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月刊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Journal Indusr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李蓬蓬牟卫华李柏渝刘文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斗导航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中,"重实践、强创新、蕴思政"是要义,"课程融合、工程参与、数学仿真、测试验证"是特色.国防科技大学北斗教学科研团队将研究生培养和工程项目紧密结合,以导航核心、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数字仿真系统和硬件测试环境为依托,以多维客观评估和成果产出导向为抓手,建立了特色鲜明的一体化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学术和竞赛成果丰硕,部分优秀毕业生已经成长为北斗领域的领军人和专家.

    北斗导航数字仿真工程实践多维评估贯通培养

    大模型时代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为例

    苑洁苗科基刘东晓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型语言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及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大型语言模型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国内外对其应用存在理解差异、评价褒贬不一.着眼于国家急需高层次的人才需求,探讨大型语言模型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与潜在隐患.以大型语言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生产工具,可以大幅解放生产力,成为生产、科研领域的基础技术.在教学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扬长避短,解决大型语言模型带来的隐患,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作用.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对大模型时代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研究,提出了针对大型语言模型应用下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旨在有效推动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通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网络空间安全

    "科教融合+战教耦合"双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李思佳张婧李龙曹祥玉...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多年研究生培养经验和实践,提出了"科教融合+战教耦合"双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以"面向战场、立足装备、瞄准前沿、提升能力、多元交融、合力育人"为理念,依托科研项目和重点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名校、研究所及部队的交流合作,解决装备实际难题,创新研究生联合育人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研究生精品和数智课程建设为契机,提高课程学习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度.该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军校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研究生对先进装备技术的掌握和理解,更提高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其胜任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究生培养模式课堂教学联合育才

    "六维合一"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面向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急需高层次实战化人才培养

    邱朋飞
    19-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内网络安全领域急需高层次、实战化人才,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比较滞后,无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针对此现状,文章提出以课程思政教育、创新能力实训、开阔国际化视野、前沿工程实践、学科交叉拓展、职业规划指引为核心特色的"六维合一"教学模式,设计并实践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急需高层次能力评价体系和职业规划,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扭转当下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技术突破能力落后于社会应用的严峻问题,提高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国家急需领域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领域研究生培养为例

    符江锋王占学郝雨菡田梅...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领域高层次人才是国家急需短缺领域,文章针对当前航空发动机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基础理论教学与工程教育分离的问题,对比分析国内外航空发动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航空发动机高层次人才特征内涵,提出了基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航空发动机领域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与若干举措.重点围绕国家对航空发动机领域人才的能力需求进行育人模式、课程建设、论文研究的改革与创新,切实推动航空发动机校企联合育人落实、落地,实施人才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改革研究生培养航空发动机产教融合

    产科教融合驱动集成电路人才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研究

    刘慧敏姜训勇张蓉苏林...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成电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的急先锋.由于产教分离、师资结构单一、校企合作不深入等多方面,目前集成电路高级工程实践人才短缺,已成为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有效机制,长期稳定地为行业输送合格高质量人才,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地方院校的特色,通过"引力办学,引需入研,引产入教"多项产科教融合的落地措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推进集成电路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建立和完善具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校企共赢.共同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的良性循环,形成高级创新工程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为驱动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源泉.

    新质生产力集成电路产科教融合创新工程实践

    信息与电子学科卓越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陈杰王鹏波门志荣孙则怡...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信息与电子学科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求,分析了现有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难以支撑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的不足,研究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在培养方向、课程建设、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环节的新要求,提出了高校与企业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开展全流程协同与合作的建议.针对信息与电子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和实践了校企协同推进硕博卓越工程师高质量产教融合培养的方案,提升了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质量.

    信息与电子学科校企协同卓越工程师

    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融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吉莉朱明达薛亚茹曹旭东...
    41-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学研融合培养作为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化工特色,介绍了在构建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校外产学研融合育人平台的建设、产学研融合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等,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电子信息产学研结合创新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刘畅程佳芃蒋珍妮蒋思...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的途径,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需求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针对校企联合培养中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深度开展导师队伍建设、实践课题遴选等方案,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校企联合培养专业实践体系建设

    竞赛驱动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例

    麦超云甘俊英秦传波曹路...
    51-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研究生信息类课程人才培养存在课程设置偏向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足等问题.为此,以五邑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例,采取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综合能力.

    理论与实践竞赛驱动信息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