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科学
贵州科学

何力

双月刊

1003-6563

gased@163.com

0851-8642116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陕西路1号

贵州科学/Journal Guizhou Science
查看更多>> 《贵州科学》是贵州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季刊). 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等. 办刊宗旨是反映主要贵州省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以平塘县为例

    舒德远顾卿先谢刚王维...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摸清平塘县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本底,本研究采用踏查、访问调查、样地调查等方法对平塘县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进行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调查发现:(1)平塘县森林、草原、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共有外来入侵植物94种,隶属于32科65属.其中数量最多的为菊科,共24种,占总种数的25.53%;其次为豆科,共12种,占总种数的12.77%;茄科和苋科各7种,均分别占总种数的7.45%.(2)一年生草本植物有40种,占总入侵植物数量的42.55%;多年生草本植物有37种,占总入侵植物数量的39.36%;藤本植物2种,占总数的2.13%;木本植物15种,占总数的15.96%.(3)平塘县入侵植物原产地为美洲地区的共66种,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70.21%;其次是原产地为欧洲的植物12种,占总数的12.77%;原产地为非洲的有9种,占总数的9.57%;原产地为亚洲的有4种,占总数的4.26%;原产地为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有3种,占总数的3.19%.

    平塘县入侵植物生态系统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阔叶十大功劳调节免疫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张楠楠姜运会杨凯平李军...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免疫与阔叶十大功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文献,Symmap、Swisstarget和TCMSP数据库获取十大功劳的靶点;从GEO获取GSE53257、GSE60436基因芯片数据集,并应用GEO2R工具进行数据预处理,使用R软件包stats对数据进行PCA分析评估,使用R语言CIBERSORT包进行免疫浸润和WGCNA分析;将数据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十大功劳靶点和WGCNA获得的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利用GeneMANIA数据库预测交集靶点相关的基因并构建关键基因的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借助于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明确得出十大功劳发挥作用的主要化合物.结果:获得Hub genes 8个(CDK2、CDK1、CHEK1、TP53、CDK6、CCND1、TYMS和CDC45),KEGG主要富集在黑色素瘤、胶质瘤和cAMP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其中7个Hub genes(CDK6、CHEK1、CDK2、CDK1、CCNA2、TP53、TYMS)的蛋白可以与十大功劳中的槲皮素、杜鹃花素、小檗碱、异鼠李素等11种化合物进行良好的结合.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阐释了免疫、十大功劳与DR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十大功劳治疗DR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免疫阔叶十大功劳

    中国五加属(五加科)一新变种——太白白毛五加

    罗姣陈杨陆昌洙刘向前...
    14-1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自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山的五加科五加属一中国新变种:太白白毛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var.taibeiensis X.Q.Liu,S.K.Ko,J.Luo,et C.S.Yook).该种与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Maxim.)Harms)形态上最为相似,但前者的茎互生短粗的三角形状白色刺,叶背面密生白色绵毛,二者容易区分.文章对该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彩色照片.凭证标本存放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标本馆.

    太白白毛五加五加科新变种陕西中国

    血人参治疗创伤性慢性创面最佳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成分分析

    宋选飞谢欢周斌杨芳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血人参不同极性部位促创伤性慢性创面愈合效果,筛选出最佳活性部位并对其进行成分研究.方法:建立创伤性慢性创面,给予不同极性部位的血人参提取物,通过创面愈合情况与程度筛选出促创愈合的最佳活性部位;通过LC-MS对最佳活性部位进行全谱分析.结果:血人参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创伤性慢性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中石油醚萃取部位的治疗效果最佳;LC-MS全谱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中主要含大量的脂肪酰类、部分黄酮和异黄酮、羧酸及其衍生物、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等物质.结论:血人参石油醚萃取物对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最佳,可能是其中的脂肪酰、黄酮、香豆素以及羧酸类化合物发挥合疗效的结果.

    血人参慢性创面石油醚萃取物

    基于UPLC-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王枣子叶抗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魏美琪张卫青梁伟刘培贵...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定王枣子叶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王枣子叶抗炎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UPLC-Q-TOF-MS/MS分析王枣子叶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主要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抗炎的相关治疗靶点,运用Venny 2.1构建韦恩图取主要成分靶点、GeneCards抗炎靶点交集,其次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等软件将网络中预测到的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王枣子叶中共鉴定出化合物63个,显示60个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和203个潜在靶点.主要通过炎症反应的调节、炎症反应、细胞迁移的积极调节、磷酸化的正向调节、对激素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Pathways in cancer、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resistance、Proteoglycans in cancer、Kaposi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infection、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rostate cancer、Chemical carcinogenesis-receptor activation、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抗炎的作用.结论:王枣子叶的多种有效成分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王枣子叶UPLC-Q-TOF-MS/MS抗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金钗石斛生物碱抗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

