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circRNA;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候选circRNA基因,分析前10个circRNA对应母基因中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倍数大于2倍的母基因[睾丸表达10基因(TEX10)、硫酸肝素蛋白多糖2(HSPG2)、微管蛋白ε和δ复合物1(TEDC1)、整合素亚单位β4(ITGB4)、ADP核糖基化因子GTPase激活蛋白1(ARFG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不同增殖阶段、不同分化程度、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同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病理组织亚型患者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结果 通过分析胃癌患者血浆相关circRNA表达谱,共发现566种circRNA在胃癌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8种circRNA表达水平差异超过2倍.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选得到20个候选circRNA基因.母基因TEX10、HSPG2、TEDC1、ITGB4、ARFGAP1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上调表达(P<0.001),在不同增殖阶段、不同分化程度、有无Hp感染、不同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病理组织亚型患者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胃癌相关血浆circRNA表达谱,并初步筛选出在胃癌患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20个circRNA基因;血浆中升高的 hsa_circ_0087773、hsa_circ_0010697、hsa_circ_0033634、hsa_circ_0045686、hsa_circ_0061150 所对应的母基因TEX10、HSPG2、TEDC1、ITGB4、ARFGAP1在胃癌组织中亦上调表达,这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胃癌环状RNA表达谱母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从"理、法、方、穴、术"层面探讨郑氏针法在风湿类疾病中的诊疗特色

    张小娜杜小正刘莉梅李福欣...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氏针法学术流派认为风湿类疾病属肢体经络系疾病,病位多在筋骨关节,发病多由于正虚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害人体.特从痹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选穴等方面对郑氏针法学术流派的理、法、方、穴、术一体化独特诊疗方案进行深层次分析,总结其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临床特色(即全面分析为纲领,辨证论治为关键;补虚培元为核心,舒筋利节为主线;通经活络为基调,家传秘方定腧穴;多法揣穴求精准,穴少力专少痛苦;手法细腻重操作,守气为核调气机),从而为临床治疗风湿类疾病提供更多指导.

    风湿类疾病痹病郑氏针法诊疗特色

    王东生教授经方治疗偏头痛临床经验总结

    薛丽君王鳕王东生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王东生教授采用经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其认为,偏头痛常因精神紧张、抑郁、焦虑、烦躁、愤怒等情志不畅后诱发,临床多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脉弦等少阳证证候,故主要从少阳论治偏头痛,并根据大便便质,将其分为少阳证、少阳阳明合病证、少阳太阴合病证3个证型;治疗时重视头痛专药及其用量,并随证加减用药,同时亦重视服药后调摄护理,只要辨证准确,依法论治,收效迅捷.附典型病案2则以验证.

    偏头痛经方少阳证少阳阳明证少阳太阴证临床经验王东生

    张念志教授以肺痹论治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经验

    吕园园张念志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张念志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其认为,应从肺痹论治CTD-ILD,肺痹是由五体痹病久不愈、邪气内舍所致,该病病机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中虚和瘀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气阴两虚为致病之本,应将益气养阴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并随着疾病分期加用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之剂,随症加减,常取得良好的疗效.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肺痹气阴两虚临床经验张念志

    王小荣副教授基于"命门"学说辨治痹病经验撷要

    马秀兰李润法李敏李凤...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并总结王小荣副教授基于"命门"学说辨治痹病的经验.其认为,痹病发病以"命门"虚损为根本,外邪侵袭、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血不足是发病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其强调治疗痹病宜固本与祛邪相结合,固本应以温养"命门"为主,兼顾补肾精、益脾胃、养肝血,祛邪以祛风散寒除湿为主,提出了基于"命门"学说辨治痹病的治疗思路,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附典型病案1则以验证.

    痹病"命门"学说辨证施治临床经验王小荣

    化学计量学分析党参中金属元素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高国莹姚晓玲马春旭周德来...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党参中20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对党参潜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党参药材采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利用ICP-MS测定党参中20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方法对不同产地党参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进行差异性分析,通过计算每日最大可耐受摄入量(EDI)、靶标危害系数(THQ)、危险指数(H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所测党参样品中,2批重金属砷超标,2批重金属镉超标;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20种元素中,铝、钒、铁、钴、铅、钾、铊、钙、铜、锰、硒、锶、镁等13种元素是区别不同产地党参样品的差异标志物.同时,健康风险评估模型EDI、THQ、HI结果显示,36批党参样品对人体健康不存在致癌风险.结论 党参对人体健康不存在致癌风险,但重金属超标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党参的种植、加工环节,以提高党参用药安全.

    党参重金属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风险评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夏枯草-猫爪草药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李鸣付黎韵闫凯马重阳...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夏枯草-猫爪草药对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夏枯草-猫爪草药对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筛选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相互映射取交集得夏枯草-猫爪草药对治疗HT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CB-DOCK在线平台对关键活性成分和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药物活性成分23个,对应靶点197个,疾病靶点335个,二者交集靶点38个.GO富集发现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T细胞活化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辅助细胞17(Th17)分化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及木犀草素与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a(NFKBIA)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夏枯草-猫爪草药对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及木犀草素作用于NFKBIA等靶点来调控Th17细胞分化和激活,从而发挥治疗HT的作用.

    桥本氏甲状腺炎夏枯草猫爪草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物质基础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血脉通2号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

    张卫东赵权张琪廉源沛...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加味血脉通2号颗粒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而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研究整合数据库(TCMID)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加味血脉通2号颗粒相关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查找与AS相关的靶点,并将二者靶点通过基因标准化后进行映射;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40个,成分相关靶点943个,AS疾病靶点2157个,药物-疾病的交集靶点389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291个,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943个、细胞组成(CC)条目98个、分子功能(MF)条目250个,主要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分解、酶结合、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49条,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癌症、肿瘤坏死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 加味血脉通2号颗粒可能是熊果酸、谷甾醇等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MAPK3、MAPK8、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等多靶点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而治疗AS.

    动脉粥样硬化加味血脉通2号颗粒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