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血清miR-128-3p和miR-624-5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苗思露杨佑慧钟慧
    753-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微小RNA-128-3p(miR-128-3p)和微小RNA-624-5p(miR-624-5p)水平与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抑郁发作组),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分为轻度组(n=44)、中度组(n=33)和重度组(n=25).另选取102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各组间的基本资料及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与病情程度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首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格特征、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且抑郁发作组患者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8-3p、miR-624-5p水平与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病情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32,r2=0.69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28-3p、miR-624-5p是影响青少年首发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青少年首发抑郁患者血清miR-128-3p、miR-624-5p显著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通过检测上述两种因子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

    青少年首发抑郁miR-128-3pmiR-624-5p病情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N-back范式前额叶皮层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初步观察

    杨道良陈玄玄胡姗姗陈龙云...
    758-762,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对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的N-back表现及相关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并选择22名正常成人作为对照.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定患者抑郁症状,数字N-back测试评估工作记忆,应用fNIRS测量执行N-back任务时额叶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 ①在正确率和反应时间上,负荷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组别和负荷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0-back条件下,MDD患者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与健康成人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1-back和2-back条件下,MDD患者的正确率和反应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DD患者在2-back任务中,背外侧前额叶皮层(通道3、4、5、6、8)和额极皮层(通道47)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的激活明显减少(P<0.05).结论 MDD患者fNIRS实验测试所见证据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额极皮层激活减弱.这一初步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重性抑郁障碍N-back额叶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

    抑郁症患者的中缝核回声与脑血管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陈小玮刘友员徐彩娟唐丽...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中缝核(MidBrain Raphe,MBR)回声与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3年9月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7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MBR回声异常的阳性率的差异,然后分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量表评分与BHI及MBR回声异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基本临床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BHI(0.58±0.09对0.84±0.10,t=-14.86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BR回声减低的阳性率(87.5%对28.6%,x2=27.857,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MBR回声减低随HAMD量表评分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325;P=0.011);而BHI与HAMD量表并无线性相关(r=-0.221;P>0.05).结论 MBR回声减低与HAMD量表存在负相关关系,对于无法完全配合HAMD量表评估的患者,可使用经颅超声检测MBR回声可以作为诊断抑郁症的辅助方法.

    抑郁症中缝核回声BHI脑血管反应性

    抑郁伴失眠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晓勇赵丽花林紫薇赵家龙...
    769-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抑郁伴失眠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抑郁伴失眠患者112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AMD-17评分及PSQI评分分别为(22.16±5.82)分、(15.09±2.35)分,高于对照组的(6.09±0.74)分、(7.13±2.78)分,P<0.05;观察组血清 IL-6、IL-1β、TNF-α 水平分别为(28.95±6.32)pg/mL、(35.82±8.37)pg/mL、(45.69±5.81)pg/mL,高于对照组的(24.17±3.55)pg/mL、(30.29±3.75)pg/mL、(42.37±3.12)pg/mL,P<0.05;其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及血清IL-6、1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伴失眠患者HAMD-17评分与PSQI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伴失眠患者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较高,并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其抑郁症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抑郁症失眠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基于2011-2018年CHARLS数据

    李方辛洋王莹
    773-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1~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趋势,为促进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1年、2013年、2015年及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10条目简易量表测量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1.30%,是2011年的1.22倍(95%CI:1.13-1.32).女性、40~50岁年龄阶段、独居、睡眠时长低于6小时、吸烟饮酒、患有慢性病和残疾是中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农村地区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从2011至2018年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建议根据危险因素识别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促进中老年人群心理健康.

    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变化趋势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青少年抑郁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心理痛苦与反刍思维的作用

    饶刚葛茂宏宗鲁新何良辉...
    779-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心理痛苦在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体验与自杀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和心理痛苦量表,对青少年抑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反刍思维、抑郁、心理痛苦与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呈显著正相关;(2)心理痛苦能够在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抑郁体验和自杀风险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3)反刍思维通过调节心理痛苦影响自杀风险中介过程的后半条路径.结论 抑郁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可以通过心理痛苦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反刍思维能够显著正向调节青少年抑郁患者心理痛苦对自杀风险的危险作用.

