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

刘作易

月刊

1001-3601

gznk@263.net

0851-3760719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贵州农业科学/Journal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园林花卉,畜牧兽医,农业生态,农业资源,农业经济等专业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1090的选育与应用

    谭美林张家洪陈孟权罗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育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品种,满足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的需要.[方法]安顺市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及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用水稻不育系广 8A与恢复系安恢 1090组配,经 6年 12代定向育种,成功育成优质高产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广 8优 1090.202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 20220017).[结果]广 8优 1090在贵州省2020-2021年杂交水稻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 10118.7 kg/hm2,比对照(香早优 2017)增产 8.21%,2年累计增产点占 78.6%;平均生育期 158.2 d,较对照晚 1.9 d.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9482.7 kg/hm2,比对照(香早优2017)增产9.45%,增产点率100.0%.广8优1090的出糙率79.6%,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2.5%,粒长 6.8 mm,长宽比 3.4,垩白粒率 25%,垩白度 6.7%,胶稠度 82 mm,直链淀粉 14.4%,碱消值 4.5,透明度 1级;食味综合评分 80.19分,优于对照(80.0分).[结论]广 8优 1090高产稳产、耐冷性强、熟期早、食味好,适合在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种植.

    杂交水稻广8优1090优质高产早熟选育

    不同处理方式对大果山楂种子萌发的影响

    胡真真史艳财蒋忠林梁惠...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影响大果山楂种子萌发的因素,找出大果山楂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大果山楂的规模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果山楂种子为研究材料,进行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2种试验,物理处理采用不同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土壤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2 cm、3 cm、4 cm)、光照(黑暗、变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珍珠岩)进行试验,化学处理采用赤霉素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滞时的影响.[结果]物理处理情况下,随着浸种时间(0~4 d)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随之递增,发芽滞时缩短,浸种时间为 4d时种子发芽率最高(97.33%),浸种时间为 1d时发芽势最高(70.67%);土壤含水量为 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为 82.33%,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发芽率降低、发芽滞时延长;随着播种深度增加发芽率及发芽势先升后降,发芽滞时延长,播种深度为1cm时发芽率、发芽势最高,播种深度0cm时发芽时间最快;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缩短发芽所需时间;播种于肥土中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在沙土中播种可减少发芽时间.在化学处理情况下,在赤霉素正交试验中,对发芽率影响排列顺序为B(浸种方式)>A(赤霉素浓度)>D(层积时间)>C(浸种时间),最优组合方式为A1B2C2D2,即赤霉素浓度在 50 mg/L,浸种中层积,浸种时间 12 d,层积时间 60 h时发芽效果最好.[结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均可提高大果山楂的萌发率.应季栽种时,可利用物理处理方法,播种前利用常温清水对大果山楂种子浸种 4d后播种在肥土中 1cm深处,保持黑暗条件,3 d浇 1次水;提前栽植或反季栽种时,可利用化学方法处理,播种前,先室内低温层积,在层积过程中利用 50 mg/L赤霉素溶液浸种12 h,浸种后继续层积满60 h.

    大果山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滞时赤霉素浸种层积

    不同栽培措施对豫东地区春播花生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雷亚柯张建航展世杰邓陈威...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豫东地区春播花生适宜的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模式,为提升豫东地区花生种植效益、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8(4×2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播种密度、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起垄高度和底肥用量 5个因素对花生株高、总分枝数、倒伏率、单株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饱果率、单株果重、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荚果产量和叶片SPAD值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栽培因素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增加花生播种密度可显著促进株高,加重倒伏,显著降低总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和单株果重;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最佳播种密度为 21万穴/hm2.与每穴种子数 1粒相比,2粒可显著提升株高和荚果产量,但显著降低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和百果重.种子包衣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和单株果重.起垄种植可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百仁重,但显著降低株高.适当减少底肥用量对花生各农艺性状均无显著影响.每穴种子数、包衣剂用量、种植密度和底肥用量均与荚果产量正相关,其中,每穴种子数与荚果产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起垄高度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未达显著水平.8种种植模式(P1~P8)在株高、总分枝数、无效果针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单株果重、百果重和荚果产量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倒伏率、百仁重、出仁率和生长后期叶片SPAD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工播种模式下P4 处理和机械播种模式下P5 处理的荚果产量均最高,分别达 5401.65 kg/hm2 和 5024.40 kg/hm2.[结论]综合考虑花生产量和投入成本,豫东地区春播花生最佳种植模式:人工播种为密度 18万穴/hm2,2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机器播种为密度21万穴/hm2,1粒/穴,种子包衣,起垄,底肥复合肥料硫酸钾用量102.0 kg/hm2.

