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科学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科学探索
教育科学探索

杨鲜兰

双月刊

2097-0757

ddjxjy@hubu.edu.cn

027-88664282

430062

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湖北大学内)

教育科学探索/Journal The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3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她深入成人教育第一线,宣传国家成教方针政策,探讨成人教育理论,交流成人教育信息,指导成人学习,跟踪成教学员现状,透视成教热点,提供就业指导。她是成教同仁思想交流的阵地,是展示成人教育的窗口,是社会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优化

    乔阳阳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构建X维度为政策工具,Y维度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要素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计量的研究方法,对我国 2012-2022 年的 26 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存在命令工具使用频次最高,而能力建设工具和系统变革工具使用频次较低;政策内容要素相对集中;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要素匹配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调整政策工具的使用结构;加强地位待遇和发展平台等方面的政策供给;增强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要素的匹配度等建议,以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工具政策分析

    进阶之道何为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审思——基于17位荆楚教育名家成长简史的教育叙事

    刘宇佳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17 位荆楚教育名家成长简史的教育叙事,考察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自准备期的憧憬立志,到入职期的焦虑迷茫,临稳定期的信心渐起,至成熟期的成就富足之心 理变化.聚焦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小学教师完成从学习课堂教学的模仿者,到思考课堂教学的探索者,再到创新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最后成为超越课堂教学的育人者之角色转换.奠定中小学教师进阶之路的关键要素包括教育情怀的坚守、持之以恒的努力、重要他人的提点与发展机遇的把握.启示我们在助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有计划的帮扶、营造有期待的环境,建设有教育情怀、可持续发展、有职业幸福感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中小学名师专业发展角色转换教育叙事

    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的关系研究

    黄明明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量表、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量表、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满意度量表对1182 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专业承诺、学习满意度及从教意愿之间彼此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教师教育课程认同直接显著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也可以通过提高专业承诺和学习满意度而预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因此,专业承诺和学习满意度在教师教育课程认同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教意愿之间起到链式中介效应.

    教师教育课程认同从教意愿专业承诺学习满意度学前教育专业

    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价值逻辑、理性审思及超越路径

    王露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语境下唤醒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探索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超越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厘清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时代内涵及价值,考察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审思角色定位、甄定价值立场、重建内在秩序、超越自我跃升四个维度深度剖析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可能性,明确以批判之思澄清乡村教师专业价值、以伦理之思坚定乡村教师专业选择、以智慧之思纾解乡村教师人生困境、以美学之思对抗乡村教师平庸日常的理性选择.从外部支持系统的深度介入、内部支持系统的秩序重构两个维度探寻乡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超越路径:规范相关政策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发展平台;审度教师专业价值,激发内生动力;拓展互助空间,增强意义交往;扎根理论学习,重组思维方式;潜心教育实践,升华教育情感.

    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化取向的薄弱学校改进路径探论

    刘长海李傲寒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量薄弱学校存在积贫积弱的学校文化,盛行一套以消极、敷衍、放任为标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由此产生的做事方式,阻碍薄弱学校改进提质.文化取向的薄弱学校改进要求开展学校文化诊断,明确为什么诊断、谁来诊断、如何诊断,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启动学校文化建设;紧扣文化薄弱痛点,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轴心重建学校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系统规划,坚定执行,全面激发学校活力,优化学校氛围;持续采集学校改进数据,做好学校文化建设评估,及时调整学校文化建设方案;发挥校长的设计、引领、示范职能,构建学校文化建设共同体.

    薄弱学校改进路径文化薄弱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诊断

    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困境及破解之道

    朱成科李东青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按照由政策到实践的线索分析,可发现国家级教育质量评价政策向区域政策的转化过程与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问题之间存在内隐性的关联.例如,政策人性化留白落空后的"一刀切"、区域政策机械性解读后的"唯分数论"、政策终端完善机制延迟后的"形式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受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和乡村学校的"向城性"价值取向、"役物化"工作倾向以及"孱弱式"自我发展能力等因素影响.对此,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需要树立面向乡村学生个性发展的动态性评价理念、建立满足乡村学校"小而优"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确立弘扬乡村文化的乡土性评价标准,以适应乡村教育特殊性、推动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育质量乡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教育质量评价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演变过程和特征

    黄莎莎钟晓龙李慧慧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 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走过了由试点初探到大力推进、再到改革优化的演变过程,经历了"重中之重"高校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 工程"和"985 工程"建设、"2011 计划"和"双一流"建设等不同形式.本文基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发现政策演变呈现以下特征:由外在服务到内在提升的演变任务、由单一主体到协同治理的演变主体、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为动力、以效率优先为演变路径.本文肯定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对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探讨未来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推进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变革.

    改革开放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制度变迁理论

    学习质量取向的高校督教的思维基点与实践策略

    丁明忠邓玲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校教学评价价值取向转向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果、学生发展,深刻影响着高校教学督导,引发督教的根本性变革.以学习质量为取向,立足学生学习全过程,体现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现代学习理论要求,高校督教应着眼于自主学习、以"课堂吸引力"检视教师教学,着眼于合作学习、以"教学组织力"考察教师教学,着眼于学习建构、以"知识内生力"评估教师教学,着眼于学习转化、以"能力促进力"评价教师教学,着眼于立德树人、以"全人培塑力"统领教师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并开展表现性督教、共生性督教、生成性督教、创生性督教、融合性督教的实践策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深落实,促进督教转型,提升督导效果.

    学习质量取向督教思维基点实践策略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

    田依林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背景下,培养符合商业环境格局新变化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的应用型商科人才是高校商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认识新商科人才培养"应然"和"实然"本质的过程,唯有借助评价的"有形之手"对"应然"假设理论指导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方法的"实然"进行验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应遵循评价认识、价值、主客体和伦理的四重逻辑向度,从统一"原点——远点"的增值评价、构建融合情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多元化主体协同参与的桥梁、实现主动的评价结果反馈循环等方面入手,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质量评价逻辑向度

    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提高的意义、忧思与突破

    付梓强谢延龙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数字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教育数字化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形式,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和全面的教育学习环境.教育数字化相关的师生伦理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过程更加便捷、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背景下,探讨教师专业伦理素养不容忽视.教师只有提高自身专业伦理素养,同时完善去工具化数字教育成果评价体系与机制、对数字化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并创造积极健康的数字化服务型学习环境,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品格优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教育伦理教师数字化师生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