    青少年抑郁自杀风险反刍思维心理痛苦

    母亲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创伤、焦虑及杏仁核脑网络影响

    冯文泰阳洁周敏思高铭...
    783-787,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母亲童年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童年创伤和焦虑情绪及后代脑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量表或问卷对住院抑郁发作青少年及其母亲和健康组青少年及其母亲进行调查.在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中,选择杏仁核作为感兴趣区域,比较有无童年创伤母亲后代的全脑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结果 (1)抑郁发作组母亲躯体忽视得分、情感虐待得分、情感忽视得分,焦虑抑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健康组母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抑郁发作青少年中,母亲遭受童年创伤组较母亲未遭受童年创伤组,后代焦虑情绪得分和童年创伤因子分及其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抑郁发作青少年中,有母亲童年创伤的后代与没有母亲童年创伤的后代相比,以杏仁核作为感兴趣区与海马旁回、舌回、枕下回、额上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值降低.结论 母亲童年创伤及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增加后代抑郁症发病风险,且母亲童年创伤影响后代以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脑功能网络,但母亲童年创伤不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及童年创伤严重程度.

    童年创伤抑郁症母亲童年创伤代际传递脑机制

    某县城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松柏李秀英孙光辉
    78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某社区老年人焦虑抑郁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2022年在林周某社区建立65岁及以上健康档案的567例老年人焦虑、抑郁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老年人焦虑抑郁的因素.结果 经HAMA、HAMD量表统计得出,527例老年人中有28例(5.31%)存在焦虑情绪,有122例(23.15%)存在抑郁情绪;单因素分析显示,月收入、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锻炼、情绪调节能力的各组老年人,焦虑、抑郁患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有慢性病是老年人出现焦虑情绪的独立危险因素;锻炼、情绪调节能力良好是老年人焦虑情绪的保护性因素;月收入低、患有慢性病是老年人出现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锻炼和情绪调节能力良好是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月收入低、患有慢性病、不锻炼、情绪调节能力差是林周某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新乡市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

    张清清王丹张磊郑华...
    792-795,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河南省新乡市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于2022年9月~10月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市区5341名中学生,使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和儿童行为量表对被试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年龄范围为12~19岁,平均年龄为(14.87±0.99)岁.中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41%和19.96%;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为6.68%,其中男生为6.20%,女生为7.24%;女生的焦虑情绪(t=-5.85,P<0.001)、抑郁情绪(t=-5.86,P<0.001)和行为问题(t=-2.31,P=0.02)均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青少年相较于城市青少年抑郁情绪显著升高(t=-2.40,P=0.02).另外,在控制了性别和生源地之后,焦虑情绪(β=0.15,P<0.001)和抑郁情绪(β=0.45,P<0.001)对青少年行为问题有显著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 新乡市中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行为问题发生率偏低,并且焦虑和抑郁情绪与青少年行为问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焦虑抑郁青少年行为问题

    青少年童年虐待、焦虑抑郁症状、认知功能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杜隆彬陈小磊殷淑娴彭欢...
    796-8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的童年虐待史对其神经认知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索焦虑、抑郁症状在上述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入组480名年龄12~18岁的健康青少年,所有受试者完成童年期虐待问卷、9项患者健康问卷、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和中文版成套认知测试评估.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效应量.结果 童年虐待史对神经认知功能(r=-0.405,P<0.001)和社会认知功能(r=-0.228,P<0.001)两者均有直接影响;童年虐待史与焦虑/抑郁症状间亦有直接影响(r=0.392,P<0.001).焦虑/抑郁症状在童年虐待史和神经认知功能(中介效应量15.8%)之间以及童年虐待史和社会认知功能(中介效应量25.4%)之间的关联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虐待史会直接影响社会认知和神经认知功能,也会通过焦虑/抑郁症状这一中介因素而间接影响社会认知、神经认知功能,但焦虑抑郁症状不是唯一的中介因素.

    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童年虐待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