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月刊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Journal Indusr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产教融合、范式转型: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龚慧林赵万忠李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大国竞争加剧、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交汇点,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有力回答.通过阐述产教融合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时代内涵与现实困境,构建以价值引领为灵魂的全员育人格局、以校企双方为主体的全过程育人链条、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跨界导师团队的立体化产教融合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路径.

    产教融合卓越工程师工程教育改革

    跨学科视域下项目导向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

    陆建涛赵万忠张寒李舜酩...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对于实现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现状,总结出跨学科和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卓越工程师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分析了当前跨学科和PBL培养模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4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对各方的要求.

    跨学科基于项目学习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学位论文选题机制研究

    栾众楷赵万忠王春燕梁为何...
    12-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工科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与研究时存在的实际应用性不足、缺乏跨学科及校企合作、实际工程数据获取与验证困难等问题,以产学研教一体化育人机制为支撑点、多样化学位论文成果形式作为路径,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学位论文选题机制进行研究,以提高工科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实际应用性.

    卓越工程师培养学位论文产学研教育人机制

    基于专硕培养成效评价机制的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航空航天类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

    张禄高希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围绕专硕培养的成效评价机制展开研究.分析了当前专硕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提出了对专硕培养的建议,总结了研究成果和对未来工程师培养工作的启示.

    研究生教育培养成效评价机制航空航天卓越工程师

    航空发动机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为例

    黄帅徐惊雷葛建辉潘睿丰...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实施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两机"重大专项,航空发动机研究已经成为国家重大需求,航空发动机事业亟须国防创新人才.针对航空发动机专业卓越工程师能力展开探索和尝试,有机梳理了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调整了培养过程的考核评价,改变了其培养途径,完善了其培养体系;将解释说明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按照同等要求加以培养,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为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航空发动机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培养思路

    航空发动机专业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周文祥郑前钢于兵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自主化的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际案例为例,介绍了一种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这种新模式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技巧、创新力及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于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人才培养极为关键,对我国其他学科采纳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校企协同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

    智能网联汽车多学科融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源隆赵万忠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进步,该领域对拥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正在努力培养满足这一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分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强调对车辆工程、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等学科背景的需求.探讨多学科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车辆工程专业提出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包括多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和多学科融合实践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能够适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智能网联汽车多学科融合协同创新

    "新工科"视域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周健豪王春燕赵万忠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车辆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跨领域整合与协同式创新的理念.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人才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知识整合与应用创新,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校企双向深度嵌入的车辆工程领域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产业与教育、科研与教学的无缝对接与一体化发展.为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从多个维度提出了保障措施.

    新工科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新四化"背景下车辆工程研究生高质量培养路径研究

    陈翔王春燕赵万忠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为车辆工程人才培养背景,以高质量研究型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从3个方面研究车辆工程研究生高质量培养路径方案.以数理学科为基础,以前沿热点学科为新增目标,聚焦车辆工程专业交叉学科属性,探究合理的研究生课程建设体系;搭建通用化机理性研究平台,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导师课题组科学基金类研究项目,锻炼研究生高质量学术研究能力;建立校企技术交流平台,成立校企联合实验中心,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和研究所,引导学生了解真问题和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使车辆工程研究生满足新时代下科技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以高质量培养路径培育出优秀的复合型汽车人才.

    车辆工程新四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卓越工程师

    工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导学共同体的构建

    陈华华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当前工科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受外部环境冲击、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构建导学共同体是探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导学共同体的构建从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4个层面出发,通过价值引领、制度建设、平台搭建、榜样示范和激励机制5个方面,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经验,探索了构建导学关系中的育人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的路径.

    研究生教育管理导学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