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医学
海南医学

云露(兼)

半月刊

1003-6350

hnyx@vip.163.com

0898-65381895;65392410

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69号艺苑大厦702房

海南医学/Journal Hainan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9年创刊,至今已17年。创刊以来,坚持明确的办刊宗旨,即传播医学信息,交流学术思想,探讨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以临床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海外,为发展我国医学事业,保护人民健康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半腱肌与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

    张博张田孙宏林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半腱肌(ST)与半腱肌-股薄肌(STG)肌腱移植在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单双数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者采用ST肌腱移植,B组患者给予STG肌腱移植。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量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量表、膝关节Lysholm量表、Tegner膝关节活动量表和量角器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系统功能、膝关节局部功能、运动水平和膝关节的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和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VAS、IKDC、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且A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13±0。41)分,明显低于B组的(4。38±0。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IKDC、Lysholm评分分别为(85。74±4。41)分、(63。65±6。43)分,明显高于B组的(80。43±5。52)分、(54。17±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Tegner评分、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的Tegner评分、活动度分别为(7。56±1。02)分、(100。84±6。43)°,明显高于B组的(6。77±0。85)分、(85。51±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职能、情绪机能、躯体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以上各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A组患者分别为(88。64±5。52)分、(85。32±7。74)分、(88。23±6。12)分、(85。63±5。72)分,明显高于B组的(80。23±6。76)分、(76。53±7。97)分、(76。22±8。64)分、(78。35±6。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略低于B组的8。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ACL损伤修复术中,ST相比STG肌腱移植的效果更好,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且ST肌腱移植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镜半腱肌股薄肌疼痛膝关节功能并发症

    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桑亮刘世敬李俊辉申晟...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E-ULBD)手术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手术治疗的74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E-ULBD组43例和PLI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住院周期和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E-ULB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1。75±11。23)min、(47。35±3。31)mL、(58。31±6。31)mL及(5。57±1。25)d,明显短(少)于PLIF组的(119。45±18。760)min、(249。85±11。03)mL、(104。65±11。37)mL、(10。34±1。5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E-ULBD组患者术后第1天、3个月、1年的腰腿疼VAS评分和ODI评分明显低于PIL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E-ULBD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PLIF组的1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ULBD具有创伤少、手术时间短、恢复速度快等优点,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LSS的有效手术方法。

    脊柱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减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疗效安全性

    AngioJet机械抽栓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彭长铁颜峰屈长征朱洪江...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抽栓在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血管介入外科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装置治疗的17例脑出血合并下肢DV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血栓清除情况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引导下行股腘静脉穿刺,均行滤器植入及AngioJet血栓抽吸治疗。术后造影显示,Ⅲ级血栓清除12例,Ⅱ级血栓清除4例,Ⅰ级血栓清除1例。下肢肿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大腿及小腿腿围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达100%,围手术期均未出现致命性肺栓塞。1例患者因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治疗6d后再发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损伤,经积极治疗后逆转。1例患者因近2年反复脑出血4次,术后第54天再发脑出血在家死亡。治疗3个月后复查,16例患者症状均消失,静脉管腔血流恢复。结论 AngioJet血栓抽吸可作为脑出血合并DVT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AngioJet机械抽吸脑出血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疗效安全性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风险诺莫图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才琳琳邵丽英肖泽兵梁晓娜...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基此构建诺莫图模型,并评价其临床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濮阳惠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围绝经期AU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手术,术后6个月失访5例,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57例和未复发组1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影响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的因素,采用R语言软件构建诺莫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评价诺莫图模型对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复发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AUB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术后使用曼月乐占比、慢性疾病史占比、妇科疾病史占比分别为(25。34±1。25)kg/m2、(62。62±5。58)d、(8。92±1。34)mm、15。79%、29。82%、24。56%,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21。65±1。34)kg/m2、(40。41±4。33)d、(6。78±1。01)mm、3。62%、14。49%、7。97%,血清血管通透因子(VEGF)、细胞生长因子(bFGF)分别为(23。55±5。12)pg/mL、(9。91±1。34)pg/mL,明显低于未复发组的(30。34±4。68)pg/mL、(14。40±3。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BMI、慢性疾病史、术后使用曼月乐及血清VEGF、bFGF均是围绝经期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P<0。05);根据Lasso-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构建术后复发诺莫图模型,模型评价及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围绝经期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95%CI:0。733~0。870),预测术后复发概率与实际概率相吻合,当阈值概率处于15%~100%时,临床净获益率最大。结论 BMI、慢性疾病史、术后使用曼月乐及血清VEGF、bFGF均是围绝经期AUB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诺莫图模型对术后复发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及临床正向净获益,可为临床预测术后复发提供参考,以指导后续临床决策。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宫腔镜术后复发诺莫图模型

