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林业科技
湖北林业科技

代新平

双月刊

1004-3020

inforhubei@sina.com

027-86659186

430079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森林大道枫林路39号

湖北林业科技/Journal Hubei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技术类综合性刊物。面向科研、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及各级林业管理工作者。主要刊登林果经营、林木种苗、森林生态、森林保护、园林花卉、林产化工、森林旅游、林业经济、林副产品开发、林业调查等方面的试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文献综述等,同时本刊还设有科技推广与信息等基层科研人员、林农、果农喜闻乐见的栏目,以及封面、封底等宣传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湖北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的森林碳储量研究

    曹爱平罗雷王晓荣徐立...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估算湖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可为研究区域尺度的森林碳汇和碳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湖北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方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分析湖北省乔木林地不同地类、优势树种和龄组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植被层平均碳密度为32.51 MgC/hm2,碳储量总量为2.62 × 108 t,不同地类碳密度大小排序为乔木林>竹林>疏林地>灌木林.天然林碳密度和碳储量均明显高于人工林.随林龄的增加,森林碳储量逐渐升高,中幼龄林碳储量占全省森林碳储量总量的83.59%.湖北省森林植被层碳储量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北、鄂西南、鄂东等山区,优先提升该区域的森林质量,将有利于全省森林植被碳密度和碳储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湖北省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质量评价

    杨姝琦庞宏东刘彦马林江...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是湖北省重要的林业科研基地和科普基地,科学客观地评价其森林质量,对于指导公园的森林管理,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6块标准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森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九峰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质量总体较好,森林质量综合得分在0.304 5~0.730 5之间,不同类型的森林质量的综合得分排序为SP>QM>QK>F>M>SM,66.7%的标准地质量处于中上水平,通过加强抚育管理调整林分结构,加强森林灾害预警监测,提高其森林的整体质量.

    森林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地形对伯乐树生长的影响

    游晓庆邹璐黎芳于宏...
    12-1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测林木树高与地径以探讨地形对其生长的影响,为伯乐树造林地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在不同坡位和坡向设置标准地,对标准地数据进行分析,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顺序大小依次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不同坡向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顺序大小依次为北坡向>东坡向>西坡向>南坡向.下坡位平均树高达2.45 m,平均地径达4.38 cm;北坡向平均树高达2.69 m,平均地径达4.84 cm.可见,伯乐树造林地最宜选择下坡位的北坡向.

    伯乐树坡位坡向

    不同断根方式对朴树全冠移栽生长的影响

    刘焱鑫刘洋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国内对于大规格朴树容器苗全冠移栽的针对性研究不足,通过对苗圃中朴树不同断根时间和断根次数的对比试验,分析各种操作方式对苗木生长势的影响,为大规格朴树全冠移栽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休眠期断根比生长期断根能显著增强苗木生长势,多次断根比单次断根在第1年可明显改善苗木生长状况.建议在准备期较长的实际全冠移栽作业中,在树体休眠期提前进行分次断根处理.

    朴树容器苗全冠移栽断根方式

    深圳仙湖植物园人工背景林精准改造研究

    李冲韩婧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仙湖植物园的人工背景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人工背景林相质量评价模型.结合ArcGIS的景观视域分析提出了精准的林相改造方案.结果表明:仙湖植物园背景林受历史人工干预影响,已形成了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为主的人工次生林;背景林相质量整体欠佳,生物多样性贫乏,群落结构脆弱,与其功能特色定位不符.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的无林地造林、疏伐改造、冠下造林、果园套种、补植造林及封育管护等6种林相改造措施,实现了人工背景林的精准微改造,提升了植物园的生态功能与景观美学,满足风景型植物园的复合功能定位,为城市植物园的人工背景林相精准改造与生态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强调了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生态恢复理念.

