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Medical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探讨巴戟天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

    何乐为沈俏嫔吴申强杨麟...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巴戟天治疗认知功能障碍(CD)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数据库TCMSP 及OMIM、Disgenet、GeneCards检索巴戟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 CD 靶点;取巴戟天活性成分靶点与 CD 靶点的共同靶点,予STRING数据库、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巴戟天活性成分-治疗CD共同靶点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筛选关键化合物与关键靶点;通过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 软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关键靶点作用机制;分别从数据库Pub-chem、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获取活性成分、靶点蛋白结构,导入Autodock 4.2 软件进行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巴戟天活性成分 20 个、作用靶点 283 个、CD相关基因 1904 个、巴戟天活性成分与CD疾病共同靶点 103 个、巴戟天治疗CD关键靶点 21 个,AKT1、BCL2、EGFR、CASP3、GSK3B、ESR1、HIF1A居前 7 位;GO分析显示,巴戟天治疗CD的作用机制涉及β淀粉样蛋白的细胞反应、肽基酪氨酸磷酸化、学习记忆、蛋白质磷酸化等过程;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症、内分泌、神经退行性三类疾病相关通路;靶点AKT1、BCL2、CASP3、GSK3B、HIF1A与成分大黄素-A和/或 1-羟基-3-甲氧基-9,10-蒽醌的结合能≤-5.0 Kcal/mol.结论 巴戟天治疗CD可能通过大黄素-A、1-羟基-3-甲氧基-9,10-蒽醌通过调控AKT1/GSK3B/BCL2/CASP3 通路的多个靶点发生氧化/磷酸化/凋亡级联反应而发挥作用.

    认知功能障碍巴戟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信号通路靶点

    生物合成纳米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张展鹏谢宁宁夏伟年杜豪杰...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生物合成纳米硒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 30 只,使用高脂、低蛋氨酸、胆碱缺乏(CDAHFD)饲料诱导小鼠NAFLD.小鼠随机分为 3 组:空白组(正常饲养 6 周)、模型组(CDAHFD饲料喂养 6 周,治疗组(CDAHFD饲料喂养 6 周+7.5 μg/20 g纳米硒灌胃6 周,每周1 次).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情况,实验周期结束后禁食12 h,解剖取材,检测血清肝功能、血脂指标;肝脏HE、油红O、马松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形态、脂质沉积及肝纤维化程度.qRT-PCR检测脂肪代谢、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红素(TB)显著增高(P<0.01),肝脏质量、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肝脏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细胞肿胀变形、红色脂质沉积、胶原纤维生成,脂质代谢与炎症因子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ALT、AST、TG、TB明显下降(P<0.05),肝脏质量、肝脏系数降低(P<0.05),肝脏病理切片提示细胞肿胀变形减少、脂质沉积降低、纤维化程度下降,脂质代谢与炎症因子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 生物合成纳米硒可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减少脂质沉积、肝脏炎症与纤维化.

    纳米硒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炎症肝纤维化

    不同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刘云阳王舜
    14-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 4 种中国传统健身功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关于传统健身功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 2024 年 3 月 20 日.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5.1 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36 篇文献,包含 37 项RCTs.①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疗法相比,4 种传统健身功显著提升了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BBS)、下肢运动能力(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②累积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平衡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下肢运动能力方面: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常规康复;功能性步行能力方面: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常规康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常规康复.结论 4 种传统健身功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五禽戏在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上更具优势;八段锦在改善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更具优势.

    健身功法脑卒中网状Meta平衡能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评估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浪吴帮林覃斌
    21-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LSH)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 2024 年 2 月.最终共筛选出 15篇回顾性研究,涵盖 1187 例接受LSH的患者.采用Rev 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TAPB组患者芬太尼用量降低(P<0.0001),苏醒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P<0.0001),术后 2 h、12 h以及24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001).此外,接受TAPB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风险也显著降低(P=0.001).结论 TAPB对于接受LSH的患者有效性高且安全性较好,但仍需更多研究予以进一步支持.

    腹横肌平面阻滞子宫切除术镇痛Meta分析

    基于德尔菲法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刘友明白向威薄学慧周舟...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德尔菲法的急诊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2022 年 3 月-10 月急诊科收治的 600 例急性AMI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300 例,对照组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急诊AMI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及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与抢救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t=17.932、37.790,P<0.05);研究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8.298,P<0.05).结论 德尔菲法构建的AMI抢救护理评价体系,显著提升了护理规范性、执行力度、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对急诊护理发展有积极贡献.

    德尔菲法急诊心肌梗死抢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负压创口治疗与传统敷料治疗下肢创伤开放性骨折的比较

    赵敬彪张景张雷吴太安...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负压创口治疗(NPWT)与传统敷料治疗下肢创伤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年 1 月-2023 年 9 月南阳文和骨科医院收治的下肢创伤开放性骨折患者 120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敷料治疗,60 例)和NPWT组(NPWT,60 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口严重程度、疼痛、炎性反应.结果 NPWT组创口体积缩小率、创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感染率、创口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 1d、7d后压疮愈合(PUSH)评分、视角模拟评分(VA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WBC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PUSH评分、VAS评分、hs-CRP、WB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敷料治疗下肢创伤开放性骨折比较,NPWT可降低创面的感染率,促进创口缩小和愈合,减轻创口严重程度和疼痛,降低炎性反应.