    阿柏西普不同给药时机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BCVA、彩超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胡琳燕蒋乐文刘培文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不同给药时机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超参数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眼科收治的114例PDR患者(114只眼)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8例(各38只眼)。三组患者均采取玻璃体切割术,A组于术前3d注射阿柏西普,B组于术前5d注射阿柏西普,C组术前未给予阿柏西普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彩超参数[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玻璃体液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QL-VI)评分。结果 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1。61±5。56)min、(63。08±4。79)min,明显短于C组的(80。81±8。46)min,电凝次数分别为(0。56±0。14)次、(0。52±0。18)次,明显少于C组的(0。84±0。2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12±1。33)×106/mL,明显低于B组的(65。52±6。69)×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BCVA分别为(1。20±0。30)LogMAR、(0。85±0。30)LogMAR、(0。71±0。34)LogMAR,B组分别为(1。16±0。33)LogMAR、(0。84±0。31)LogMAR、(0。67±0。36)LogMAR,明显优于C组的(1。45±0。35)LogMAR、(1。01±0。33)LogMAR、(0。90±0。35)Log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玻璃体液VEGF水平分别为(65。65±6。11)pg/mL、(67。11±7。45)pg/mL,明显低于C组的(123。34±14。4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5。05±4。32)pg/mL、(43。99±5。78)pg/mL,明显低于C组的(58。44±6。2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眼动脉PSV、EDV分别为(40。42±4。11)cm/s、(15。58±2。36)cm/s,B组分别为(41。56±3。87)cm/s、(15。71±3。31)cm/s,明显高于C组的(36。36±3。53)cm/s、(13。02±1。87)cm/s,A组和B组RI分别为0。40±0。22、0。42±0。23,明显低于C组的0。63±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26%、10。53%,明显低于C组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6个月SQQL-VI评分分别为(163。36±15。55)分、(162。28±16。11)分、(161。14±18。85)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00。12±12。36)分、(98。99±15。59)分、(101。43±11。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阿柏西普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电凝次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改善视力水平、眼底血流动力学,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并可降低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前3d、5d注射效果相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阿柏西普给药时机玻璃体切割术生活质量

    AGEs、Apelin、Omentin-1与T2DM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的相关性及对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警能力研究

    陈雪辉尹清风孟祥雨耿锐娜...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爱帕琳肽(Apelin)、网膜素-1(Omentin-1)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的相关性及对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警能力。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微血管病变分为并发组(n=52)和未并发组(n=68)。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血清AGEs、Apelin、Omentin-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AGEs、Apelin、Omentin-1与TI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GEs、Apelin、Omentin-1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AGEs、Apelin、Omentin-1对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警能力。结果 并发组患者的T2DM病程为(9。01±1。35)年,明显长于未并发组的(8。53±1。24)年,糖化血红蛋白为(8。92±0。50)%,明显高于未并发组的(7。15±0。78)%,TIR为(46。73±10。22)%,明显低于未并发组的(68。82±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和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清AGEs[(20。35±6。74)μg/mL vs(14。10±4。69)μg/mL]、Apelin[(6。20±2。03)ng/mL vs(4。19±1。27)ng/mL]比较,并发组明显高于未并发组,Omentin-1[(50。87±14。56)ng/mL vs(72。56±22。97)ng/mL]比较,并发组明显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GEs、Apelin与TIR呈负相关(r=-0。759、-0。762,P<0。05),Omentin-1与TIR呈正相关(r=0。73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GEs、Apelin、Omentin-1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GEs、Apelin、Omentin-1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7、0。798、0。796、0。935,联合预测价值更大。结论 T2DM患者血清AGEs、Apelin、Omentin-1水平异常表达与TIR、并发微血管病变有关,三者联合有助于提高T2DM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效能。

    2型糖尿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爱帕琳肽网膜素-1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微血管病变

    IL-8、IL-10/TNF-α比值交互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

    武光瑞陈晶黄海臣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值交互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支扩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85例单纯支扩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将感染组患者根据支扩严重程度指数(BSI)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47例)和重度组(18例),并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度感染组(26例)、中度感染组(44例)和重度感染组(15例),比较感染组不同扩张严重程度、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及呼吸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采用Pearson、Spearman法分析感染组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与呼吸功能、感染程度、扩张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对支扩患者合并感染的交互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诊断支扩合并感染的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IL-8、IL-10、TNF-α水平及IL-10/TNF-α比值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8、IL-10、TNF-α水平及IL-10/TNF-α比值随扩张程度加重逐渐下降,随感染程度加重逐渐升高,FEV1、FEV1/FVC随扩张程度加重逐渐升高,随感染程度加重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与FEV1(r=-0。591、-0。570)、FEV1/FVC(r=-0。580、-0。538)均呈负相关(P<0。05),经Spearman法分析,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8、IL-10/TNF-α比值与感染程度(r=0。538、0。570)、扩张程度(r=0。603、0。619)均呈正相关(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IL-8高水平、IL-10/TNF-α比值高在支扩合并感染中呈正向交互作用(RR=8。038,95%CI:3。403~18。988),且为次相乘模型;ROC分析结果显示,IL-8、IL-10/TNF-α比值联合诊断支扩合并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7(95%CI:0。853~0。946),优于两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IL-8、IL-10/TNF-α比值在支扩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均表达上调,且呈正向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支扩合并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疾病、评估病情的辅助指标,并可指导临床决策。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呼吸功能相关性诊断