    人工背景林林相改造林相质量评价模型仙湖植物园

    洪湖市主城建成区主要绿地的植物种类构成研究

    王子熙刘小雪袁龙义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了解洪湖市城区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对主城建成区四类主要绿地(共计206个)的园林植物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85科185属270种植物,居住区附属绿地植物数量最高.植被生活型以本本植物为主,乔木应用多于灌木,藤本与蕨类植物极少;外来物种占比高,乡土植物占比少.外来植物区系以华南地区与东部沿海、美洲为主;蔷薇科为四类绿地优势科.乔、灌木和草本优势种分别以人工栽培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水生植物种类欠缺;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种类较少;区系分布不均匀,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东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植物较多.研究结果为洪湖市绿化建设提供建议,为中南部滨江城市绿地植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

    种类构成城市绿地园林植物洪湖市

    不同森林类型中UAV-LiDAR单木分割方法的性能评估

    戴渺鸿贡鸣陈强曹爱平...
    37-4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评估不同的单木分割方法,以确定在多种森林类型中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进行高精度单木分割的最佳方法和参数设置,本研究比较了利用冠层高度模型(CHM)和归一化点云(NPC)数据的四种不同方法,使用了分水岭、可变窗口搜索、点云分割和K-means聚类进行单木分割,并从三种森林类型的九个样地中提取树高参数.通过实测样地数据对分割结果进行性能评估,并探讨了不同分割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所有样地中,单木分割的总体F得分在0.63到0.9之间,不同单木分割方法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变窗口搜索的泛用性好,而PCS在复杂情况的单木分割中表现更佳,两者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样地中分割精度呈现互补状,采取差异化的分割方法策略有助于提高分割任务的效率和精度.分析和总结了各单木分割方法在不同林分条件下的分割性能及参数设置方案,为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准确获取森林结构参数的提供了重要参考.

    无人机激光雷达森林资源调查单木分割参数敏感性分析树高提取

    新疆天然天山云杉林树高-胸径模型

    石宇晶龚丽春魏健新杨秋丽...
    44-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研究新疆天山云杉的胸径与树高之间的生长模型,填补相关研究空白,并为天山云杉林分的生长预测及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以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利用30块样方,每块大小为25 m×25 m天山云杉林调查数据,通过选用34种生长方程来构建天山云杉树高-胸径生长模型发现,研究表明逻辑斯蒂模型H2表达式为H=1.3+a/(1+b-1D-c)和混合模型表达式为H=1.3+1/(a+bD-c)拟合效果最佳,调整后的R2为0.862,RMSE为4.768 m,MAE为3.625 m,SSE为10 839.76 m.此外,本研究引入海拔和坡度最为随机效应,构建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比AIC、BIC和对数似然值发现基于海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效果较优,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云杉天然林立地因子树高-胸径生长模型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新疆天山

    江汉平原不同黑杨品种不同密度林分蓄积特征解析

    彭华兰张玲毛年舟李蔚...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江汉平原主栽的4个黑杨品种为材料,设置5种密度,连续6 a进行不同林分的胸径和树高性状测定,开展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材积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不同密度间6 a生的胸径和树高性状皆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时,其每公顷蓄积量及单株材积年均净增长量都表现出不同的积累特征及净增长特征.在江汉平原培育杨树4~6 a过程中,要收获单位面积最大蓄积,'2025杨'需选择6 m × 6 m密度,'楚林2号杨'和'丹红杨'需选择2 m×6 m密度,'华石2号杨'需选择3 m×6 m密度.对于单株材积年均净增长,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不同林龄时其增长速度不同,'2025杨'在5种密度不同林龄时年净增长速度相近,但其他3个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林龄的年净增长速度差异较大.本研究发现江汉平原地区不同黑杨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蓄积特征,为该地区杨树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黑杨品种密度材积特征江汉平原

    湖北省森林防火油茶阻隔带不同营建模式效果及成本初步分析

    徐春永谢经荣刘朝学程军勇...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油茶防火阻隔带建设适宜模式,以整地方式、栽植方式、栽植密度、品种选择为主要试验因素,设计4种不同造林模式,调查分析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情况、林地杂灌生长情况、防火功能差异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王岭模式和雁门模式造林成活率显著高于石龙模式和仙女模式,雁门模式成活率达93.67%,新梢生长量差异不显著,林地杂灌生长势弱,显著减少,建设初期投入成本在67 500~78 000元·hm-2.总体以王岭模式和雁门模式建设油茶防火阻隔带有利于油茶成活和生长,能够增强林冠及地表防火效果,发挥了生物阻隔带和生土阻隔带的双重防火效果,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森林防火生物阻隔带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