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卢祖洵

双月刊

1673-5625

whd9800@163.com,shyx2006@126.com

027-83692396

430030

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oci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社会医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主要报道社会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进展及研究方向,适合于广大医务界卫生行政领导、各级卫生管理人员、医学科研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师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掖地区气象因素对痤疮门诊就诊量的影响

    吴岳石春蕊张剑虹武奕...
    465-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甘肃省张掖地区气象因素对痤疮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为痤疮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张掖地区某三甲医院6 305例痤疮门诊患者日就诊数据及同时期气象资料,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和痤疮门诊就诊人数的关系,并按不同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张掖地区气象因素对痤疮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存在滞后效应。低温(-10。7℃)的危害发生早,高温(24。9℃)的危害时间久,两者单日滞后最大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31(95%CI:1。001~1。061)、1。076(95%CI:1。037~1。120);低温和高温均在累积滞后21天时效应值最大,RR分别为1。806(95%CI:1。576~2。071)、1。755(95%CI:1。493~2。062);低温和高温对男性及19~<35岁人群影响较大。低湿度(22%)的保护效应(RR<1)在累积滞后21天时效应最强RR=0。564(95%CI:0。449~0。709);低湿度对女性及19~<35岁人群的保护效应最显著。结论 低温和高温均增加张掖地区痤疮门诊就诊风险,男性及19~<35岁人群更敏感。低湿度主要保护女性及19~<35岁人群。

    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痤疮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广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詹望桃邹兴文夏闻婕郭芝亮...
    471-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门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7-1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的HPV、HPV亚型及宫颈细胞学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共纳入3 573名就诊女性,HPV总感染率为21。66%(774/3 573),以高危基因型(15种HPV)为主,感染率为18。58%(664/3 573),低危基因型(6种HPV)感染率为5。46%(195/3 573)。HPV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5种高危基因型分别是HPV52、16、39、58、51,最高的低危基因型为HPV81。不同年龄组HPV总感染率、高危基因型感染率、低危基因型感染率均呈U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宫颈细胞学异常总检出率为14。05%,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检出率为10。1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3。4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检出率为0。48%。细胞学异常女性的HPV总感染率、高危基因型感染率、低危基因型感染率均高于细胞学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广州地区门诊女性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最常见的感染亚型是HPV52、16、39、58、51,宫颈细胞学病变与HPV感染有关,应根据女性不同年龄HPV感染率和感染型别制定适宜的宫颈癌预防策略。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宫颈癌HPV疫苗

    成都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谭梅张雨婷张艳张敏...
    475-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成都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现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以及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成都市内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辖区内选取85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医养结合服务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依次为健康管理类得分(3。29±1。27)、智慧化养老类得分(3。17±1。33)、医疗就诊类得分(3。15±1。31)、心理关怀类得分(2。99±1。25)、康复护理类得分(2。69±1。29)。不同维度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身体健康状况等是老年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类、智慧化养老类医养结合服务市场需求度高,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等因素导致不同维度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差异化,应进一步细分服务市场以满足老年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逐步实现老年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的分层分类精准服务。

    社区医养结合老年人需求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闭眼单足站立时长与全因死亡的关联研究

    郭燕严亚琼张微杨念念...
    480-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武汉市社区老年人闭眼单足站立时长与全因死亡的关联。方法 基于武汉市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研究队列,于2015年10月进行基线调查,2023年3月统一对基线人群进行随访,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死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基线闭眼单足站立时长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2 096人,最终298(14。22%)名研究对象死亡。闭眼单足站立时长每增加1 s,全因死亡风险降低5%(HR=0。95,95%CI:0。91~0。99)。男性(HR=0。94,95%CI:0。90~0。99)及≥80 岁(HR=0。89,95%CI:0。80~0。99)人群中两者关系依然显著。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健。结论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中,闭眼单足站立时长增加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密切相关。

    老年人闭眼单足站立全因死亡相关性

    基于实践理论的社区慢病服务互动价值形成机制研究

    唐善阳阎文蓉徐坤陈文...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我国社区慢病服务过程中医患互动产生价值的机制,为我国慢病服务提升与改善提供策略与建议。方法 于2023年3-4月期间,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武汉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80名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践理论构建互动价值形成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慢病患者的患者参与能力、组织服务能力、医患互动实践、患者生活质量等信息。应用SmartPLS 4。0软件建立社区慢病服务互动价值形成模型,分析各因素间的作用机制。结果 地区、年龄、职业、学历、月均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7个人口学变量下的社区慢病服务互动价值形成过程的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参与能力(β=0。292)正向影响医患互动实践(P<0。001),组织服务能力(β=0。553)正向影响医患互动实践(P<0。001),医患互动实践(β=0。444)正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0。001)。结论 患者参与能力、组织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社区慢病患者参与医患互动实践,并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社区慢病服务医患互动实践互动价值形成实践理论