    下肢创伤开放性骨折传统敷料负压创口治疗疼痛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实施健康管理对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吕婧李明张硕王玉玲...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实施健康管理对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治疗效果、相关代谢指标及偏颇体质改善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纳入 2022 年 6 月-2023 年 6 月于潍坊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青少年 632 例,经分析按照是否诊断为MS分为:MS组(n=76),非MS组(n=556),将MS组进一步分为MS中医体质辨识组(n=38)及MS常规组(n=38),MS常规组进行常规健康干预,MS中医体质辨识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进行中医管理.干预 1 年后进行代谢指标及体质转化分析.结果 MS组中平和质低于非MS组,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高于非MS组(P<0.05);MS中医体质辨识组与MS常规组治疗后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胰岛素、TG、TC、LDL-C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MS中医体质辨识组体质量、腰围、BMI、空腹血糖、胰岛素、TG、TC、LDL-C低于MS常规组,HDL-C高于MS常规组(P<0.05);MS中医体质辨识组与MS常规组中医体质治疗后平和质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MS中医体质辨识组治疗后偏僻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MS中医体质辨识组平和质高于MS常规组(P<0.05).结论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健康管理对MS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有效改善,并能有效改善偏颇体质状态,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代谢综合征

    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对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李坤林刘亭睁余仁捷刘亚丽...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对支气管镜检查患儿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4 年 1 月信阳中心医院收治的 114 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患儿实施前瞻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将 114 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7 例,两组患儿检查前均行利多卡因雾化,对照组检查前 5 min采用生理盐水 5mL静脉推注,研究组支气管镜检查前 5 min给予咪达唑仑 0.15 mg/kg和生理盐水 5mL静脉推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一次置镜成功率、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11,P<0.05);研究组一次置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2.755,P<0.05);与麻醉前相比,对照组镜检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MAP、HR升高(P<0.05).研究组的SBP、DBP、MAP、HR波动不明显,且趋近正常水平,对照组SBP、DBP、MAP、HR波动较大;研究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7.691,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利多卡因雾化用于支气管镜检查患儿中,麻醉效果更好,提高一次置镜成功率,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降低不良反应.

    支气管镜咪达唑仑利多卡因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

    彩色多普勒评估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子宫和卵巢的血流变化

    金翠霞房芳叶征王望明...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病(PCOD)卵巢彩色多普勒参数及血清激素指标,并评估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卵巢的彩色多普勒形态学和参数变化.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PCOD患者120 例,其中 96 例为PCOS,24 例为多囊卵巢形态(PCOM).PCOD患者根据卵巢超声表现又分为外周囊性模式(PCP)及一般囊性模式(GCP)两组.记录所有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双侧卵巢体积、卵泡数目、间质回声及卵巢动脉RI、子宫动脉RI及PCOS患者二甲双胍治疗 3 个月后卵巢彩色多普勒参数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CP患者的卵巢RI值低于一般囊性模式(GCP)(P<0.001).PCOD患者LH和LH/FSH比值与卵巢间质R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403,r=0.654,P<0.01),LH 值与卵巢动脉 RI 值呈负相关(r=0.403,P=0.009).PCOS组卵巢平均体积、LH、LH/FSH比值高于PCOM组(P<0.05),FSH、卵巢动脉RI低于PCOM组(P<0.01).PCOS患者卵巢动脉RI明显低于正常卵巢(P<0.001),子宫动脉RI高于正常卵巢(P<0.001).PCOS患者二甲双胍治疗3 个月后卵巢体积、LH、子宫动脉RI值、LH/FSH比值、FSH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卵巢动脉RI、FSH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PCOD的良好工具,有助于评估子宫卵巢循环小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临床治疗疗效评估.

    多囊卵巢综合症彩色多普勒二甲双胍子宫动脉RI卵巢动脉RI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单病种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蒋小彬焦婷婷刘新奎田庆丰...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单病种患者住院费用占比及影响较大的费用构成项目.方法 研究资料来自河南省某三甲医院病案系统病案首页数据,选取 2016-2022 年一季度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结构变动度分析法,描述样本病种次均住院费用情况,对费用的构成以及近几年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患者住院费用内占比及影响较大的费用构成项目.结果 研究期间 6422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为 53992.50 元,次均费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19 年达到高峰值.不同年份各项费用与次均住院费用的关联度及关联序列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依次为:材料费(0.815)、医疗服务费(0.795)、治疗费(0.772)、实验室诊断费(0.745)、药品费(0.733)、检查费(0.608)、其他费用(0.483).2016-2022 年一季度次均费用总体结构变动度为30.15%,年均结构变动度为5.03%.2020-2021 年结构变动度最大,为15.08%,主要为材料费结构变动值较大.药品费结构变动值 2017-2018 年最大,为-4.19%.检查费、药品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为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的主要项目,其中检查费次均费用结构变动最大,其累计贡献率高达 44.11%,对住院次均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较高.次均药品费累计贡献率 38.09%,但医疗服务费对次均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一直保持较低.结论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各项费用的影响明显,研究期间次均材料费的关联度最大,检查费用的结构贡献率最高.需继续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加强药品、高值耗材价格管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

    灰色关联分析结构变动度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费用