    花生农艺性状生理特性春种栽培模式豫东地区

    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大豆生长发育与产质量的影响

    夏徽张燕韩云胡莎莎...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剂量保水剂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干旱地区大豆节水灌溉种植和保水剂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正常供应水分为对照(CK),研究干旱胁迫(MDS)和干旱胁迫下施加低剂量(MDS-L)、中剂量(MDS-M)、高剂量(MDS-H)保水剂对大豆生长发育指标、根系活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大豆株高、茎粗、产量均明显降低,籽粒蛋白质、脂肪、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施加不同剂量保水剂后均显著促进大豆生长,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大幅降低,且保水剂剂量越高效果越明显.与MDS相比,MDS-L、MDS-M和MDS-H大豆产量分别提高 18.38%、25.58%和 46.26%,籽粒蛋白质、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结论]保水剂对干旱胁迫下大豆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推荐保水剂施用剂量为3.3 kg/667m2.

    大豆保水剂产量品质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

    液体地膜对番茄生长发育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邢晋吕学梅张磊朱学超...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液体地膜对番茄生长发育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山东地区液体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不覆盖地膜(CK)、覆盖液体地膜(T1)和覆盖普通白色地膜(T2)对番茄根系土壤水分变化、植株生长发育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番茄生长期覆膜处理0~60 cm土层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均依次为液体地膜>普通地膜>CK.覆盖液体地膜番茄的根系活力最大,幼苗期、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期和成熟期分别较CK显著提高91.63%、40.05%、43.60%和 22.33%;番茄株高、茎粗、地上干物质质量、地下干物质质量和小区平均单产量均最大,分别较CK显著提高 40.26%、25.99%、48.25%、46.43%和 53.47%.覆膜处理对番茄果实生长期叶片光合作用影响明显,覆盖液体地膜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最大,分别较CK显著提高34.42%、91.67%、95.92%,胞间CO2 浓度最低,较CK显著降低 25.26%.[结论]覆盖液体地膜对土壤具有保温增墒作用,可显著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光合特性,从而提高产量,可在山东地区设施番茄种植中推广应用.

    液体地膜番茄土壤水分根系活力光合特性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平与土壤碳排放的相关性及估算模型

    王誉诺田文睿王建峰曲威...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及分析估算碳排放模型的可行性,为土壤固碳减排和创建简单易行、普适性高的土壤碳排放评估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模型拟合相结合的方法,以土壤有机质 9 g/kg、全氮 0.4 g/kg(5~6级肥力)为CK,研究不同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质和全氮含量[OL:有机质 41.0 g/kg、全氮 2.1 g/kg(1级肥力);SL:有机质 31.0 g/kg、全氮 1.6 g/kg(2级肥力);TL:有机质 21.0 g/kg、全氮 1.1 g/kg(3级肥力);FOL:有机质 11.0 g/kg、全氮 0.8 g/kg(4级肥力);FIL:有机质 9.0 g/kg、全氮 0.6 g/kg(5级肥力)]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以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为因子拟合模型用于土壤碳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土壤肥力水平为 1级时,土壤碳排放量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土壤肥力水平为 2级时,土壤碳排放量达峰值,为 4320.22 kg/hm2,较CK显著提高 88.81%;当土壤肥力水平为 3~6级时,土壤碳排放量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碳排放量与有机质和全氮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含量(x)、全氮含量(y)与土壤碳排放量(CE)的拟合公式为CE=2 221.37-263.15x+6 174.45y,该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良好,可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分级用于区域土壤的碳排放量估算.