    时应兰李军成婷婷张婷倩...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金钗石斛生物碱抗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收集金钗石斛生物碱类活性成分及其结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金钗石斛生物碱抗后发性白内障的潜在靶点,建立金钗石斛生物碱抗后发性白内障的蛋白互作关系网络(PPI),并对潜在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索金钗石斛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可能的生物进程及通路.通过分子对接验证金钗石斛生物碱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获得金钗石斛生物碱类活性成分27个,金钗石斛生物碱抗后发性白内障的核心靶点为STAT3、PIK3R1、AKT1等,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金钗石斛生物碱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细胞迁移和激酶活性的双向调节等生物进程,发挥酶结合和蛋白质结合等分子结合,进而发挥抗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金钗石斛抗后发性白内障可能与血管生成(HIF-1信号通路)、炎症反应(PI3K-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金钗石斛生物碱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金钗石斛中石斛碱(dendrobine)、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N-trans-feruloyl tyramine)可能是通过STAT3、PIK3R1、AKT1等多靶点、多信号通路、多途径发挥对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为后期的实验验证及金钗石斛药材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金钗石斛生物碱后发性白内障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PI3K-Akt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体抗痨散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

    汪鸣霄李若尘周洵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补体抗痨散对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收集补体抗痨散的主要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分布、吸收、代谢、排泄(ADME)筛选出口服利用度筛选药物活性成分,并获取对应靶点;通过Drugbank、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的重要靶点并去除重复值,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1构建"补体抗痨散-肺结核靶点-通路"网络.并利用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出排名靠前的核心靶点;使用微生信数据库对PPI中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补体抗痨散232个药物靶点,肺结核1452个非重复疾病靶点,两者取交集,共获得110个共同交集靶点.Cytoscape3.7.1筛选出排名前五的核心靶点: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常春藤皂苷元,PPI分析得到的RELA、TP53、TNF、AKT1、IL-6为核心的基因靶点.结论:补体抗痨散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治疗肺结核的作用.

    补体抗痨散网络药理学肺结核

    葛根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安明宇杨霞程方玲杨凯平...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对葛根素-铁死亡-肝细胞癌共同作用靶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交集靶点为PTGS2、AKR1C3、JUN、PLIN2、ALB;其中有4个关键靶点(AKR1C3、ALB、PTGS2、JUN)能与葛根素结合,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THPA验证在人类正常组织和癌症组织之间的表达结果具有一致性,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四者均有突出临床意义.生存分析曲线表明,10年生存预后分析中AKR1C3具有显著生存意义(P<0.05),ALB、PTGS2、JUN生存意义较差(P>0.05);ROC曲线显示AKR1 C3的预测能力有较高准确性(AUC=0.945,CI=0.922~0.968).免疫浸润分析可知,AKR1C3表达与巨噬细胞等细胞浸润呈正相关,而与CD4+T细胞负相关.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AKR1C3基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

    葛根素AKR1C3铁死亡肝细胞癌

    地黄与黄精共同炮制的工艺研究

    代欣袁荣献封帆杨仁惠...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蒸制酒熟地黄时流出的汁蒸制黄精,使达到两药共蒸制效果.方法:直接通入蒸汽法,将用黄酒拌润的黄精放入蒸汽池下层,利用上层黄酒拌润的地黄流出的酒熟地汁蒸制黄精.结果:地黄与黄精药材用量比例为1:1,经过用黄酒两次拌润和蒸制,每次5 h,得到的制黄精与酒熟地黄都达到炮制要求;且蒸制的黄精既是酒制,也是熟地汁制,达到外表黑色、内外均匀一致的效果,地黄也同时达到酒蒸的效果,酒熟地黄"黑如漆,甜如饴".结论:蒸制的黄精及酒熟地黄色泽好,成品率高,都能达到传统炮制要求,同时提高了炮制效率,节省药材资源,变废为宝;且炮制操作易行、省时省力、省能源.

    黄精地黄共制工艺

    贵州福泉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赵君杨军马小云周进康...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福泉市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以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的Hg、As、Cd、Zn、Cu、Cr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进行风险评价.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区周边土壤中6种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以Cd、Zn污染为主,土壤母质和人为活动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单因子和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土壤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大部分样品的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了重度污染;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矿区土壤总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需对Cd的污染进行重点管控.

    煤矿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