    血浆MIP-1α、FIB、LTB4联合检测预测ICU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价值

    魏艺芳王珊闫优萍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三烯B4(LTB4)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ICU大量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46)和预后良好组(n=9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浆MIP-1α、FIB、LTB4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浆各指标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浆各指标预测ICU大量输血患者预后的效能,Delong检验AUC大小,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血浆MIP-1α、FIB、LTB4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ISS评分分别为(19。18±1。56)分、(18。20±1。33)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5。52±1。30)分、(15。11±1。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IP-1α、LTB4分别为(90。94±18。18)pg/mL、(22。24±6。68)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75。52±13。21)pg/mL、(15。26±4。58)pg/mL,FIB为(1。40±0。42)g/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85±0。5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MIP-1 α、LTB4表达水平与APACHEⅡ、ISS评分呈正相关(r=0。602、0。598、0。623、0。617,P<0。05),FIB表达水平与APACHEⅡ、ISS评分呈负相关(r=-0。576、-0。60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P-1α、FIB、LTB4联合检测预测ICU大量输血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优于MIP-1α、FIB、LTB4单一预测(P<0。05);RR分析结果显示,MIP-1α、LTB4高值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是低值的3。166、5。385倍,FIB低值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是高值的4。188倍。结论 血浆MIP-1α、FIB、LTB4异常表达与ICU大量输血患者病情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且MIP-1α、FIB、LTB4联合检测可用于辅助预测ICU大量输血患者预后不良。

    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纤维蛋白原白三烯B4重症监护室输血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MHR、NGF、COX-2的变化及预测预后的价值

    邢春杰郭青榜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环氧化酶-2(COX-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5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后6个月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1例和预后良好组1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的MHR、NGF、COX-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治疗前MHR、NGF、COX-2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治疗后MHR、NGF、COX-2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年龄[(63。27±7。39)岁vs(57。64±6。51)岁]、发病至溶栓时间≥6h占比(43。90%vs 19。27%)、糖尿病占比(41。46%vs 16。51%)、治疗前Gensini评分[(56。15±17。46)分vs(45。37±14。19)分]比较,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MHR、NGF、COX-2分别为0。95±0。31、0。62±0。20,(19。65±4。29)pg/mL、(13。71±3。59)pg/mL,(421。54±104。68)ng/L、(287。69±75。31)ng/L,预后良好患者分别为0。64±0。20、0。39±0。12,(16。31±3。78)pg/mL、(8。24±2。63)pg/mL,(360。62±95。79)ng/L、(215。83±59。42)ng/L,预后不良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治疗前的MHR、NGF、COX-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17、0。468、0。45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糖尿病、治疗前Gensini评分、治疗前后MHR、NGF、COX-2水平均为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MHR、NGF、COX-2联合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24(95%CI:0。869~0。961),明显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 AMI患者MHR、NGF、COX-2高水平与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后MHR、NGF、COX-2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可作为AMI预后评估指标。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神经生长因子环氧化酶-2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

    5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12275次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梁艳赖伟彬蔡建豪邱海山...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5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浓度监测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12月经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检测的5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和利培酮及其代谢物帕利哌酮)血药浓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以上5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4 112例患者共进行12275次监测。奥氮平监测次数最多,监测次数为5319次,占43。32%,喹硫平监测次数最少,监测次数为1397次,占11。38%。5种药物监测1次频率的比例均为门诊>住院,监测3次以上的比例均为住院>门诊,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5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的阿立哌唑、氯氮平、利培酮+帕利哌酮血药浓度明显高于<60岁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者的奥氮平和喹硫平与<60岁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种药物中,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在治疗参考浓度范围的比例最高,约为60%,氯氮平在治疗参考浓度范围的比例最低,为25。20%。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帕利哌酮血药浓度与共识推荐参考范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氯氮平明显低于共识所推荐参考范围。结论 在临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门诊及住院患者治疗药物监测,为安全、有效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保障。

    抗精神病药物药物浓度监测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