    土壤肥力有机质全氮模型拟合土壤碳排放

    河南烟草常用农药的降解规律和防治效果

    王冬白军超苏少伟李豪豪...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河南烟草生产中常用农药的降解规律和防治效果,为合理施药降低烟叶农药残留超限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分析 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和吡蚜酮)、4种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和 4种杀菌剂农药(噁霜灵、霜霉威、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和残留情况.[结果]不同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蚜虫防治效果差异不大,吡虫啉降解速度最快,施药后 7d药残降至CORESTA公布的安全限值以下;其次是噻虫嗪,施药后 14d降解至安全限值以下.烤后烟样品中,所有参试新烟碱类杀虫剂残留均未超限.菊酯类杀虫剂中溴氰菊酯降解速率最高(施药后 21d降解至安全限值以下),残留最低;氰戊菊酯抑制烟青虫害的发生效果最好,其次是溴氰菊酯.参试的 4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噁霜灵在施药后降解缓慢,且烤后样品中残留超限,建议停止使用.[结论]各类农药均有明显防治效果,不同农药的吸收特点和降解规律不同,生产中应结合这些特点分阶段搭配施药,以降低农残超限风险.

    烟叶农药残留降解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与复配增效研究

    徐华洋刘力胡安龙黄云霄...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对高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增效作用明显的复配药剂组合,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肟菌酯、异菌脲和噻呋酰胺 6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及EC50;根据测定结果,选取活性较高的2种药剂按不同比例复配,测定复配剂对高粱炭疽病菌的抑制率、EC50、共毒系数(CTC)及联合毒力,以评价其增效作用,确定最佳复配比例.[结果]6种供试药剂对高粱炭疽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97%咪鲜胺TC的毒力最强,EC50 为 0.002 1 mg/L;98%吡唑醚菌酯TC次之,EC50 为 0.610 3 mg/L.97%咪酰胺TC与 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 9︰1时,抑制效果最佳,EC50 为 0.001 5 mg/L,CTC为 155.49;复配比例为 1︰3时,增效作用最佳,EC50 为 0.003 6 mg/L,CTC为 230.95.[结论]97%咪酰胺TC与 98%吡唑醚菌酯TC复配比例为1︰3的增效作用最佳,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推广应用于田间防控高粱炭疽病.

    高粱炭疽病菌室内毒力复配抑制率EC50共毒系数联合毒力

    不同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刺梨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

    石佳李洪凤罗琴舒兰兰...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 10种常见药用植物(丁香、蒲公英、银杏、枇杷、甘草、花椒、鱼腥草、肉桂、生姜和月季)提取物对刺梨白粉病菌的抑制效果,为刺梨白粉病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 6 mg/mL的 10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刺梨白粉菌的抑制作用,并测定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的室内毒力.[结果]6 mg/mL的 10种植物提取物对刺梨白粉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 8.58%~86.00%,其中以丁香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 86.00%.抑菌效果较好的丁香、蒲公英和枇杷提取物不同浓度处理刺梨白粉菌的萌发率分别为 8.04%~23.27%、9.50%~20.23%和 9.21%~18.33%;抑制率分别为 9.38%~68.69%、29.73%~66.93%和 24.07%~62.77%,且抑制率均随提取物浓度增大而提高;EC50 分别为 0.077 mg/mL、0.445 mg/mL和 0.617 mg/mL;对刺梨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依次为丁香>蒲公英>枇杷.[结论]10种药用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刺梨白粉菌均有抑制作用,以丁香的抑菌效果最好,可用于刺梨白粉病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与应用.

    刺梨白粉菌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室内毒力孢子萌发法

    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分离及促生特性研究

    韦鑫韦兴迪李亚娇王小利...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贵州省内野生牧草根际产铁载体菌资源,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为解决植物缺铁症促进植物抗逆增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法对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进行分离,利用定性、定量分析对其产铁载体能力进行测定,通过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并对菌株促生特性进行检测.[结果]从贵州黔南、贵阳、铜仁地区 3份白三叶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产铁载体菌5株(TSQD-1、TSQD-2、TSGH-1、TSTY-1、TSTY-2),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其中,菌株TSGH-1、TSQD-1和TSQD-2有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5个菌株均具有溶解无机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其中,TSGH-1有较强的溶解无机磷能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TSTY-2具有较高的产IAA能力.[结论]贵州白三叶根际土壤产铁载体菌株均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TSGH-1、TSQD-1和TSQD-2菌株同时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具有多重促生特性.

    白三叶根际铁载体产生菌促生特性假单胞菌属固氮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