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蔡永生 副主编:汤跃

双月刊

1001-733X

gzsdxb@sohu.com

0851-6702106;6761863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历史悠久,学术精神突出。优良传统: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术新人,不失时机地推出学术新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思政技术构件:内在意蕴、发展梗阻与纾解理路

    吴满意唐良虎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思政作为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态,是高等教育服务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崭新论断,不仅为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数字思政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因而,深度思考并多维度把握数字思政核心技术构件的数据、算法与算力三者发展限囿与理论图景的矛盾关系,是推动数字思政实践转化的前提与加速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根本.在数据层面,面临"足""全""新"的问题;在算法层面,面临资本逻辑与人本逻辑的博弈难题;在算力层面,面临难以有效支撑数字思政需求的困境.为此,一是要加快数字生态建设,通过共在共建共享以破解数据困境;二是要形成以学生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轴线的算法逻辑;三是要以技术创新、机制重塑、统筹协调克服算力发展局限.

    数字思政技术构件大数据算法算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全面深化改革研究

    李芳戴汶奇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教师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数量不断增长、素质显著提升、制度建设体系日益完善.全面深化改革是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关键.党中央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前进方向;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推行强有力的政策执行,确保改革措施精准落地产生实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突出体现了"以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担当,多层级互动的大格局,因时制宜的大视野"的主要特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坚定不移地进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执行人员的能力素质,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关部门的统筹合作,不断加强巩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科学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电化教育、在线教育和智能教育: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方小兵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30年以来,国际语言传播机构的教育模式经历了两次数字化转型:从传统的电化教育到远程在线教育,再到当下的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是智慧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涉及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基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沉浸式学习体验,也为机构提供了智能教育辅助平台.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多种方式增强学习体验并协助智能化教学管理,在语言教学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教育理念的升级.为实现更智能的教育服务,国际语言传播机构需利用智能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管理的自动化,而数字中文建设为这一进程提供了关键的基础设施.

    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电化教育在线教育智能教育数字中文

    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源起、现状与趋势

    王春辉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区域国别研究成为中国发展的必要支撑、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立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和事业发展内部亟需的基础上,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似乎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数据和政策影响等多个方面都与传统研究有所区别,是传统研究的新进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绩.但由于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在研究方法和深度、研究内容和视角、研究机构和体制机制、研究者的知识体系和相关能力、研究成果的传播应用和评估反馈、研究伦理和研究资源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未来的研究则呈现出系统建构、精耕细作、登陆勘探、团队合作以及智能科技等新趋势.国际中文教育天然具有区域国别性,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未来可期.

    区域国别(学)国际中文教育交叉学科区域国别国际中文教育研究

    村庄微治理的实践样态与内在逻辑

    周永康
    4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城市化、工业化浪潮的全面冲击,乡村社会日常生活的整体秩序日渐瓦解,如何重建村庄日常生活秩序成为一个时代问题,而村庄微治理是回应这一时代问题的一种实践探索.村庄微治理是以微单元为空间场域,以微组织、微网格为基础,以微平台为载体,以微事务为内容,以微行动、微服务为手段,以微机制为动力,拓宽基层治理参与渠道,激发治理主体参与意愿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通过对重庆市H村"三微三事"治理实践案例的深入分析发现:村庄微治理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划分微网格、成立微组织、建设微阵地、共议发展事、互助困难事、倡做文明事使治理回应生活;通过党建引领机制、熟人社会约束机制使治理面向生活.而村庄微治理的内在逻辑具体包括重构村庄生活秩序、打造生活共同体.

    村庄微治理微组织三微三事微网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嵌入——以云南和贵州为中心的探索

    陈华森鄢英
    5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条件.空间嵌入是其他嵌入的基础,包括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六个理论维度,具体体现为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六个实践向度.党的政策引领、国家的制度保障、不同民族深度交融铸就的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嵌入文化,强化了各民族的空间嵌入,加强了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嵌入,促使各民族形成了显著的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行为习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空间嵌入

    压力型体制下基层减负政策执行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珠三角M镇的调研分析

    张国磊龚蕊沈费伟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央提出"为基层减负"的背景下,不同地方政府显现出差异化的政策执行样态:既有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指示,着力解决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顽疾,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消极应对上级考核要求,以致中央减负政策执行难以达到预期.基于珠三角M镇调研发现:在压力型体制下,中央减负政策执行陷入任务分解与责任摊派的路径依赖困境,非但难以降低基层部门工作负担,反而致使其陷入遵照执行减负抑或主动加码的两难选择困境,甚至在完成减负指标之后,出现工作量超负荷弥补与报复性反弹迹象.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减负前,需要破除科层制路径依赖,扎实推进减负政策;减负中,需要赋予基层自主裁量权,提升工作自主性;减负后,需要加强减负政策配套,形成减负长效机制,使中央减负政策落实到位,切实为基层减负.

    压力型体制基层减负政策基层治理路径依赖

    新发展格局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外贸依存度的影响机理研究

    李江涛王学凯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外贸依存度是一个关键变量,而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消费和生产变化,又是决定外贸依存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建立了人口结构与外贸依存度的理论模型,选择42个国家1980—2022年的面板数据,并引入政府和家庭消费份额作为中介变量,实体部门杠杆率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人口结构影响外贸依存度的机理,结果发现:城镇化率、年龄抚养比、老龄化率、劳动力参与率、女性劳动力占比等人口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在发达国家、高人均GDP国家更为显著;城镇化率通过消费份额影响外贸依存度,政府消费份额、家庭消费份额起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政府、家庭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强化了城镇化率对外贸依存度的正向作用.

    新发展格局人口结构外贸依存度影响机理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徐云松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与赋能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度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从多维视角量化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揭示其调节效应、中介效应与异质效应.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助推乡村振兴;金融监管强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低强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功能;数字普惠金融分别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农村创业活力的正向中介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出区域不平衡性,东部发达地区促进效应高于欠发达地区.为此,提出加快发展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针对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调节效应中介效应异质效应

    论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制度的建构

    管育鹰
    10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定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应避免将政策法制化的指导性规范与普适性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混杂在一起.知识产权基本法不直接涉及公众的民事权利义务,对此已有可参考的国外经验;对于知识产权法典化,则国内历程曲折而域外经验不足.为支持全面创新,宜尽快启动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的构建工作,即研究起草知识产权法典,重点提炼知识产权领域特有法律规范,剥离实操性规程,形成总则和若干分编.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化的最终目标,是建构以基本法为索引、法典为核心内容、法典实施条例为注解和操作规程的多维图像,成为新时代科学立法的典范.

    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法典化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