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黄宗理

双月刊

1009-4210

gzg@cdut.edu.cn

028-84078996,84078997

610059

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1号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土地、矿产、海洋、水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经过国家行政机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能强国富民。《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即是一份以刊登这些资源科技管理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它以其科技先进性,内容学术性,成果应用性为特色,力求文字看得懂,技术学得到,经验举措用得上以享读者。重点栏目设有:国土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研究;资源的规划、开发、保护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勘查、预测、研究与国际合作,应用高新技术介绍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旅游交通碳排放测度与旅游经济脱钩分析——以西北五省(区)为例

    樊建强朱茵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北五省(区)为例,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 2010-2022 年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分析其时序特征,运用Tapio脱钩模型测度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和变化趋势,利用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数据,验证二者之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EKC)的存在性,探究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增长间的关系。(1)西北五省(区)旅游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各省(区)年平均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陕西、新疆、甘肃、宁夏、青海。(2)旅游交通碳排放脱钩指数发展状态为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多省(区)以弱脱钩状态为主。(3)旅游交通碳排放和旅游经济之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且脱钩指数与经济发展的"N"型曲线关系相吻合。

    旅游交通碳排放脱钩效应西北五省(区)

    矿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分析

    罗世兴张萌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现矿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了包含 5 个系统 25 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修正的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11-2022 年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改善,但整体水平不高,内部不均衡,呈明显阶段性。初步形成"创新—开放—绿色"引领的发展格局,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五大系统间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前者从初级协调提升到中级协调,后者从濒临失调跃迁至中级协调。矿业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障碍度较大,大中型矿山企业比重、矿业出让收益贡献、绿色矿山比重等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建议补短板与巩强项相结合,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矿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耦合协调障碍度

    流域跨界污染治理的环境政策效应研究

    李佳蔚孙亮高辉
    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河长制为代表的垂直型环境治理政策初步改善了属地内水污染问题,但流域跨界污染仍然是当前中国最突出的环保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因果推断分析框架,以河长制和横向生态补偿两种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三重差分法(DDD)深入考察了水污染密集型产业空间转移的动态及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严重的水污染边界效应,而河长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污染密集型企业的向上迁移,且在引入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后,其对流域跨界污染现象的治理效果更加显著。其作用机制在于,横向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对各级河长的激励和约束,削弱了上下游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的逐底竞争,抑制了其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动机,有利于推动区域间协同治理。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水环境治理政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减排压力更大的地区表现出更好的政策效果。

    流域跨界污染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政府竞争区域协同治理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村宅基地退出风险传导效应评价——以江西赣州大余县为例

    吴泽斌邝晓均谢柳燕杨彩珠...
    3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而这些风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风险传导效应。为了探讨宅基地退出风险之间的传导,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社会、居住、生产 4 个维度识别宅基地退出风险表征,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风险传导模型。以江西赣州大余县为调查区域,在 353 份调查问卷基础上,运用Vensim PLE 仿真软件对宅基地风险传导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假设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宅基地退出风险系统和子系统的风险值均表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应尽早尽快推进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的落实;"家庭经济收入""就业岗位机会帮扶""生活成本承接能力"和"家庭风险承载能力"是传导路径上的关键风险。基于研究结论从风险传导的角度为防范宅基地退出风险、完善宅基地退出制度提出政策建议,为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提供依据。

    系统动力学宅基地退出风险风险传导传导效应大余县

    山区城镇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及驱动特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韦振锋梁珊珊黄群英
    5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同时也给区域的生态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1]。本研究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和数据定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以林地和水域为主要代表因子的生态安全格局在城镇扩张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潜在的影响。研究表明:(1)景观指数值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大致变化特征,在城镇化过程中景观指数与城镇扩张水平呈现出的响应度差异,可以为其他区域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指数的选取提供参考。(2)在不同行政区划下,斑块聚合度的响应程度和相关性最为显著,响应度指数之间的差异表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是从局域到整体的一个渐进过程。(3)分别在两种生态功能区划内,研究城镇扩张对生态安全格局景观指数的影响程度、相关性大小及差异,发现在都市核心污染敏感生态功能区(Ⅱ 1-1)内,PLAND与城镇扩张指数PD-U正相关,LPI也呈现正相关,其分布规律的异质性可能是由于在区域内进行人为干扰增加生态景观造成的。在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区(Ⅱ 1-2)内,因生态管控等原因,市郊的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区成为城镇向郊区扩张的最大阻力,其负相关趋势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城镇扩张生态安全景观格局指数驱动特征重庆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沿线省域物流业面板数据

    贾县民韩倩曹学颖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探究通道物流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对提升通道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结合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物流效率空间非均衡特征及其来源,最终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物流效率的影响因素,揭示同一影响因子不同时期的作用强度差异及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1-2020 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有长期向好趋势,覆盖区与枢纽区的物流效率优于延展带,海南、广西、内蒙古与宁夏的物流业发展状况良好,青海与西藏始终处于末尾,物流效率的发展路径具有"马太效应"。(2)通道沿线省域的物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超变密度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次之,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最小。(3)城镇化水平、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物流效率的核心影响因素,作用强度逐渐下降;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为次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与对外开放程度为一般因素,其作用强度均逐渐增强。

    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Super-SBM空间非均衡性地理探测器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影响力空间格局分析

    李砚忠董媛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为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为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空间格局影响力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等级

    高管持股会促进企业的ESG表现吗?

    陈云桥李梦圆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需要外部监管和内部驱动共同发挥作用。高管持股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来影响ESG表现。本文以 2011-2021 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持股会显著促进企业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管持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慈善捐赠和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样本中,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ESG表现高管持股融资约束慈善捐赠研发投入

    "旱改水"潜力区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

    刘志彬邓云思李长青李军...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旱改水"工程能有效促进耕地占补平衡并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本文旨在通过"旱改水"潜力区适宜性综合评价,识别研究区各乡镇"旱改水"潜力规模,分析其"旱改水"限制性因素。研究方法: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基于 2022 年汉源县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选取地形坡度、水源距离、地块规模、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表层土壤质地 7 项评价指标,构建"旱改水"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区域"旱改水"潜力区适宜性,划分潜力区等级并分析区域"旱改水"障碍因素。研究结果:(1)汉源县耕地"旱改水"高度、中度适宜区规模较小,主要分布在汉源县东南部和北部地区;(2)各个乡镇"旱改水"潜力差异较大,一级潜力区仅有大树镇、宜东镇、皇木镇和坭美彝族乡 4 个乡镇;(3)基于评价因子超出指定范围所带来的限制性进行分析,识别地形坡度、地块规模和土层厚度为研究区域"旱改水"适宜性的障碍因素。研究结论:未来汉源县可通过耕地坡改梯、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质量和连片综合利用细化地块等方式实施"旱改水"规划。

    "旱改水"适宜性评价空间分布障碍因素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与类型划分——以内蒙古为例

    徐彤张毓利刘红伟
    11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文献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以内蒙古为案例地,对全区和各盟市进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和评估。结果表明:(1)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聚焦产业融合、战略融合和技术融合等多维度融合,基于"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指标层"结构,研究构建包含 41 个指标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评价体系;(2)利用属性解析—评价模型绘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评价矩阵,可将其划分为协同融合型、产业滞后型、技术领先型等 8 种类型;(3)内蒙古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属协同融合型,但全区技术融合水平较低,呼和浩特等 4 市属协同融合型,乌海等 5 盟市为传统融合型,通辽和巴彦淖尔 2 市是战略支撑型,乌兰察布市为产业滞后型。

    文旅深度融合评价体系水平测度类型划分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