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影响大果山楂种子萌发的因素,找出大果山楂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大果山楂的规模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果山楂种子为研究材料,进行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2种试验,物理处理采用不同浸种时间(0 d、1 d、2 d、3 d、4 d、5 d)、土壤含水量(70%、50%、30%)、播种深度(0 cm、1 cm、2 cm、3 cm、4 cm)、光照(黑暗、变光)、基质(沙土、肥土、黄土、混合土、珍珠岩)进行试验,化学处理采用赤霉素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滞时的影响.[结果]物理处理情况下,随着浸种时间(0~4 d)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随之递增,发芽滞时缩短,浸种时间为 4d时种子发芽率最高(97.33%),浸种时间为 1d时发芽势最高(70.67%);土壤含水量为 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为 82.33%,随着土壤含水量减少,发芽率降低、发芽滞时延长;随着播种深度增加发芽率及发芽势先升后降,发芽滞时延长,播种深度为1cm时发芽率、发芽势最高,播种深度0cm时发芽时间最快;黑暗条件下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缩短发芽所需时间;播种于肥土中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在沙土中播种可减少发芽时间.在化学处理情况下,在赤霉素正交试验中,对发芽率影响排列顺序为B(浸种方式)>A(赤霉素浓度)>D(层积时间)>C(浸种时间),最优组合方式为A1B2C2D2,即赤霉素浓度在 50 mg/L,浸种中层积,浸种时间 12 d,层积时间 60 h时发芽效果最好.[结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均可提高大果山楂的萌发率.应季栽种时,可利用物理处理方法,播种前利用常温清水对大果山楂种子浸种 4d后播种在肥土中 1cm深处,保持黑暗条件,3 d浇 1次水;提前栽植或反季栽种时,可利用化学方法处理,播种前,先室内低温层积,在层积过程中利用 50 mg/L赤霉素溶液浸种12 h,浸种后继续层积满60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