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刘鹏

双月刊

1671-5195

gzjy@sina.com

0851-5405425

550005

贵阳市龙洞堡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Police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法学、公安学类学术期刊。本刊宗旨为立足公安司法行业,面向全国,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公安司法理论与实践服务,为公安司法教育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利的内涵及实现

    王勇旗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利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权利理论结合我国实际的深化和升华,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求。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利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其内容丰富所涉权利全面,蕴含平等权利理念和发展思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效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利观,需通过立法上确定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司法上严格公正并健全人民群众权利保护、救济渠道,执法上政府应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执法,法律监督上制定和完善统一且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等综合路径,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实现。

    习近平法治思想权利以人民为中心公平正义

    论初查中概括性数据调取行为的规制

    欧凯文易俊男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变革,初查阶段通过向网络服务提供者调取个人信息,公安机关得以更高效地获取案件情报。但与其他初查措施相比,实践中的初查调取行为呈现概括性调取的特点,凸显调取权力扩张趋势,导致初查调取侦查化现象,信息主体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权利易受侵犯。如何平衡初查调取行为的效益化和法治化目标成为难题。为此,应规范调取行为的程序分流和"行刑衔接"机制。取消刑事立案程序,对自然犯的数据调取只能依据刑事诉讼法进行,通过行政调取确定行政不法是否达到犯罪标准,畅通调取行为的正向反向衔接渠道。构建调取行为的权力制约和权益保障机制,构建以任意性调取为主,符合比例原则要求的调取制度。

    初查调取措施个人信息调取网络服务提供者义务行政执法

    限制肯定说背景下不作为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

    黄鹏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作为共同正犯具有正犯和共犯的二重性,其正犯性只能从不作为理论中获得,其共犯性也只能从共同犯罪理论中获得。在限制肯定说框架下,不作为共同正犯的成立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互相协力加功的不作为共同实行事实为客观要件。在进行客观归责判断时,通常以假定的因果流程来认定具体案件的结果归责,并且进行违法关联性的审查。二是以具有双重性的共同实行故意为主观要件。在进行主观归责判断时,应以道义责任为根据,以规范责任论为框架来探讨责任要素及其结构。三是以作为义务之间具备等同性和相互性特征,以及各不作为实行行为直接地、共同地引起法益侵害的因果关系为限制条件。

    不作为共同正犯作为义务因果关系客观归责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及其认定

    李璐刘宇婷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以回应社会中滥用照护职责形成的信赖关系来攫取性利益的行为。学界关于该罪保护法益的争鸣观点主要有性自主权说、身心健康说和折中说,性自主权并不能完全涵盖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身心健康说和折中说亦有各自的不足。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立法源自于应对惩治性侵未成年人行为的实践需要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迫切需求,该罪保护的法益是多重的、复杂的,包括性自主权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权。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复合法益性自主权身心健康权

    刑事辅助证据制度问题研究

    张宇周云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辅助证据是与实质证据相对应的证据概念,其是指能够对实质证据的真实可靠性予以证明的证据。通过梳理辅助证据现有规范,以及观察其实务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辅助证据的证据资格仍存在争议,实物证据的辅助证据使用混乱,言词证据的辅助证据维度单一,以及尚未构建辅助证据的体系等。为了能够发挥出辅助证据制度的应有价值,应当运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 50 条有关刑事证据概念重新予以定义,以解决刑事辅助证据的证据资格问题,同时要规范完善实物证据的辅助证据、多维度挖掘言词证据的辅助证据,此外,针对辅助证据过于零碎化问题,应当分别构建实物证据、言词证据的辅助证据体系。

    辅助证据实质证据实物证据言词证据证据体系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之问题检视与完善

    桑志强唐波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为我国涉罪未成年人审前转处与非犯罪化处置提供了路径,而监督考察成为教育矫治涉罪未成年人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出现监督考察主体多元但缺乏专职性、附带条件缺乏科学性及针对性、国家支持力度不够及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困境。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是基于多方社会主体参与互动的过程,附带条件的应有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到监督考察的实际效果。因此,通过对监督考察的实践内容进行考察,理顺监督考察各方主体的职责以确保其专职性,同时设定更为专业、更具有针对性的附带条件,并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以实现监督考察的核心目的,顺利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复归社会。

    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少年司法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困境及其应对

    陈子盼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习惯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关系紧密。有效发挥民族习惯法的作用,离不开对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在民族法治、良法善治、文化更新等要求下,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势在必行。少数民族习惯法面临的人治文化束缚、法治文化欠缺、相对独立性与价值问题,阻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以民族自治、合法化、价值与思维规范为路径,能有效应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困境。

    少数民族习惯法民族法治法治文化规范化

    侦审信息阻断机制构建与三原则重新解读——我国刑事庭审实质化出路探索

    吕子婧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庭审实质化既是巩固"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举措的关键手段,也是一个国家司法文明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庭审实质化改革中遭遇案卷依赖的阻碍,究其原因是对"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三原则的误读,以致于产生"流水线"式固化诉讼结构,继而出现庭审依赖案卷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庭审实质化的意义、所面临的阻碍以及消解这些阻碍的对策等相关问题做出妥善处理。这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刻意义。

    司法文明庭审实质化以审判为中心侦审信息阻断刑事诉讼改革

    不确定环境下边境安全情报的意义构建研究

    张朝猛唐超魏晨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边境安全情报的不确定性特征,研究不确定环境下边境安全情报的意义构建问题,有利于完善新环境下我国边境安全情报理论体系,提升边境安全情报分析水平。在研究过程中分析当前边境安全情报工作面临的不确定环境,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借鉴意义构建理论和情报感知理论,用于研究不确定环境下边境安全情报意义构建的实现。具体研究思路是从边境安全情报活动的实施者、情报任务情景、情报内容、用户需求四个维度构建意义框架,通过对边境安全情报问题解读、情报来源鉴别、情报证据考察、情报推理分析、假设验证、情报内容解析等六个步骤完成意义构建。

    边境安全情报不确定性意义构建情报分析

    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的实践路径——以模块化理论为视角

    武琦峰周燚鹏虞乔木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基层警务治理生态,派出所资源已经显得捉襟见肘,构建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成为增强派出所战斗力的必由之路。模块化理论在权力配置、组织结构、运行特征等方面与此项改革契合。浙江公安依托"公安大脑"推进此项改革,在支援的精细化、整合力、灵敏度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支援速度、深度和广度方面也有亟待完善之处。改革总体思路是构建以"两队一室"为核心的派出所模块,以"一体化"为理念的警种部门模块,并以"实战化"为导向将上述两类模块有机拼接。实践路径是组建模块化理念的警务团队、制定模块化导向的实践标准、确立模块化运行的配套制度、加快模块化技术的研发应用。

    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模块化理论"公安大脑"建设即插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