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微生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微生物
全国工业微生物信息中心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
工业微生物

全国工业微生物信息中心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

李爽

双月刊

1001-6678

gywsw@periodicals.net.cn

021-64820315,64822988转3007

200233

上海桂平路353号

工业微生物/Journal Industrial Microb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应用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在工业微生物领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进展,推动我国的生物技术实现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杜仲雄花活性成分的提取、活性机制及质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李沛慷艾连中夏永军赖凤羲...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综述杜仲雄花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而归纳出可行的质量指标,为工业生产杜仲雄花保健产品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并明确产地和提取加工条件对相关茶饮的活性成分及功效的可能影响。希望该论述能够为杜仲雄花保健食品的研发、工业化生产与创新等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杜仲雄花提取工艺活性成分药理活性

    液质联用技术在生物毒素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李鹏鹏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农产品中,是一种结构多样且种类繁多的物质。值得强调的是,含有此类物质的食物往往具有致毒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正常生活。在此背景下,科学家们针对生物毒素提出并发展了多种检测分析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法、质谱法等。其中,液质联用技术表现出了显著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基于此,文章针对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展开阐述。

    液质联用安全检测生物毒素食品

    益生菌的特性及其应用

    卢宁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生产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益生菌凭借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现实价值。文章将对益生菌的特性及其应用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开发和利用新老益生菌的功能提供科学的借鉴。

    益生菌特性应用实践

    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交互机制及作用研究

    申艳丽张迪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是微生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迁移到肠道中,进而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微生物的迁移和代谢产物的交换,这些交换过程对消化系统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文章针对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交互机制及相互作用机制展开探究,并提出这一交互机制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以期为口腔和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口腔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

    基于肠道微生物-炎症代谢途径探讨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方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

    宋爽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炎症代谢途径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健康和疾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通过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方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探讨其在肠道微生物与炎症代谢途径调控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揭示了该方剂中关键成分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组成的影响,并证实了其对主要炎症标志物的调节能力,进一步揭示了这些成分主要是通过调节相关途径上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来发挥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方的功效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今后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

    肠道微生物炎症代谢途径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方有效成分调控

    儿童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与龋齿的关系研究

    王佳音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龋齿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人类口腔为口腔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在儿童成长阶段,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会受到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共同作用于口腔环境,容易促进或抑制龋齿发展。因此,文章对儿童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与龋齿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儿童口腔微生物龋齿多样性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策略研究

    吴欢谭颖陈红平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对生活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防控策略进行分析。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的规定,文章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和2023年1月-2023年12月市面上的饮用水样本,经过严格的保存、运输和检测,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相关规定,对这些样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分析,探究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时对比实施防控措施前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与合格率,以有效提高饮用水的质量。

    生活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测防控措施

    抑制幽门螺杆菌乳酸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的特性研究

    武航婕武秀秀屠晨坤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文章从泡菜中筛选得到10株乳酸菌,并运用牛津杯法分别对这10株乳酸菌开展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试验。其中,有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活性,分别为PW-2、PW-5和PW-7,且菌株PW-2的抑菌直径最大。通过观察菌株形态特征,并与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对该菌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后发现,排除乳酸和H2O2后,其仍具有抑菌活性。同时,蛋白酶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是蛋白质或多肽。此外,菌株PW-2中的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温度稳定性。

    幽门螺杆菌乳酸菌抑菌活性

    胡蜂蜂毒应用研究进展

    杨金燕杨琦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蜂蜂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近年来在药物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古代医学典籍中已有关于其治疗风湿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记载,现代科学研究也揭示了其在癌症治疗、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当前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药理研究、促进临床试验上。据此,文章对胡蜂资源的价值及其蜂毒药用研究的进展进行简要探讨,以验证其对不同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胡蜂蜂毒药用价值

    微生物介导的肩袖损伤炎症机制研究

    杨雨昕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肩袖损伤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展开分析,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评估炎症标志物的水平,以揭示微生物群落失调与肩袖损伤炎症之间的潜在联系。

    肩袖损伤微生物失调炎症机制16SrRNA基因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