    不同质控方式下被访者特征与电子问卷质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区居民新冠知识的网络调查

    尚萌琳罗锐彭志丽王志伟...
    489-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电子问卷来收集数据日趋普遍,针对电子问卷质量,分析两种不同质控方式的效果,并探讨被访者特征对电子问卷调查质量的影响,为后续制定电子问卷调查质控标准、提升网络问卷调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以作答时间(过短则不合格)、质控问题(未选择指定选项则不合格)为标准衡量电子问卷质量,利用5 135份社区居民新冠疫情相关知识的网络问卷调查,分析问卷中被访者特征对网络问卷质量的影响。结果 以质控问题、作答时长单独为标准时,问卷合格率分别为67。6%和96。1%;两者联合质控的问卷合格率为6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质控问题为标准时,女性(OR=1。26,95%CI=1。11~1。44)、文化程度高(本科及以上学历,OR=1。46,95%CI=1。15~1。85)者的问卷质量较高;以作答时间为标准时,文化程度高(本科及以上教育水平,OR=0。12,95%CI=0。02~0。39)、学生(OR=0。43,95%CI=0。28~0。64)的问卷质量更低,而年龄更高者问卷质量越高(50岁以上,OR=19。33,95%CI=5。09~93。41)。结论 作答时间和质控问题两种质控方法的问卷合格率不同、影响因素差别较大,说明仅使用一种质控方式的质控效果可能不够全面,应考虑结合多种质控方式、设置合理的质控标准。

    电子问卷被访者特征数据质量影响因素

    技术接受模型视角下新疆地区电子病历系统用户感知行为研究

    吴睿豪任劲张茜
    493-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技术接受理论调查工作实践中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用户感知,分析影响使用行为的外部因素与内在机制,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抽取新疆地区6所医院487名EMR用户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技术接受理论的EMR用户感知行为调查问卷,运用AMOS 16。0结构方程建模工具建立分析模型,分析感知技术、感知过程、结果间相互作用机制。结果 易用性可使用户对诊疗过程复杂性的感知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426,P<0。05),有用性可对复杂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59,P<0。05),有用性可对刚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53,P<0。05),复杂性可对用户行为、态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307,P<0。01),刚性可对用户行为、态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212,P<0。05),易用性无法对有用性感知产生显著的影响(β=0。181,P>0。05)。结论 感知技术特性与感知过程特性决定了用户使用EMR的态度与行为;厘清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因素,对持续推动EMR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入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接受模型电子病历用户感知行为

    心理护理与维生素D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与护理》

    仲亚琴
    497页

    基于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平等指数的云南省城乡居民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

    艾中华李东升闻萱温瑷菡...
    498-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云南省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第六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云南省数据,主要采用集中指数、水平不平等指数以及集中指数分解法定量分析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和影响因素。结果 云南省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实际利用和预期需要集中指数间存在较大差异;门诊和住院服务水平不平等指数均为正值,且大于预期需要集中指数,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更大;家庭经济收入是造成云南省城乡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不公平的首要因素。结论 云南省城乡居民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倾向于高收入人群,家庭经济收入是造成公平性倾斜的主要原因。政府应改善贫困人群收入水平,加大卫生资源投资,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不断优化卫生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公平性集中指数水平不平等指数

    2020年北京市中医药总费用实际与预测对比分析

    余京飞王倩宏李诗麒蒋艳...
    50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北京市2013-2020年中医药总费用的流向情况,对比受新冠疫情影响的2020年实际与预测中医药总费用的差距。方法 采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0年北京市中医药总费用。结果 北京市中医药总费用主要流向医院、药品零售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0年中医药总费用下降明显,其中仅门诊部中医药总费用达到预测值,医院和药品零售机构中医药总费用与预测值相差较大,中医药总费用进一步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论 北京市需加速推进医院复工复产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建设,推动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新冠疫情总费用灰色模型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