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蔡永生 副主编:汤跃

双月刊

1001-733X

gzsdxb@sohu.com

0851-6702106;6761863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历史悠久,学术精神突出。优良传统:不遗余力地支持学术新人,不失时机地推出学术新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六论"

    韩振峰王宣珂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时代文化发展新要求,阐释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主体和中华文化主体性,阐明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总结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体论、价值论、使命论、建设论、方法论、保障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六论",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具有内在联系性、统一性和整体性,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五年规划视角下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范式考察

    孙绍勇刘艳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年规划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编制实施的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以贯之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十四个五年规划推进文化建设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内容.以五年规划视角来解码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魂脉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优势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优势.与此同时,以五年规划推进文化建设在增进人民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规划文化建设独特优势范式考察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协同发展研究

    陈柳钦
    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轮子",也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两大重要支柱,而城乡融合发展正是这两大战略支柱的结合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从其内涵和互动关系可以看出,这两大战略都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国民福利、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和高水平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协同发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追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发展,既需要两大战略各自实现较高水平的发展,也需要两大战略在发展过程中的耦合协同实现和谐.因此,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需要依托式、吸收式、反哺式以及互惠式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耦合协同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与发展进路

    曾祥明胡元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兴业的数字乡村,推动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结合安徽合肥M村和N村的调研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依托.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着政策机制、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人才供给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完善数字乡村顶层设计,实现机制赋能;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障赋能;扩大乡村数字技术创新供给,实现技术赋能;优化乡村数字建设人才队伍,实现人力赋能.

    数字技术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基本逻辑、困境审视及实现路径

    龚晓莺王丹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平台经济逐渐融入"三农"领域.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互动,呈现了为农民创造自主、多样的发展机遇,指出了通向共同富裕目标的一种策略.通过分析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历史演进和现实路径,指出在这推进过程中面临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对平台文化容纳度不够、乡村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农民数字化生态建设意识薄弱、农民自治借助平台动力不足等问题,认为在精准理解平台经济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基础上,以主体性振兴为视角,在乡村产业升级、乡村文化传承、乡村人才培育、乡村生态保护、乡村组织治理等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充分发挥农民在平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平台经济乡村振兴主体性振兴数字化乡村治理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的逻辑与路径

    李宝贵刘家宁李慧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答"何为学科成长、学科如何成长"是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提.首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实践归纳为四个时期九个阶段,并指出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其次,探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逻辑:内在动力表现为由学科内部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学科自身的发展动力;外在推力则依赖于适应社会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学科发展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最后,提出未来学科成长的探索路径:把握国际中文教育双重本质内涵、明确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基点边界、关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生态建设、构建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层次的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实现全球中文教学的数智化发展,为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成长阶段划分成长逻辑路径探索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文摘》的建设动因与实现路径

    袁礼李德鹏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术文摘刊物建设是提升国际中文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国际中文教育相关学术期刊有推广和引导作用.此类文摘刊物有助于弥补当前国际中文教育论文转载数量的不足,引领国际中文教育论文的研究方向,提升"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学术组织计划(期刊)"的办刊成效.《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文摘》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栏目设计应突出学科性、摘编方式应体现实用性、选文标准应具备技术性、刊期安排应兼顾容量和时效、建设主体应保持权责一致性.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文摘建设动因实现路径

    新时代韧性社区建设路径研究

    郝宇青李玉轩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不确定性风险的扰动与冲击,传统的理论框架难以回应社会现实样态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耦合效应,韧性理念逐渐成为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共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推进,要求反思和探索基层社区治理在应对风险社会、供给公共服务、培育社会资本、提升治理效能等维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现阶段推进韧性社区建设,还面临着组织能力滞后、资源整合松散、情感维系游离等现实梗阻.因此,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以及推进韧性社区的持续性发展,需要把握韧性社区的功用和治理逻辑,在结构要素、功能效应、社会价值等维度建构富有韧性的治理体系,以回应不确定性情境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韧性社区社区治理不确定性风险治理能力

    差异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适应性供给

    龙斧李玉霞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现象严重,城市养老服务的供给压力随之越来越大.基于适应性供给研究视角发现,在城市化水平、社区治理能力、社区区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社区资源禀赋及其形塑的社区支持体系差异化程度不断扩大,这就要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开展分类式、针对性供给.研究通过对武汉城市社区的调研,以适应性供给为视角,发现新开发商品房社区适宜以市场化为导向走"企业+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后单位制社区适宜依托内生力量发展社会性互助养老;棚改、村转居社区应注重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优先解决老年人基础性公共福利及养老公共服务,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元化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社区资源适应性供给资源禀赋

    致富不忘带头: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路径研究——基于75个案例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谢治菊李永发
    10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活跃群体,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如何激发致富带头人的内生动力,打造人才培育路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依据精英治理理论,借助Nvivo软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方法对75个访谈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政府、个体、社会支持、自然环境因素对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影响,发现有精英带动型、农户探索型、多源协同型、政策导向型四种培育路径,并对四种培育路径的典型案例、适用条件与政策启示进行了探讨.

    致富带头人QCA分析精英治理理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